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杀死一个人的是回忆还是未来(杀死一个人不用需要用刀)

杀死一个人的是回忆还是未来(杀死一个人不用需要用刀)大家都夸她孝顺,不料妈妈却劈头指责:还在实习的小琪为了给过生日的妈妈一个惊喜,用省下来的工资买了一大束花。人类经验的核心是个体分离带来的“存在性焦虑”,而建立亲密关系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基本感受。一旦亲密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被打破,断裂感带来的将是恐惧与空虚。试着想想,如果你所在乎的人,言语行动间透露出敷衍、冷淡或是厌烦来,你会不会也有心里一阵被掏空的感觉?你一句无意的回答,对家人来说却是言语的中伤。

我们总是把最好的态度留给陌生人,把最坏的态度留给身边亲近的人。

为什么对亲近的人有时候态度反而不好呢?

有人分析,这源于“我不会受到伤害”的潜意识,其实是一种更为亲密的心理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

人类经验的核心是个体分离带来的“存在性焦虑”,而建立亲密关系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基本感受。一旦亲密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被打破,断裂感带来的将是恐惧与空虚。

试着想想,如果你所在乎的人,言语行动间透露出敷衍、冷淡或是厌烦来,你会不会也有心里一阵被掏空的感觉?

你一句无意的回答,对家人来说却是言语的中伤。

01 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凶

还在实习的小琪为了给过生日的妈妈一个惊喜,用省下来的工资买了一大束花。

大家都夸她孝顺,不料妈妈却劈头指责:

你倒是挣了多少钱啊?还买这种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本事没学到,花样倒学了不少。

就不能省着点,让我和你爸少为你操点心吗?

原本笑容满面的小琪低下了头,委屈地走进了房间。

几米说: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尚处于不断寻找自我认同的心理未成熟阶段,他们人格中消极一面就会得到滋养,不断壮大,这一面被称为“反自我”。

有一项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家里“经常被骂”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也就是说,经常被骂的孩子,成年后也会把别人对他的态度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时常苛责自己。

Facebook 上一组亲子教育图片列举了“坏父母”的 11 种表现,其中有 7 种都是不好好说话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批评教育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不在意他们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

作为父母,你要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言语伤害对孩子影响深远。

它所有的痕迹都刻在了孩子心里,而且确实会改变人的生理结构——大脑结构。

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带着一个“受损”的大脑结构一直到成年,就别在成长过程中用“暴力语言”伤害他。

杀死一个人的是回忆还是未来(杀死一个人不用需要用刀)(1)

02 不好好说话,是扼杀亲密关系的“元凶”

曾经看到一个帖子:扒一扒隔壁结婚6年的夫妻对话。

丈夫出差回家。

妻:欢迎老公回家,辛苦了!

夫:谢谢老婆,家里打扫得真干净。今天咱们吃啥?

妻:吃火锅好吗,弄上两斤羊肉给你补补身子。

夫:我也喜欢火锅,可是昨天应酬吃火锅上火了,太辣了。

妻:是吗?可是我把锅底弄好了。这样,咱们不放辣椒,一会儿下点萝卜,可以去火。

夫:好的呀,家里的火锅比外面的健康,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妻:呵呵,我再泡点妈今天带来的农村秋木耳,下火锅可好呢?

夫:说得我快流口水了,老婆辛苦了哦!

妻:不辛苦,你先看看电视啊,我去备料,咱们一会儿就开吃。

夫:好滴。

帖子后面很多人回复说,感觉像教科书里的对话,每天这样说话不累吗?

楼主却回复:他们真的很恩爱,是小区里的模范,待邻居也好。他们这样说话,并不是跟你客气、拿你当外人,而是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语言习惯,不仅对伴侣是这样,对父母和孩子也是这样。

这种教科书式的对话,正是夫妻保持恩爱的秘诀。

懂得好好说话的夫妻,幸福感也更强。那些不幸福的家庭,日复一日地争吵和矛盾,多半也是由“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中有句话说:恋爱时,他们有说不完的话;结婚后,他们有吵不完的架。

一对老夫妻,携手走过几十年,最艰难的时候也一起熬过来了,最近却在闹离婚。

原因是爷爷一大早扫院子,奶奶看到了,气冲冲地说:“平时也不见你勤快,非要这会儿勤快!”

爷爷很生气,狠狠把扫帚扔地上:“一天到晚唠唠叨叨,没有让人清净的时候!”

就这样,俩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不断升级。

家里人赶紧劝架。

奶奶哭哭啼啼地说:“就没见过他这么不知道好歹的人。他前阵子干活伤了腿,这才见好又开始干活,我劝他,他还骂我唠叨。”

这话传到爷爷耳朵里,他却愤愤不平:“非得给她点教训!省得她老把嘴巴当机关枪,好心当不了好人,走哪儿都吃亏!”

其实老两口都为着对方着想,可是没一句话说到点子上!明明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最坏的那一种?

妻子生病时,丈夫明明很关心妻子,嘴上却一定要不依不饶:“发烧了吧?该!谁让你穿这么点衣服出去瞎浪?降温了你不知道?”

妻子本来只是想提醒丈夫外面下雨了,要尽快收衣服,拿起电话却变成了:“你在干嘛?外面下雨都不知道?真不想事!”

不好好说话,是扼杀亲密关系的“元凶”。夫妻之间的隔阂、争吵、冷战,大多都是“不会好好说话”造成的。

但是,婚姻中的双方都应该明白,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论是非之地,更不是用语言磨成利刃去戳对方心窝的战场。

婚姻没有“胜负”,感情没有“是非”,对身边陪伴最久、相爱最久、一起生活得最久的另一半发脾气,是最愚蠢的行为。

杀死一个人的是回忆还是未来(杀死一个人不用需要用刀)(2)

03 对父母好好说话,就是一种孝顺

一位作家曾讲述过一段往事:

60岁的父亲不会用微信,也不会打字,曾因为下载微信的问题多次向她求助。而工作繁忙的她因为没时间与父亲交流,教父亲学微信这事便一直拖着。

有一天,父亲问她,如何下载微信。

她正跟一个编辑谈新书题目谈得热火朝天,父亲突然的问话打断了她的思路。于是,她不耐烦起来:“老爸,你没看到我正在跟编辑有事吗?好好好,你等一下可以吗?”

父亲不说话,只在她身边坐着。

等女儿忙完了之后说:“我现在不中用了,凡事都需要人教,你说教我微信,这都拖大半年了,到今天也没教我。你看你刚才的态度,多伤人。我是你父亲,可你这一等让我等了大半年。”

听完父亲这番话,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心生愧疚。

孩子对父母的语言伤害,除了类似这样的缺乏耐心,还有由于观念不同而引发的冲突。

这样的时候,作为子女的我们,可以默默地听,再慢慢安抚长辈。

例如“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种事情,很多人会觉得父母唠叨又管得多。

但是换一种想法,想想父母的出发点,就会知道全世界只有父母,才能对我们有这种无微不至的挂念和关心。

只需要笑着回答:谢谢妈,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我还不太冷,如果今天我出去感觉到冷了,我明天主动加衣服好吗?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妈妈即使会很担心,相信也不会太过固执了。

我们总是认为,孝顺就是给父母吃好的穿好的,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或者总觉得孝顺父母不急于一时,等自己“有时间”再说。

但其实,真正的孝顺,是更多的陪伴,并且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不安,安抚他们的焦虑,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少一些抱怨和冷漠。

这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

杀死一个人的是回忆还是未来(杀死一个人不用需要用刀)(3)

古语有言: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那些无心或有意的伤人话语,实际上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语言暴力。

要转变这种沟通方式,就应该学会用爱和宽容去聆听彼此的需要,而不是被一时的情绪所操控。

杀死一个人的是回忆还是未来(杀死一个人不用需要用刀)(4)

黄执中

《奇葩说》的老奇葩、“辩论之神”黄执中说:

人生的困扰,说到底,十之八九,问题都出在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困扰,说到底,十之八九,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而心理学,这门研究人类心理发展过程的科学,应用到生活中,或许也就不过一句话:

“如果爱,请慢慢地,好好地,和我多说一些话。”

- END -

杀死一个人的是回忆还是未来(杀死一个人不用需要用刀)(5)

今日话题

现在,就对 父母 / 孩子 / 另一半 ,说“我爱你”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