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狠人刘裕简介(东晋猛将朱超石)
南北朝狠人刘裕简介(东晋猛将朱超石)朱超石的目的是让北魏军队大意轻敌,北魏军队见到晋军射过来的箭矢,果然中了朱超石的计。北魏大军三面来攻,晋军背靠黄河,开始与北魏大战。朱超石让士兵换上强弩,一时间魏军死伤无数。由于北魏兵源充足,这时候也是杀红了眼,不管死伤一心就是冲击晋军的军阵。北魏军队见晋军阵势很奇怪,不敢贸然出击。刘裕抓住魏军迟疑的这一时机,立即让朱超石领两千士兵,带一百张强弩前去支援丁旿。等魏军反应过来,刘裕的大阵也布置完成。北魏士兵开始试探性的进攻晋军,朱超石故意让晋军用软弓小箭射击魏军。这时王镇恶带领的另一路晋军已经攻入了后秦的腹地,王镇恶不听刘裕的计划,孤军深入潼关。被后秦大将军姚绍所阻,王镇恶派人来向刘裕求援,刘裕部在黄河又被北魏所拖住。晋军沿着黄河南岸前行,北魏也在北岸跟随,就是不让晋军上到北岸。黄河水本就猛急,好不容易渡到对岸的晋军立马就被北魏军队杀死。刘裕叫来随军的队主丁旿率领七百人和一百辆战车,在距水一
朱超石是右将军朱龄石的弟弟,出身于将帅世家,本身武艺高强,属于能文能武那种。关于朱龄石的介绍,前面的文章小编已有介绍。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往前面翻看,这里小编就不多介绍他的家庭背景了。朱超石起家卫将军桓谦的参军,桓谦是桓楚帝国的第二个皇帝。刘裕起义反抗桓玄的篡国,并把桓氏打败,朱超石就随兄长朱龄石投降到了刘裕的阵营。
归顺后的朱超石成了辅国将军何无忌的参军,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的时候攻打建康。何无忌领兵抵抗自己兵败身死,朱超石被卢循的部将徐道覆俘获。徐道覆对朱超石的才华很欣赏,不仅没有杀他,还继续启用朱超石作为自己的参军。刘裕平了南燕回兵建康,身在叛军阵营的朱超石劝说了一部分士兵随他离开徐道覆归顺了刘裕。
归顺刘裕后的朱超石被刘裕任命为中兵参军加宁朔将军。在刘裕帐下的朱超石跟随名将王镇恶和檀道济,镇压了刘毅和司马休之的反叛。如果说这些都是小打小闹,那么朱超石的成名之战就是刘裕北伐后秦时的一场战役了。
公元416年刘裕分几路大军进攻后秦,后秦连忙向北魏求助。可能是想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北魏皇帝明元帝拓跋嗣派遣十万大军前来助后秦抵御刘裕。朱超石担任刘裕此路大军的前锋进入黄河,北魏黄门郎娥清驻军在黄河北岸威胁着晋军。
这时王镇恶带领的另一路晋军已经攻入了后秦的腹地,王镇恶不听刘裕的计划,孤军深入潼关。被后秦大将军姚绍所阻,王镇恶派人来向刘裕求援,刘裕部在黄河又被北魏所拖住。晋军沿着黄河南岸前行,北魏也在北岸跟随,就是不让晋军上到北岸。
黄河水本就猛急,好不容易渡到对岸的晋军立马就被北魏军队杀死。刘裕叫来随军的队主丁旿率领七百人和一百辆战车,在距水一百多步远的黄河北岸上,布成却月阵。这个阵法是刘裕自创出来的,刘裕本人有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却月阵是一种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阵法,主要是步兵、水兵和骑兵组成。
步兵又分强弩兵和盾牌兵,盾牌兵主要是保护战车,战车又是用来抵御骑兵的冲击。水军主要驾驶战船,控制河道和运输战略物资。倘若阵内的晋军抵挡不住,还可以接应士兵。南方军队主要是以水军为主,骑兵则是很少,所以布置的骑兵数量有限。骑兵的作用是用来追杀逃跑的敌人,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战车和强弩。
北魏军队见晋军阵势很奇怪,不敢贸然出击。刘裕抓住魏军迟疑的这一时机,立即让朱超石领两千士兵,带一百张强弩前去支援丁旿。等魏军反应过来,刘裕的大阵也布置完成。北魏士兵开始试探性的进攻晋军,朱超石故意让晋军用软弓小箭射击魏军。
朱超石的目的是让北魏军队大意轻敌,北魏军队见到晋军射过来的箭矢,果然中了朱超石的计。北魏大军三面来攻,晋军背靠黄河,开始与北魏大战。朱超石让士兵换上强弩,一时间魏军死伤无数。由于北魏兵源充足,这时候也是杀红了眼,不管死伤一心就是冲击晋军的军阵。
北魏军队以死伤无数的代价,让双方距离越拉越近,晋军的强弩也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北魏皇帝拓跋嗣见久败不了林军,又派遣大将长孙嵩率领三万骑兵来到战场。北魏兵力的增加让朱超石的两千人压力大增,长孙嵩的三万骑兵冲进阵来与晋军打肉搏战。
朱超石让丁旿继续指挥队形,他自己则是手持长槊一马当先与魏军战在一起。在战车的碾压下,晋军打退了魏军的第一次大冲锋。当魏军组织第二次冲锋时,朱超石让士兵把长矛折断,把断矛放在强弩上射出去。没想到这样做的箭矢威力很强,一箭就能杀穿几个士兵。
这样强势的攻击也让魏兵吓破了胆,在北魏大将阿薄干被朱超石斩杀后,魏军大败逃走。魏军退守畔城,朱超石领两千士兵追杀而来,在畔城拼杀一天,朱超石大败魏军在畔城的守军。刘裕与北魏的这一仗震慑到了魏明帝拓跋嗣,朱超石以两千七百人的却月阵大败北魏几万大军。
失去了北魏的支援,刘裕顺利与王镇恶会兵。最后晋军凭借强大的水军从渭水出发攻取了后秦国都长安,灭了后秦。此战过后,朱超石可以说是名震天下,刘裕封他为中书侍郎、兴平县五等侯爵位。
刘裕的却月阵从此战以后,就无人在使用了,原因是此阵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地形有很大的要求,最终原因还是因为战车的没落。没有战车来抵挡骑兵的冲击,阵法自然也就大打折扣。战车盛行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六艺中的御就是指驾驶战车(六艺是礼、乐、御、射、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