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华结婚几次(董文华22岁嫁初恋)
董文华结婚几次(董文华22岁嫁初恋)姐姐长大后,没能继续在唱歌方面继续发展,而是进了工厂。妹妹渐渐长大后,她去少年歌练歌或者表演的时候,往往还带着妹妹。董家也不例外,董文华的父母都是工人,她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平房里,日子过得和底层大众没啥两样。董文华的姐姐董双秋,小时候也非常喜欢唱歌。
每天早上,沈阳一户普通的人家里,会定时传来瓮声瓮气的唱歌声。
那时上世纪六十年代,练习唱歌的小姑娘叫董文华。
董文华出生在1962年的沈阳。
那个年代,东北几乎全民都是工人。
董家也不例外,董文华的父母都是工人,她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平房里,日子过得和底层大众没啥两样。
董文华的姐姐董双秋,小时候也非常喜欢唱歌。
妹妹渐渐长大后,她去少年歌练歌或者表演的时候,往往还带着妹妹。
姐姐长大后,没能继续在唱歌方面继续发展,而是进了工厂。
而对音乐爱好的接力棒,则交到了妹妹董文华的手上。
可能是天赋,也可能是小时候经常跟着姐姐去少年宫唱歌受到了熏陶。
待董文华渐渐长大后,她对唱歌的兴趣也是与日俱增。
为了练歌,董文华头天晚上告诉父母,让他们早上五点就喊自己起床。
第二天父亲把她叫醒,她就一个人跑到家附近不远的公园去练嗓子。
有时候早上也会在家里练习,董文华害怕吵到邻居。
就爬进家里腌咸菜的大缸里去练声。
于是,每天早上妹妹瓮声瓮气的嗓音,几乎成了全家准时的“闹钟”。
董双秋看到妹妹如此喜欢唱歌,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她。
只要有机会,她就四处给妹妹找音乐老师,希望能在这方面多培养培养她。
以至于多年后董文华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直言姐姐是她在音乐上的领路人。
1969年,7岁的董文华上了小学。
没有教室,学生就围坐在院子的大树下,树上挂着黑板上课。
董文华的同学舒锦彪还记得,小学期间董文华就是班长和文艺委员。
每天,都能听到董文华唱歌和练声。
放学回家,她一边唱着歌,一边会拿起背包去买菜。
往往父母和姐姐他们下工回家,家里的鸡喂好了。
灶上还有蒸好的馒头或者是摊好的煎饼。
她日常还在家里管记账。
不管是粮票、肉票、工资还是每天的开支,她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在家里懂事,在学校,董文华又和同学们发起了学雷锋互助小组。
班里有两个残疾的同学,每天上下学很不方便。
董文华便和班里的其他两个女生,天天背着他们上学和放学。
这样一背就是好几年的时间。
小学毕业后,董文华考入了沈阳四中,这是沈阳市里的重点中学。
在中学期间,董文华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机会。
1977年冬天,沈阳军区的39军到她所在的学校,招收战士业余宣传队里的文艺兵。
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15岁的董文华,果断报名应考。
在台上,她唱了一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凭借这一首歌,董文华顺利过关。
和她一起考上的,还有同学朱晓红。
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在宣传队里,她们做了两年多的室友。
从此,一个歌唱界的新星即将诞生。
1979年,业余宣传队解散,董文华又被招进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
年轻的董文华正式穿上了军装。
初到团里的时候,领导把董文华当成歌剧演员来培养。
每天的训练,无论是台词还是体型都很严苛。
于是,董文华再次恢复了像小时候那样,开始了早起练功的生活。
不过在学校有老师看着,动作和声音稍微不过关,轻则挨批,重则戒尺就打下来了。
而在老师的眼中,她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
董文华第一位声乐老师叫路梦兰。
路老师多年以后还记得,有的学生一首歌一个星期都学不会,
董文华一个晚上就能流畅地背下来。
很多学生要么是高干子弟,要么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家庭,学习起来就不怎么用功和刻苦。
相比之下,来自普通家庭的董文华,正是靠着这份努力,才一步步在歌舞团里变优秀的。
学习之余,她对老师还很尊重。
每次吃饭,她总是先把一些菜放到老师的碗中。
正是这种刻苦和朴实,使得在学习期间,老师们个个都很喜欢她。
而就在此时,喜欢董文华的不仅有老师,还有团里青春萌动的男同学。
1980年,18岁的董文华第一次被表白。
向她表白的男生叫张楠,在团里唱男高音。
这个来自高干家庭的男生之所以会对董文华心动,源于一次下部队的演出。
有一次,他们到高原地区慰问演出。
担心队员们承受不了高原地区稀薄的空气,团里规定表演的时候每个人只演唱一首歌即可。
轮到董文华上台的时候,台下的战士们十分喜欢她的歌声。
在她唱完后,大家都希望她再唱一首。
于是,董文华不顾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连着唱了三首歌。
正是这种忘我的态度,让张楠的心理产生了异样的感觉。
从此,他对董文华刮目相看。
那年的冬天,张楠第一次向董文华表白:我们的友谊能进一步升华吗?
谁知董文华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董文华告诉他:““我才18岁,不想这么早就谈恋爱。”
张楠则告诉她,我可以等你,哪怕等到头发白了也愿意。
就这样,董文华开始了她的初恋。
每次无论是谁下部队演出,留在团里的那个,就会想办法给对方打长途电话。
与此同时,她的歌唱事业即将真正的起步。
因为结识了作曲家铁源,董文华从此和《十五的月亮》也有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沈阳军区的歌舞团和歌剧团,在八一剧场进行联合汇演。
在台下的铁源,看到一个小姑娘上台,唱了自己作曲的《当我成为战士的时候》。
一首歌唱完的时候,铁源的心里也是一震。
这个姑娘的声音真是太好听了。
1984年初,在一次讨论创作的时候,铁源将新作《十五的月亮》放给董文华听。
这首歌是由石祥作词,铁源和徐锡宜作曲的。
有别于其他激昂豪迈的军旅歌曲,这首歌则是从军人思乡的角度,刻画得婉转而又悠长。
董文华听后很喜欢,铁源就带着她到辽宁电台录制。
彼时的录音设施很陈旧,一旦开始必须得一次性完成,中途是不能停顿的。
董文华当天录唱了《十五的月亮》,另外又录了其他五首歌。
彼时,辽宁电台有一个栏目叫每周一歌,这首歌播放后,很快就成了点播率最高的歌曲。
1985年,身着军装的董文华,第一次站在春晚的舞台演唱《十五的月亮》。
这首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23岁的董文华也红透了半边天。
而就在此前,她还记着和张楠的约定,没有因为自己越来越出名而忘记他。
1984年底,董文华和张楠结婚。
随后在1986年,董文华再次走上春晚的舞台。
一首《望星空》,让她的歌声久久回荡在天地之间。
此刻,她的歌声不但飘扬在国内,还飘扬在了南疆前线。
带着《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等军旅歌曲,董文华依然踏上了老山。
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军人责任和使命,在老山的主峰,她为浴血奋战的战友们唱歌。
那一刻她什么都不想,只想着为战士们歌唱。
当第三次到达麻栗坡的时候,那里的烈士陵园正好刚修好。
彼时的董文华,已经从沈阳军区的歌舞团,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
从1977年正式穿上军装,
10年的时间,歌舞团里从原来的六十多个人,到最后只剩下她和其余两个。
正是靠着这份努力和坚持,她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1989年毕业以后,董文华正式进入总政歌舞团,担任团里的独唱演员。
她在全国的人气爆棚,但听她的声音,就能被识别出来。
那期间,她和毛阿敏,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与此同时,新的机会又正在向董文华招手。
1992年,作曲家孟庆云正在创作一首有关长城的歌曲。
作词的任务交给了闫肃。
两个人一时之间有些犯难,毕竟有关长城的歌曲很多,找不到创作的角度很正常。
孟庆云觉得,应该人性化一些,这样才能有感情,进而迸发感染力。
闫肃听后有了主意,他说两天之后拿出歌词来。
原来,闫肃曾在前几年到古长城采风,见过长河落日和大漠孤烟。
那时他就有心写一首关于长城的歌曲,不过事后搁下了。
随着和孟庆云的探讨,他的灵光一现,歌词很快就写了出来。
孟庆云拿到歌词,也很快给谱了曲。
至于交给谁来唱,大家一致选择了董文华。
此前一年,孟庆云曾给董文华写过一首《欢乐今宵》。
对于她的演唱风格,孟庆云十分的熟悉。
不过就在这一年,董文华怀孕了。
此刻,她和张楠已经结婚8年,得知自己有了孩子,丈夫十分高兴。
不过有人劝说董文华,此刻事业正处在上升期,要是怀孕生子,不利于自己发展。
但是董文华却说,自己这么多年来欠丈夫的已经够多了,孩子要生下来。
1993年,董文华的儿子出生。
也是在这一年,第一届中国电视音乐大赛举办。
董文华演唱了《长城长》,而导演MTV的是张国立。
最后,《长城长》获得了作品金奖、导演金奖和演唱金奖三个奖项。
凭借这首歌,董文华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董文华曾经说过,《春天的故事》是“要唱一辈子的一首歌”。
1994年的3月,作曲家王佑贵和词作者叶旭全整天聚在一起。
两个人在考虑的问题是,新写出的歌《春天的故事》,究竟由谁来唱。
最终,两个人在当年的三月中旬,从深圳一起赶到了北京董文华的家中。
她看完歌词后,稍微试唱就觉得歌词很不错。
更重要的是,她还跟两个作者商量,对歌词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其中一句“你展开了百年的新画卷”,原来的歌词是“你是深圳改革开放试验田”。
经过修改后,更能符合音乐的传播。
这首歌在其后一经唱出,又一次在全国迅速走红。
那些年,每当董文华到各地演唱时,
除了《十五的月亮》,《春天的故事》也是观众要求唱的曲目。
1995年,《春天的故事》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96年,获得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
此时的董文华不但是中国民歌界的扛把子,而且连续多年登上春晚舞台。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她却突然从各个舞台上消失得毫无痕迹。
紧接着,有关她的很多小道消息不胫而走。
2000年,厦门远华案东窗事发,38岁的董文华受到牵连。
据说,当年厦门远华集团开业典礼,曾多次邀请总政歌舞团演出。
当时,董文华是团里的主要演员,所以这些演出肯定少不了她。
远华案事发后,这些传闻就开始围绕着董文华。
甚至于遁走加拿大的赖昌星,在2009年的时候还通过媒体公开表态。
说自己没什么文化,怎么可能跟董文华产生什么关系。
但狡黠的当事人很快又承认,自己她确实是好朋友,而且友谊维持了四五年。
临了,他还说,舆论对她不公平。
无论如何,当年的这位走私大亨深谙媒体传播之道,
应付记者、挑逗大众的神经以及不经意间漂白自己,操作起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后来,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曾和专案组了解情况。
得到的回复是,董文华与远华走私案,和赖昌星一点关系都没有。
2008年,沉寂许久的董文华出现在了湖南卫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特别晚会的录制现场。
“隐身”这么多年,媒体肯定有太多想问的问题。
而当演出结束后,董文华的姐姐带着她迅速离开了现场。
对于媒体的任何采访要求,都没有做出回应,之后董文华又和消失了一样。
从当年的酱缸练声,到年轻时的红遍四方,
董文华在歌唱上的成就,既有天赋的加持,也流淌着努力的汗水。
沉寂,让她多年未能登台。
但她的歌唱成就,某种程度上而言,在此前就已经达到了巅峰。
近日,59岁的董文华出现在某商演舞台捞金。
用心投入演唱的她,更想要的,或许是站在舞台上的那种感觉。
一袭红裙配短发,干练而又充满成熟的风韵,这和她多年来的戎装形象不太一样。
但无论如何,远离了当年的风波和是非,她的人生其实早已进入了新的轨道。
毕竟,岁月已为她披红挂彩。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