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1961年,国务院下达了女子登顶公格尔九别峰的任务,风头正盛的潘多如愿出征。公格尔九别峰位于新疆境内,是昆仑山脉的第二高峰,“公格尔九别”翻译过来是“白色的帽子”的意思,因为她常年积雪不化,远远看去就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这一次,这顶“帽子”差点要了潘多的命。1959年7月7日,八名中国女登山队员成功登顶新疆的慕士塔格顶峰,其中就有潘多。慕士塔格顶峰高达7509米,意味着她们打破了当时世界女子登高记录,潘多被授予“运动健将”光荣称号。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像潘多这样的农奴才开始翻身做主。12岁的潘多在拉萨郊外的七一农场找到了一份种菜的工作,从此结束了吃不饱饭的日子。1958年,中国登山队来到七一农场征召登山队员,听到消息的潘多跃跃欲试,从小就给奴隶主背运货物的她,不知翻越了多少崇山峻岭,登山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如履平地。尤其是在得知登山可以为祖国增光后,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通过各项身体检查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把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上最高的地方,实现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没有登山时的影像资料,外国一直都拒绝承认中国从北侧登上过珠峰。为了给怀疑者们打上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国决定在1975年再次对珠峰发起挑战,而且这一次将有女将参战。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1)

1975年5月27日,当挑战珠峰的捷报传遍世界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世界上首次从北侧登上珠峰的女运动员潘多,竟然是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37岁高龄的她,右腿还有严重的残疾。对于一名登山运动员来说,以上种种因素都可能成为她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她到底是靠怎样的过人品质,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伟大理想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她的传奇人生。

1939年,潘多出生于西藏江达县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父母双亡的她,靠着给奴隶主背运货物为生。从十岁开始,她每天要背着40斤的货物往返十几公里,这么高强度的劳动,奴隶主依然不会给她吃饱饭,她经常还要出去乞讨。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像潘多这样的农奴才开始翻身做主。12岁的潘多在拉萨郊外的七一农场找到了一份种菜的工作,从此结束了吃不饱饭的日子。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2)

1958年,中国登山队来到七一农场征召登山队员,听到消息的潘多跃跃欲试,从小就给奴隶主背运货物的她,不知翻越了多少崇山峻岭,登山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如履平地。尤其是在得知登山可以为祖国增光后,她义无反顾地报了名。

通过各项身体检查,潘多顺利进入中国登山队,开始接受严酷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在训练时,潘多表现优异,不仅体能上不输男队员,毅力上也十分坚强,从来没有为疲劳和伤痛吭过一声。

1959年7月7日,八名中国女登山队员成功登顶新疆的慕士塔格顶峰,其中就有潘多。慕士塔格顶峰高达7509米,意味着她们打破了当时世界女子登高记录,潘多被授予“运动健将”光荣称号。

1961年,国务院下达了女子登顶公格尔九别峰的任务,风头正盛的潘多如愿出征。公格尔九别峰位于新疆境内,是昆仑山脉的第二高峰,“公格尔九别”翻译过来是“白色的帽子”的意思,因为她常年积雪不化,远远看去就像一顶白色的帽子,而这一次,这顶“帽子”差点要了潘多的命。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3)

经过六天六夜艰苦卓绝的战斗,潘多所在的登山队终于成功登顶,当消息从山顶通过无线电传到山脚下时,所有人都沸腾了,唯独登山队的副政委邓嘉善眉头紧锁,他拿着望远镜看向山顶,脸上写满了忧虑。

完成登山后,潘多一行开始准备按原路返回,但这是下起了鹅毛大雪,来时路线都被雪覆盖,无法辨认,这给她们下山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就在大家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摸索着下山时,雪崩发生了,五名登山队员不幸牺牲,潘多滚落了不知多远,在一处悬崖边上幸运地停了下来,疼痛使得她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潘多慢慢醒来,发现右脚冻得失去了知觉,无法动弹,就在她快要再次晕过去的时候,她远远地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匹马正疾步向她跑来,仔细一看,他就是副政委邓嘉善。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4)

潘多很快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这位登山女英雄的事迹。队友们每天都来看望她,给她读报纸上的报道,但是潘多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次她牺牲了五名战友,自己的右脚也因为冻伤,医生不得已截去了她的五根脚趾,她很有可能会因此告别自己热爱的登山事业。

为了让潘多重新变回那个开朗自信的姑娘,邓嘉善每天都会去看望潘多,给她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被她出去晒太阳。在邓嘉善的悉心照料下,潘多很快就可以下地走路了,两人也在形影不离中渐渐生出了情愫。

终于,邓嘉善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向潘多表白了自己的情意,两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1963年,组织上批准了两人的结婚申请。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5)

婚后的潘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家庭上,直到1974年,在她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几个月后,邓嘉善夫妇得到了一个重大消息,这个消息让他们既高兴又发愁。

消息的内容是,中国登山队决定成立“中国男女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领导班子”,任命邓嘉善为副政委,潘多为副队长,于1975年再次从北侧对珠峰发起挑战,对于这个消息,潘多高兴的是终于又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愁的是,她实在舍不得抛下不满半岁的小女儿。

在邓嘉善的说服下,潘多终于狠下心,把三个孩子交给姐姐照顾,毅然走进了集训营。在集训营里,潘多凭借坚强的意志,迅速将体重降到了合格的范围之内,体能也在快速恢复,曾经受伤的右脚,在她的努力训练下,也完全克服了不便,甚至比正常人还要灵活。

看着潘多一天天的进步,邓嘉善知道,征服珠峰对于潘多来说,在体能上是毫无问题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潘多还需要对珠峰有足够的了解才行。针对这一点,邓嘉善开始帮助潘多恶补关于珠峰的知识。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6)

潘多没有读过书,所以无法自己看资料,邓嘉善只好一字一句地给潘多讲解有关珠峰的知识。

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位于尼泊尔境内,北坡位于我国新疆境内,南坡较为平缓而北坡陡峭,气候上也是北坡比南坡恶劣得多,1960年之前,所有登山珠峰的都是通过南坡路线,北坡被称为“死亡线路”和“不可攀登的线路”。在划分边境线时,尼泊尔曾经揪着中国从未登上珠峰这一点,胡搅蛮缠要把珠峰划入他的境内。

邓嘉善告诉潘多,从北侧登峰,首先就有三个阶段的难关。

第一道难关是“北坳”,这一阶段是从海拔6600米到7028米之间的高度,这里堆积着万年积雪,稍不注意就会引起雪崩,山体最大坡度达到70度,有些地方甚至达到90度,极大地考验着登山队员的技术和意志力。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7)

第二道难关是“大风口”,在海拔7400到7500之间,由于两边是巨大的冰山,所以大风从这里通过,风力足以把人吹跑,稍不注意,就会跌入万丈深渊。不仅如此,大风还会让人体迅速失温,极易造成不可逆转的冻伤。

第三道难关是“第二台阶”,是海拔8570米到8600之间的一小段距离,但就是这一小段距离,许多登山运动员被挡在这里。这是一个60到70度的陡坡,光溜溜没有任何可以支撑的点,要从这里上去,堪比登天。1960年中国的三位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是踩着队友刘连满的肩膀才登上的,而刘连满因此牺牲了这次登顶的机会。

邓嘉善还告诉潘多,除了以上几个难关,在登山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每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都会给登山队员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所以在登山时,一定要有随即应对危险的能力,关于这一点,邓嘉善知道身为登山老将的潘多比谁都懂,但他还是禁不住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一年之中,登珠峰最好的季节在五月,因此为了在最合适的时候开始征程,中国登山队在1975年三月就抵达了珠峰脚下,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准备。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8)

到达山脚的大本营,登山队开始分配工作。登山队由侦察队、运输队和主力队三个部分组成。侦察队负责前边开路,为主力队做最大的安全保证;而运输队则负责主力队的装备和供给。因此,在整个登山队中,只有主力队的队员才有机会登顶。

由于潘多刚刚生完小孩,年龄也比较大了,组织上经过权衡,把潘多分到了运输队,多让她多少有点失望,不过都是为祖国争光,她觉得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同样关键。后来在回忆录中,潘多写道:

在运输队我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想想自己能继续为国家攀登珠峰任务出一份力,尽一份责,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当然我心底里还是深深地保留着相当主力队员,想要登顶珠峰的梦想。

而被分到侦察队的邓嘉善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在山路上和营地里,我总是看到潘多背负着20多公斤的物资多次往返于大本营至6500米的高山雪地之间,在潘多的请求下,最后她竟然成功地从6500雪地将物资送到8100米高度,当潘多完成这次艰巨的运输任务回到登山大本营时,领导和同志们看到了潘多依然精神饱满,气色不凡,感到十分惊讶和敬佩。

1975年三月中旬,邓嘉善带领十几名侦察队员率先开始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打通“北坳”这道难关。他们在冰雪上用冰镐凿出一级一级的台阶、固定尼龙绳,尽最大可能为主力队员顺利通过“北坳”创造有利条件。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9)

在侦察队员的不懈努力下,两天之后,第一道难关被克服了,运输队紧随其后,将物资一路运送到七千多米的“大风口”附近,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主力队员征服“大风口”到达第二台阶,准备对这最后一道难关发起冲击。

就在大家等待着山顶的捷报时,却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主力部队迷失方向,被困在了“第二台阶”,副政委邬宗岳不幸牺牲,第一批突击队宣告失败,队员们体能耗尽、手脚冻伤、物资匮乏,士气十分低落。

就在这困难的时候,潘多临危受命,加入了第二突击队,准备对珠峰发起第二次冲锋。而邓嘉善则担起了运输物资的任务,组织人员提前将物资运送到了7600米的营地。

就在第二突击队到达“大风口”时,一阵强风突然吹掉了潘多的护目镜,强烈的紫外线在冰雪的折射下,刺伤了潘多的眼睛,潘多一阵眩晕,睁不开眼睛,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这就是登山员最怕遇到的“雪盲症”。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10)

潘多知道,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发生“雪盲症”是十分危险的,她重新戴上眼睛,但眼睛的不适让她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一个人影向她迎面走来,潘多眯着眼睛看,隐约觉得他是自己的丈夫邓嘉善,她以为是幻觉,使劲揉了揉眼睛,这才确定,他就是刚刚运送物资上去的邓嘉善,这让她回想起当年在公格尔九别峰发生的一幕。

潘多和邓嘉善擦肩而过,为了保持体力,两人都没有说话,但是潘多在邓嘉善的眼睛里看到了信任和鼓励,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到达“第二阶梯”时,由于高寒和缺氧,除了潘多外的另外两名女队员发生了严重的喉咙水肿,呼吸困难,不得不下撤,这样一来,整个第二突击队只剩下潘多一名女队员了。

5月27日早晨,天气有所好转,第二突击队决定就在这天,毕其功于一役。队员们积极配合,在“第二台阶”最凶险的一处冰裂缝上,架起来一座金属梯,这座梯子在此后几十年间,为后来各国的登山者们提供了最关键的帮助,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梯”。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11)

终于,包括唯一女登山运动员潘多在内的九名队员全部登上珠峰的最高处,消息通过无线电传到大本营,整个登山队都沸腾了,潘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运动员,将被载入史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潘多成为八名执旗手之一,向观众席不停挥手致意的她,表情略显严肃,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潘多深受病痛的折磨,每走一步,都如同当年她在攀登珠峰时一样,异常艰辛。2014年3月31日,这位在登山史上留下辉煌纪录的登山运动员在无锡去世。

最小年龄登顶珠峰(37岁刚生三胎的她)(12)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正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时候,国家毅然决定成立登山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科考和测绘任务,最重要的是登山这项运动可以很好地激发人们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继续发扬这种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所以成立登山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举措。

如今的中国,凭借着这种精神,已经实现了民族的崛起和腾飞,但是在未来,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的阻挠和干涉,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想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