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板胡老艺人简介(秦腔板胡前辈名家简历小集)
秦腔板胡老艺人简介(秦腔板胡前辈名家简历小集)系西安郭杜街道康杜村人,1917年生,14岁学艺。生于:1917年秦腔音乐演奏家,秦腔板胡第一人。原名生炎,字香亭,陕西西安人。父亲荆贵荃,是易俗社早期琴师,他与兄长荆永福从小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幼年在私塾读书,就学会了许多成套曲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加了西北野战文工团,1952年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对板胡进行改革和发展,使之成为秦腔伴奏的主要乐器。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在板胡的弓法、指法以及乐器改革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王东生秦腔板胡演奏家
以下整理的秦腔板胡名家前辈,资料来源自网络及其他文字资料,转发请参头条之规定。个别资料还不完整,敬请指正。
荆生彦
荆生彦
生于:1913 逝世:1960
秦腔音乐演奏家,秦腔板胡第一人。原名生炎,字香亭,陕西西安人。父亲荆贵荃,是易俗社早期琴师,他与兄长荆永福从小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幼年在私塾读书,就学会了许多成套曲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加了西北野战文工团,1952年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对板胡进行改革和发展,使之成为秦腔伴奏的主要乐器。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在板胡的弓法、指法以及乐器改革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王东生
秦腔板胡演奏家
生于:1917年
系西安郭杜街道康杜村人,1917年生,14岁学艺。
王老在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 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是秦腔文、武场转一围的艺术多面手。其演奏风格刚柔相济、潇洒柑美。他的包腔技巧既水乳交融又错落有致 赋予人物以个性化的伴奏特点 深为广大观众和行家们所推崇 是众所公认继荆生彦之后的秦腔第二琴师。更值得赞许的是他极少保宁 锐意进取 在秦腔《游西湖》、( 白蛇传》等剧中与青年音乐工作者密切合作 时唱腔伴奏、板头过门以及板胡乐制的改革均做了富有成效的大胆尝试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为秦腔音乐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2年任研究院音乐队队长,曾为王天民、李正敏、田德年等老艺术家伴奏,除了他的学生杨满元、肖炳等外,其家族从艺的有:胞弟王福兴,原腔腔一团琴师,曾为王玉琴、刘茹惠伴奏;王兴武,原陕西省实验剧团琴师,曾为任哲中,刘易平、阎更平等伴奏。堂兄王兴恭,易俗社琴师,王兴让,宝鸡人民剧团琴师,王兴昌,省戏曲研究院司鼓。堂侄王树坤,现任甘肃武威地区群众艺术馆馆长。
易俗社
张保华
生于:1935年
1935年生,西安易俗社乐师,西安杜永村南街四组人,生于戏曲世家,数代从艺。
肖炳
生于:1938年 逝世:2002年。
汉族: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北廉村。1951年参加西北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从事戏曲音乐创作和板胡演奏。1965年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作曲。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
从艺四十余年为秦腔五十多本(折)戏进行谱曲,代表作品:有《祝福》、《洪湖赤卫队》、《千古一帝》等。1985年《千古一帝》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音乐创作一等奖。1980年编著了《秦腔音乐唱板浅释》,1989年编辑并演奏了《秦腔传统曲牌》、《秦腔板胡教学》。1993年被评为在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吉喆
吉喆
生于:1942年,逝世:2011年
汉族,著名板胡大师,秦派板胡创始人之一,国家一级演奏员,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陕西板胡学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陕西省秦腔爱好者学会高级艺术指导,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西安市现代书画院名誉院长,陕西省文化厅扶持秦腔青年演艺人才专家小组成员。
1942年生于陕西华县,1956年考入陕西省广播文工团,曾任演奏员,作曲,指挥,乐队队长,副团长等职。1972年进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82年调入陕西省歌舞剧院。
吉喆
板胡曲作有《秦川新歌》、《农家乐》、《秦川忆事曲》、《桃花》、《看线戏》、《月夜》等十多首。另有民乐合奏曲《秦兵马俑之声》、《塞上秋》、《游仙》、筝曲《马嵬怨》、唢呐曲《怀乡曲》及戏曲音乐、舞蹈音乐、电视音乐数百部(首),并多次获奖。发表有关板胡、民间音乐的论文十十余篇,著有《板胡艺术研究》等。
杨满元
杨满元
生于:1944年,逝世:2005年
自幼师承其大舅父荆永福和二舅父荆生彦;熟练掌握秦腔伴奏所用的吹、拉、弹、打多种民族乐器;在板胡演奏方面建树颇多,对演奏姿势有很多创新;改传统的“叠腿式” 为“分腿式”,将“死压弦”改为“压揉”或“压滚揉”。另外,还改革了旧持弓方法及板胡的琴体外形。
他在作曲方面创作较为丰富,广有建树,先后为《司马迁》、《西湖遗恨》、《断桥》、《杀嫂》、《汉唐雄风》等几十部秦腔剧目作曲。
杨满元曾任陕西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团长、陕西省板胡协会副会长,在板胡演奏和作曲方面勤于传教,桃李满天下。
杨天基
杨天基
西安杜曲镇小江村人。板胡演奏家,享受国家高级职称待遇。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打击乐学会顾问。历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板胡专业教师、艺术教研组组长等职。
先后师承雷殿甲、荆生彦学习秦腔板胡,为李正敏、刘毓中、何振中、苏育民、邓维民、余巧云、王玉琴等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伴奏。先后担任《五典坡》《白玉楼》、《玉堂春》、《苏武牧羊》、《辕门斩子》、《烙碗计》、《娄昭君·逼宫》、《卧薪尝胆》等50余出剧目的板胡主奏。
从事秦腔音乐教育工作30余年,在板胡专业教学、秦腔音乐设计、声乐教学等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继培养出8期戏曲艺术人才,包括西安音乐学院、省广播文工团以及西北各地戏曲单位选派人才的培养,其中多数已成为西北地区专业戏曲艺术团体的业务骨干或领导职务。为省、市级秦腔青年演员调演大会和专业团体的专业人员讲授秦腔音乐基本知识。并且根据秦腔音乐的节奏形态,分析归纳了秦腔音乐的六大板式,统一了长期以来秦腔板式的种类在理论上存在的纷争。
精通秦腔音乐板式结构和旋法规律,与著名秦腔作曲家赵季平、肖炳等谱有秦腔《祝福》、《洪湖赤卫队》、《杨七娘》、《悟空借扇》、《盗仙草》等十几出剧目乐曲。
同时出版有《秦腔板胡简明教材》一书,对秦腔板胡的旋律规范、弓法、指法、板头过门等板胡专业知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成为许多专业艺术团体的教课书。还著有《秦腔音乐基本知识通俗讲义》一书和《荆生彦与秦腔板胡》等多篇论文。
杨天基
杨天基等四人
秦腔板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