贵州平塘罗英留守儿童之家(守望留守儿童十载)
贵州平塘罗英留守儿童之家(守望留守儿童十载)到了“守望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不再孤单”的通州镇留守儿童之家,才得知这里除了平塘的孩子,还有从黔西、毕节来的,有的连过年都没有回家。除了小福星,罗英的留守儿童之家,还有一些“孤儿”,每天除了三餐、住宿,她还要给他们2元钱的零花钱。罗英说:“昨天有一个小女孩儿,跑来就跟我讲,‘妈妈,我的手痛。’就是有点小小的伤,很快就给她处理好了,她妈妈上个学期突然离世,当时我好心酸。”女孩儿叫罗贞怡,爸爸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妈妈去世时还背着背上。她爸爸现在也没有能力抚养,就把妹妹寄养在一个亲戚家,每个月付800元的生活费,罗贞怡则在罗英的留守儿童之家。在一次家庭走访活动中,罗英带着小福星回到了家里,回到家的小福星变活泼了些,先是靠在哥哥身边,随后又被奶奶搂在怀里。老人用苍老的脸颊去碰小孙子的头,低声和小孙子说话,奶孙俩显得很开心。老人说自己已记不清了,只知道是属蛇的。穿着老衣戴着帽子的老人,兴奋与喜
关注留守儿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悉心呵护,守望留守儿童十载,她在点滴中积累不平凡的大爱。今天,为你讲述守望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罗英的故事。
罗英,女,布依族,黔南州平塘县人,大学本科文化,黔南州平塘县众诚爱心公益协会通州分会会长,守望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
在罗英的家乡,为了尽快让家里脱贫,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在给家乡建设带来源源不断财富的同时,也给带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罗英意识到“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为了能够给这些孩子们一个稳定安全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父母能够安心在外打工赚钱来改变家庭贫困的局面,罗英主动放弃了在外打工多年并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于2008年起自费创办平塘县通州镇守望留守儿童之家,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悉心呵护陪伴并见证了数百名孩子的成长。十年来她共收养了一个孩子,资助并抚育了十余名失去父母的留守儿童,累计减免的各项抚育费用达数万元。
2015年冬天,罗英第一次了解到精准扶贫户胡荣星(小福星)小朋友的家庭情况:家里有奶奶、爷爷、以及哥哥3人,大伯去世多年留下20岁有智力障碍的哥哥,小福星的爸爸也在他6个月大的时候因事故去世,一个星期后妈妈便走了,至此一直都是奶奶带着他们。现在爷爷奶奶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体弱多病,再也难以照顾他们,之后,她便开始帮助这个家庭。了解到小福星爸爸在他6个月的时候,在外面打工意外去世了,没有得赔偿,还因盖房子欠下2万元的外债,早些年他奶奶身体还好,种点庄稼除了自己吃,就拿出去卖,帮他爸爸还了一部分外债。罗英联系到他家时,那时还剩下4000多块钱的外债没还。张玉珍老人80多岁了,而且体弱多病,连生存能力都没有,更别说要还债,后来通过罗英的申请求助,平塘县众诚爱心公益协会通过募捐,帮他家把外债还了,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一次家庭走访活动中,罗英带着小福星回到了家里,回到家的小福星变活泼了些,先是靠在哥哥身边,随后又被奶奶搂在怀里。老人用苍老的脸颊去碰小孙子的头,低声和小孙子说话,奶孙俩显得很开心。老人说自己已记不清了,只知道是属蛇的。穿着老衣戴着帽子的老人,兴奋与喜悦挂在脸上,有智力障碍的小福星哥哥看到小弟回家,则笑着逗小福星说:“弟弟回来了,弟弟回来了。”
临到要走了,听说张玉珍这几日病得更加厉害了,罗英嘱咐老人到镇上医院看看,张玉珍则对罗英说:“我已经老得没法了,活不了多久了,在一天就管他们一天,不在了小的就只能靠你了。”离开小福星的家,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刚开始还说上几句话,可看着他奶奶佝着腰,跟在后面送我们,路上的石子绊在脚下,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罗英说:“以前来的时候,每次她都要送很长的距离,看着挺心酸,叫她回去她也不听,次数多了现在只能随她了。”走到一个弯道处,看不见她了,大家心里才好受了一些。可是突然之间,闷热的空气被一声呐喊划破了,随之而见的依然是老人那佝偻着,焦急赶上我们的身影。待我们还没回过神来,罗英已叫住走在前面的小福星,说奶奶叫他。
小孩儿闷着声,又跑了回去,撞在奶奶的怀里,老人抚摸着孙子的小脑袋。眼睛里满是不舍,老人卷缩着的手心摊开来一团捏小的纸币,放在了小福星小小的拳头里。道路一旁的蜀葵淡紫色的花儿,迎着午后的阳光开得正艳,像是为这美丽的瞬间,渲染着什么。老人对孙子低声说:“把这个给娘娘(罗英),买点笔和本子用,要听娘的话哈!”小福星低着头也不言语,罗英只好叫老人回去,小福星则把从奶奶手里得来的钱,递给了罗英:邹巴巴的一张10元钱。
除了小福星,罗英的留守儿童之家,还有一些“孤儿”,每天除了三餐、住宿,她还要给他们2元钱的零花钱。罗英说:“昨天有一个小女孩儿,跑来就跟我讲,‘妈妈,我的手痛。’就是有点小小的伤,很快就给她处理好了,她妈妈上个学期突然离世,当时我好心酸。”女孩儿叫罗贞怡,爸爸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妈妈去世时还背着背上。她爸爸现在也没有能力抚养,就把妹妹寄养在一个亲戚家,每个月付800元的生活费,罗贞怡则在罗英的留守儿童之家。
到了“守望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不再孤单”的通州镇留守儿童之家,才得知这里除了平塘的孩子,还有从黔西、毕节来的,有的连过年都没有回家。
罗英刚到留守儿童之家,就走出了一群低年级的小孩儿,喊:“妈妈来了,娘娘来了。”他们睁着圆鼓鼓的眼睛,闪亮着童眸的光泽,让罗英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6岁的罗贞怡眼睛里闪着泪光悄悄地说:“我妈妈死了,我没有妈妈了,她就是我的妈妈。”
高年级的学生正在地下室的自习室看书,竖排着五六排桌子,还有两个书柜,里面放着各种课外书籍。他们做完作业以后,便能在这里拿书来看。其中一位同学叫王芝林,来儿童之家已6年,14岁的他说;“来这里的时候读大班,现在读6年级,平时喜欢看科学类的书,比如《奇异现象》,以后长大了想当设计师,设计服装。”他的爸妈去广东东莞打工,平时一年回家一次。他家住在平里河,离小福星家不远。家里虽然有爷爷奶奶,可要到放暑假才回家,有时候他们也会来看看王芝林兄妹。在留守儿童之家他每天有2元钱,在通州小学读书,比较喜欢数学课。
像王芝林这样的“大孩子”,平时叫罗英为“娘娘”。“娘娘对我们很好,有时生病,是她带我去医院,上次我嘴巴痛了两天。”王芝林记得,二年级时拉肚子,罗英在他床边守了一夜,他说当时的季节是6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日子,因为罗英对他的爱即如6月的灿烂花开。
孩子们小学毕业了读上了初中,罗英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在2019年3月她决定免费为一些家里较远的初中女生提供周末免费食宿环境,并且教孩子们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困惑,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自强自立,努力学习通过自己双手改变命运。
除了给与孩子们无限的爱,对于工作罗英同志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
1.她从心理着手,矫正孩子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罗英同志平时多注意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让孩子们能够用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2.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罗英同志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她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爱是教育的基石。罗英同志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比如每天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4.罗英同志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代替不了孩子们父母的,她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罗英同志教会孩子们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此外,她还经常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
对于留守儿童之家,罗英说靠在外打工孩子的父母每月打来的600元生活费,还是能够运转的,但课外书太少,没有更新。
有些孩子来留守之家读书两三年,罗英没见过他们的父母,都是爷爷奶奶接送。这事让她很难过,她希望父母们对娃娃要多付一点责任,过年回家来看一下。不过,更令她气愤的是,有个学生的爸爸据说有5年无消息,罗英才联系让他们通视频,这个家长却马上把电话挂断,说他很忙。这些温暖和心酸都留在罗英的心里。罗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希望我哪一天失业了,哪一天真的再没有留守儿童,就好了。”
罗英,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十年来坚持做留守儿童的守望者,用她那颗慈爱的心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爱无疆,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