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乡村成网红打卡地(牛街街道问题通道变身)

乡村成网红打卡地(牛街街道问题通道变身)社区党委和街道党群办一起协商解决方案,“还是得通过发挥社区志愿团队的力量,引领居民对小区环境升级有信心、更有行动。”修缮通道的过程可能会带来出行不便、噪音扰民等问题,施工前需发动力量向周边居民广泛告知,社区里不少老党员站了出来。“修缮通道是方便大家的一件好事儿,必须站出来好好和街坊邻里们说一说。”钢院社区老党员李秀兰说。与此同时,社区党委趁着周末卫生大扫除,发动在职党员力量,提前为通道“洗了把脸”。张书记说:“大家将15号楼地下通道反反复复扫了十余次,但堆物堆料屡禁不止,尤其是墙上的小广告,像牛皮癣一样,‘赶都赶不掉’,修缮工程迟迟推动不了。”面对复杂问题,社区党委讨论决定,分时段多次“蹲访”在地下通道,向小区居民问需问计,从根源上让这里“亮”起来。“其实清理堆物堆料、平整通道都不难,难的是后期维护,得让居民动起来,愿意参与小院建设才行。”张书记说。社区党委积极联系街道党群办,以“楼院 ”

“通道亮了,环境美了,这心也跟着顺了起来。”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钢院社区15号楼的钱阿姨最近精神头儿十足,因为她通过市民热线反映的地下通道问题不仅得到了解决,还让通道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而这些变化离不开牛街街道“楼院 ”党建创新项目的推动。据悉,一直以来,牛街街道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把解决楼院问题当成响应居民诉求的重要抓手,通过激活基层治理微循环,让“问题”通道变身幸福样板。

“蹲访”诉求 治理姿态向前一步

“您好,能帮忙修一下我们楼内的通道吗?老人孩子经过时不注意容易摔跟头。”前不久,钱阿姨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钢院社区快速接单,本着居民诉求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的办件标准,现场核实情况。

钢院社区党委书记张宏兵介绍,钢院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在这里扎根,办公楼、居民楼、平房院混杂,为后续整体管理增加了难度。而钱阿姨所说的通道位于钢院社区15号楼正中间,是居民进出小区的重要通道,由于其特殊的地下位置,存在光照不足、通行不便等情况。

乡村成网红打卡地(牛街街道问题通道变身)(1)

面对复杂问题,社区党委讨论决定,分时段多次“蹲访”在地下通道,向小区居民问需问计,从根源上让这里“亮”起来。“其实清理堆物堆料、平整通道都不难,难的是后期维护,得让居民动起来,愿意参与小院建设才行。”张书记说。

社区党委积极联系街道党群办,以“楼院 ”党建创新项目为载体,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的过程中,抓好破解老旧小区基层治理难题的“牛鼻子”,进而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协商“共治” 治理资源延伸一步

修缮通道的过程可能会带来出行不便、噪音扰民等问题,施工前需发动力量向周边居民广泛告知,社区里不少老党员站了出来。“修缮通道是方便大家的一件好事儿,必须站出来好好和街坊邻里们说一说。”钢院社区老党员李秀兰说。与此同时,社区党委趁着周末卫生大扫除,发动在职党员力量,提前为通道“洗了把脸”。张书记说:“大家将15号楼地下通道反反复复扫了十余次,但堆物堆料屡禁不止,尤其是墙上的小广告,像牛皮癣一样,‘赶都赶不掉’,修缮工程迟迟推动不了。”

乡村成网红打卡地(牛街街道问题通道变身)(2)

社区党委和街道党群办一起协商解决方案,“还是得通过发挥社区志愿团队的力量,引领居民对小区环境升级有信心、更有行动。”

说干就干,钢院社区党委首先以辖区“老铁”志愿服务队为切入点,向志愿者们发出“楼院 ”行动招募,而这个招募也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回应。”

经过与居民的7次协商后,通道修缮计划提上日程,“老铁”志愿服务队全程参与。“通道窄,我担心灯的亮度过大,影响周边住户,就随口跟志愿者说了一声,谁知他们竟找来了设计师上门询问我的意见。”15号楼居民李文娟说,“最终,大家商量出安装智能星空感光灯的方案,既节能减排又不影响邻居休息,一举多得。”类似这样的金点子,在改造过程中层出不穷。

家园“精治” 治理思路走深一步

“牛皮癣”似的小广告“赶”不走,居民提议把社区的“钢铁文化”绘制在通道两侧,用优美环境“挤”走烦人小广告。又结合社区特色“花园文化”,为手绘墙上增添了欣欣向荣的绿色植物,实现了“双文化”的特色结合。社区老年人多,又在通道楼梯处搭建了便民扶手,并将楼梯绘制成了彩虹色。楼梯上的彩虹反光条,是志愿者们熬了好几个晚上体验通道通行后给出的补充建议。

如今,这个通道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很多居民慕名而来,专门合影、拍照,要为自家小区改造做参考。“亮堂的通道,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暖了我们居民的心。”和钱阿姨有一样感受的居民不在少数。

乡村成网红打卡地(牛街街道问题通道变身)(3)

“居民是楼院的主人,只有激发他们的家园意识,我们才能做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更精准化解居民矛盾,破解治理难题,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牛街街道工委副书记马鸣扬说。

据了解,“楼院 ”党建创新项目已完成钢院社区、春风社区和牛街东里社区三个“楼院样板间”的打造,共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顽疾”五大类16件。以楼院为抓手搭建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有效带动居民、物业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向纵深发展,下足绣花功夫,接好办实老百姓的诉求,以共治精治不断提升、探索、构建老旧小区治理样板。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