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晒佛真实图文(三步一叩七步一拜)
哲蚌寺晒佛真实图文(三步一叩七步一拜)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弘毅也很争气,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种奖状拿到手软,高考那年,也是不负众望,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实现了父母多年来的夙愿。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往往也都是如此,自己哪怕再辛苦,一辈子节衣缩食,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突破命运的魔咒,能生活得幸福。他叫弘毅,家庭条件普普通通,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勤劳朴实,一辈子本本分分地生活在那座小县城里,并未怎么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虽然自己没什么学问,弘毅的父母却格外关心弘毅的学习,他们认为,读书是走出小县城改变生活困境的钥匙,自己确实无法提供给孩子优越的成长环境,但只要刻苦努力,他的未来一定能有机会出人头地。秉持着这种信念,弘毅的父母日复一日辛勤劳作,只为给孩子他们所能给予最好的。
视频的采访中,是一位来自五台山的年轻僧人,这位僧人说起话来稍稍有些吞吐,神态也不算自然,眉头时不时蹙在一起,唯独他的目光,炯炯有神的,透过他的眼睛,能看到一种坚定,一种对于信仰的追求。
“我从五台山来,嗯…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不过我是苦行僧,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修行之道”,僧人说罢,低头捋了捋身上的衣裳,恭敬地行了个礼“阿弥陀佛”。
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年轻僧人,有着如此非常不凡的经历:历时100个月,8年多的时间,从五台山出发,徒步走到了西藏。
这漫漫的七千多里的风雨长路,他走了整整740余万步,并坚定地七步一叩首,从未放弃,无数网友为他的坚持和信仰而感动。究竟是何种的力量才能支撑这样一个瘦削的身躯完成如此壮举?让我们从头讲起。
出身寒门,囿于生活泥淖他叫弘毅,家庭条件普普通通,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勤劳朴实,一辈子本本分分地生活在那座小县城里,并未怎么见识过外面的世界。
虽然自己没什么学问,弘毅的父母却格外关心弘毅的学习,他们认为,读书是走出小县城改变生活困境的钥匙,自己确实无法提供给孩子优越的成长环境,但只要刻苦努力,他的未来一定能有机会出人头地。
秉持着这种信念,弘毅的父母日复一日辛勤劳作,只为给孩子他们所能给予最好的。
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往往也都是如此,自己哪怕再辛苦,一辈子节衣缩食,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突破命运的魔咒,能生活得幸福。
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弘毅也很争气,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种奖状拿到手软,高考那年,也是不负众望,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实现了父母多年来的夙愿。
大学是塑造学生们三观的重要场所,在这里的年轻人,迷茫而又自信,轻狂而又充满朝气,他们不断寻找着自己未来的模样,期盼它的影子能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
但在大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找到人生方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会让一些人感到无所适从,弘毅也曾是其中之一,历尽苦难好不容易进到了大学的殿堂,他的内心却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将一个未来可期的年轻人拖入了堕落的泥淖。
进入大学,对弘毅来说,一切都是美好的:这里没有严苛的老师,没有对待成绩说三道四的亲朋,没有令人厌恶的约束,更没有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父母。有的只是温柔的晚风,心动的女孩和甜甜的爱情。
弘毅和自己喜欢的女生坠入了爱河,每天都沉溺在甜蜜的时光里,恋爱之余,在大学同学的带领下,弘毅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三天两头逃课出去上网,如此一来,他的生活再也腾不出时间给功课,每次到考试周,总要“彻夜加班”,甚至还得打个小抄;即便老师想要给他合格,有时也因为成绩太差,没办法帮他。
逃课,不完成作业,考试表现差,很快,他就连挂几次科,成了班里的垫底王。
作为弘毅最信任的人,弘毅的女朋友也不愿看着这个自己爱的男生就此堕落下去,她约出弘毅,真诚地和他沟通了一番。好在曾经奋斗过的记忆并没有彻底消退,弘毅醒悟过来,又开始发奋学习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付出,弘毅的成绩突飞猛进,有着这样通情达理的女朋友,他也倍加珍惜,两人的感情也在日益稳固,两人彼此相爱着,并相互约定毕业后就着手准备订婚的事宜。
就在一切都越来越好的时候,弘毅女友的父母表态了,他们不支持这段感情。弘毅的家庭条件不好,他们认为嫁入这样的家庭,女儿日子过得不会好。
弘毅女友家里非常传统,两人虽然相互喜欢,最终女孩还是拗不过父母,两人抱憾分手。
这件事对弘毅而言,是他生命中无比大的打击,他深爱着这个女孩,而且她还曾在弘毅堕落时伸出手将他救起,弘毅对她一直心存感激;如此一番变故,弘毅顿感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他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再也无心学习,曾经构想的美好未来全都化为了泡影,他走入了孤独的角落。
大彻大悟,遁入佛门修行半年过去,弘毅还是没办法走出来,整日郁郁寡欢。老父亲看到儿子如此这般,心痛不已,于是他决定带孩子到五台山散心,尽力帮助他释怀;可谁能想到,这一走,便是与佛结缘,成了弘毅皈依佛门的直接引线。
登上五台山,进入普化寺,弘毅感到满眼新奇,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安稳、祥瑞的宁静之感;他感受着庙宇内的青砖红瓦,聆听着林间欢快的鸟鸣,伸手抚向院墙、树木,此刻,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抚上心头,他释怀了。
父亲看着儿子与住持畅聊,一改了往日的低颓,甚是高兴,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儿子接下来的话让他大为震惊。弘毅对他说:我要出家。
父母二人极力劝阻,他们认为是儿子一时上头,说了疯话,不过是第一次恋爱的失败,何至于剃度出家呢?而实际上,弘毅并非一时的冲动,他似乎找到了归宿和人生的方向。他对父母说:我并不是为了那无关紧要的爱情,更不是逃避使性,相反,我明白了自己想要信仰的和追求的,我一定要这么做。
儿子铁了心要出家,老夫妇俩愁得白了头。一来二去一年时间过去了,父母二人终究拗不过弘毅,随他去了。
出家以后,弘毅每日参禅打坐,诵经念佛,他真的找到了内心的平衡点,能够潜心研习佛法;他进步飞快,得到了寺内一众僧人的肯定,但是,他也知晓,佛法无边,修行亦然。
数年前,五台山有位高僧号慈通法师,他曾从普化寺出发,三步一叩首前往广东韶关南华寺朝圣。弘毅从师兄处得知慈通法师此举,内心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便也产生了想要去朝圣的心情。
这种念想在脑海中生根发芽,被师父看破。一日,师父叫来弘毅,语重心长地和他谈心,师父告诉他,有想法不去实行会限制他的长进和修行,他应当遵从内心,去寻找他真正该去的地方。
经过了数天的深思熟虑,弘毅做出了重大的决定,他要前往一众僧人们心中的圣地———拉萨大昭寺朝拜。大昭寺才是他真正想去也该去的地方。
想要前去朝圣,除了一颗赤诚之心,还务必考虑的就是应该如何前往。很多虔诚的佛教徒都会千里迢迢赶赴大昭寺,朝拜这心中的佛教圣地,一睹圣容。
与其他僧人修行方式不同的是,在众多可供选择的方式中,弘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最虔诚的一种:七步一叩首。也就是说,他要从五台山普化寺,走上三千七百多公里,直到拉萨大昭寺。
嘴上的数字简简单单,落实到现实中,是何其困难!说这就是当今的西天取经一点也不为过。
一路上,风吹日晒,雨露风霜,他从未动摇。弘毅的行李非常之简单,他的身上除了粗布制作的僧袍,就是一个十分简易的缝制布袋,那是他用来装干粮的家伙。饿的时候就去化缘,困的时候就找地方休息;
这一路上,他遇见了各种各样的人,吃遍了各种各样的蔬果,更是睡遍了桥洞和公园躺椅。
当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的回答总是干脆又清澈:去朝拜。放弃一个本科生的工作机会,选择做个苦行僧,三步一跪,七步一拜,何种力量支撑他坚持8年之久,想必也只能是心中坚定的信仰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弘毅的足迹从一个省走到另一个省,离拉萨也越来越近了,在这过程中,他风餐露宿,身体瘦削了很多,长时间的行走和叩拜,也让弘毅的手掌、双膝、脚踝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在他憔悴的面容下,让人首先感受到的永远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那份坚定和执着。
终于,他来到了魂牵梦萦的佛教圣地——拉萨大昭寺,他站在寺庙门口的时候,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额头,经过数年跪拜磨损留下了一块厚厚的结痂。那是他信仰的象征。
人们得知这是一个坚持了8年,虔诚地跪拜而来的僧人时,无不对他心生一份敬佩;这个年轻人,用他最宝贵的时光,完成了人们无法想象的壮举,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一些人看了这样的事情感到荒诞,他们绝对无法理解弘毅的这种行为,认定他有精神病才这样虐待自己。还有的人说佛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玩意儿,哪里有佛?更有甚者认为弘毅此举是为了炒作,为了名利。
面对这些非议,弘毅从未有过搭理,我想,在他目力所及的范围里,只有拉萨呼唤他的声音,再无其他。至于有没有佛这个问题,我觉得他一定是存在的,他就在信仰者的心里,在无数个“弘毅”的心里。
现在的社会,是金钱的社会,是权力的社会,是能力的社会,没人在乎你是个多么善良的人,更没人关心你所受的苦难,不过,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要放弃追求吗?我想并不是的,生活纵有百般刁难,我们也要寻找自己的方式热爱生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弘毅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弘毅之所以能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无视所有目光,潜心朝拜,正是因为他的信仰敦促着他不断往前走,去找寻自己,去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一路上势必会有千难万险,但记住,要永不停止探索,永远保有信仰,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弘毅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触,我们或许没有条件像他一样去做个苦行僧,但我们能从中借鉴到一些道理,磨难使人成长,真正的境界不在于外表的狂热,而在于内心的平静。
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提出,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也就是当我们真正成为自己的时候,真正达到极致追求,只有我们真正所相信和热爱的时候,才能够超脱于凡世,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