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升孩子专注力和思考力(坐得住就代表专注力强)
怎么提升孩子专注力和思考力(坐得住就代表专注力强)所以,当家长希望孩子“你给我认真一点”的时候,可以先考虑从孩子能不能听得仔细、看得全面、手脑是否配合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锻炼,而不是只关注“坐得住”。家长们最陌生的就是专注力的广度。这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觉察、了解周围客体的数量,也称为“注意范围”。同样的课堂上,注意范围更广的孩子,就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学习效率自然更高!注意力分配就是面对多项任务时,会不会合理分配注意力。比如说能不能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能不能一边说话一边拼拼图等。大部分孩子注意力的分配都是有限额的,这项能力延伸到课堂上就决定了孩子的听课效率:能不能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注意力转移就是专注力能否快速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很多时候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沉浸做一件事的能力,却忽视了快速抽离、转移专注力的重要性。延伸到课堂上,就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快速进行课程转换、快速完成从课间休息到课堂时间的转换。假如孩子缺乏专注力转移的能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坐不住就是专注力差,因此逼着孩子长时间静坐,来锻炼专注力。其实孩子的专注力,跟坐得住有关,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专注力其实是一种持续的认知活动。
家长们普遍认为的“坐得住”只是专注力的内涵之一,实际专注力一共有四个衡量维度,分别是持久度、注意力的分配、转移和广度。
持久度就是能“坐得住”,专注的时间比较长。
注意力分配就是面对多项任务时,会不会合理分配注意力。比如说能不能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能不能一边说话一边拼拼图等。大部分孩子注意力的分配都是有限额的,这项能力延伸到课堂上就决定了孩子的听课效率:能不能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
注意力转移就是专注力能否快速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很多时候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沉浸做一件事的能力,却忽视了快速抽离、转移专注力的重要性。延伸到课堂上,就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快速进行课程转换、快速完成从课间休息到课堂时间的转换。
假如孩子缺乏专注力转移的能力,一直到快下课才进入学习状态的话,那么一堂课的学习效率该有多低呢?
家长们最陌生的就是专注力的广度。这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觉察、了解周围客体的数量,也称为“注意范围”。同样的课堂上,注意范围更广的孩子,就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学习效率自然更高!
所以,当家长希望孩子“你给我认真一点”的时候,可以先考虑从孩子能不能听得仔细、看得全面、手脑是否配合等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锻炼,而不是只关注“坐得住”。
通过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专注力是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大脑和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额叶的发育,而逐渐成长的。
所以专注力与年龄有关。正常成年人的持续注意力只有40分钟上下,所以孩子的专注时间短是正常的。除此之外,专注力还与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能力的协调有关。
通过一些游戏,就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但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需要选择像抛接球、折纸这种需要主动注意的游戏,才更能锻炼他们的专注力。像看电视剧和玩电子游戏这样被动注意的活动,就没有太大的帮助。
下面列出了一些合适的小游戏供家长参考:
1. 舒尔特方格
玩法:在3*3的方格中,打乱排序后写上1-9这九个数字。之后开始计时,一个人按顺序报数,让孩子去点数。
效用:这是一个能锻炼专注力广度的游戏。同时有助于孩子阅读速度的提高。在与孩子比赛谁的速度更快时,更能提高亲子之间的亲密度。
2. 躲豆豆游戏
玩法:将几颗小豆豆(或者类似的小东西)按照不同的形状摆放,让孩子在豆豆中间画圈也不可碰到豆豆。
效用:激活孩子的潜力和想象力,提高专注力。
3. 一笔画小游戏
效用: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心,以及分析思考能力,并锻炼视觉能力。
4. 简单剪纸
效用: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锻炼手部能力。
游戏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玩耍时,尽量让孩子做游戏的主导,让他们先自行探索游戏,家长在旁边观察并耐心等待,等到孩子向家长发出游戏邀请时,再逐步加入进去。
这不仅能维持孩子的专注力,还能在孩子转移注意力时,因为家长依旧专注在游戏中,让孩子重新把注意力放回游戏中。
正确保护专注力专注力不仅要被培养和激发,更需要被保护。专注力毕竟是一种天然能够成长的能力,所以家长们正确的行为,才更能保护孩子探索世界、维持专注力发展。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1. 鼓励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虽然说到专注力的分配维度,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仍然更鼓励先一次专注一件事。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专注能力也不同,不可强求,要循序渐进。
孩子还小的时候,尽量培养专注力的集中,要求效率而非时间。
2. 不轻易打断孩子
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相信家长们都了解过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而这潜能的抒发,就在他们专注地观察、思考、游戏时;这时如果家长过度干预,很可能造成专注力的缺失或不集中,影响未来的学习。
3. 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仅是年长的孩子需要锻炼身体,幼小的孩子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运动。
奔跑、运动不仅是人类的本能,其中释放的多巴胺、血清素等激素,都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健康和大脑发育。比如,多巴胺有助于人感到快乐,血清素有助于改善情绪、增强记忆,还有肾上腺素,有助于人体增强专注力。
4. 多做一些相关的小游戏
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种小游戏,家长还可以自行学习。在游戏中,不仅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也提高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专注能力。
孩子的发展是所有人都非常关注的事情,希望每一篇分享的文章,都能为家长带来育儿新想法,助力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