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城墙上的一块砖在哪(嘉峪关城楼上放了一块砖头)
嘉峪关城墙上的一块砖在哪(嘉峪关城楼上放了一块砖头)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下令修筑河西长城,在嘉峪关设防建卡,当时被称为“玉石障”。五代时期,在关北黑山脚下曾设“天门关”,宋代改称为“玉门关”,宋元以前“有关无城,聊备稽查”。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西大将军冯胜夺取河西地区,“乃弃瓜州,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正式在嘉峪关建关。继而又修筑了“近关边墙”的东、西和北三面长城。嘉峪关自古是“番人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 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当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真正的拓展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贸易往来。与此同时,为了防御西域的外来入侵,也在那时开始了修建长城。因此也就有了长城第一大关口“嘉峪关”恢弘浩荡的历史篇章......万里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西周时期开始建造,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其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浩瀚辽阔的土地上,总长度达
9月自驾去往嘉峪关,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旅行,嘉峪关用它最浑厚有力的声音,讲述了千年不朽的篇章,请大家跟我来吧!
历史上,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两条横跨东西的生命线:一条自西向东、直达入海,是守护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一条由东向西、深入大漠,是拓展华夏文明的丝绸之路,两者于600年前,在祁连山脉、在河西走廊终于交汇缠绵,在某一个交汇点上撞出耀眼的光芒,这个点就是嘉峪关......
“丝路远,长城长,长城脚下是故乡”。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最璀璨的文明和创造,它们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所以,嘉峪关的故事要从万里长城和丝绸之路讲起......
关于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西周时期开始建造,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其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浩瀚辽阔的土地上,总长度达21100多公里......
自秦始皇以后,每一个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共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修筑过不同规模的长城......
古丝绸之路它是一条穿行于祁连山脉广阔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的古道,它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道路原本就艰险异常,到了嘉峪山隘口处,峡谷穿山,道路曲折,嘉峪关所在处,地势更为险要,丝绸之路从此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
当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真正的拓展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贸易往来。与此同时,为了防御西域的外来入侵,也在那时开始了修建长城。因此也就有了长城第一大关口“嘉峪关”恢弘浩荡的历史篇章......
嘉峪关概况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下令修筑河西长城,在嘉峪关设防建卡,当时被称为“玉石障”。五代时期,在关北黑山脚下曾设“天门关”,宋代改称为“玉门关”,宋元以前“有关无城,聊备稽查”。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西大将军冯胜夺取河西地区,“乃弃瓜州,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正式在嘉峪关建关。继而又修筑了“近关边墙”的东、西和北三面长城。嘉峪关自古是“番人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咽喉” 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现在,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左右的山谷中,过去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连接黑山悬壁长城,向南连接天下第一墩,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嘉峪关还是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古时嘉峪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是明王朝几代人经过160多年的建造修缮,才最终建成了“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的“天下第一雄关”......
走进嘉峪关我们在走进嘉峪关之前,的确非常有必要了解它更多的历史,为此我也查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
我们都知道,嘉峪关以内城为主,内城有东西两城门,东边为“光化门”,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之意。西边为“柔远门”,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之意。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处翁城,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由题写有“嘉峪关”匾额的城门出关......
内城是关城的中心,现有嘉峪关楼、柔远楼、光化楼、游击将军府等建筑,其中嘉峪关楼在1931年冬天遭遇到国民党马仲英部队的破坏,现在的关楼重建于1987年......
嘉峪关外城广场开阔,有文昌阁、戏楼、关帝庙等建筑。
其实,嘉峪关关城内外历史上有许多古建筑,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建筑主要有嘉峪公馆、警卫营房、巡检衙门、嘉峪驿、瓮城值更房、南闸门楼、演武厅、嘉峪西关坊、嘉峪东关坊、魁星楼、同善堂、山神庙、药王庙、龙王庙、娘娘庙、绊马坑、照壁等。在关城内有关帝庙、武安王庙、马王庙、老君庙、鲁班庙、湘子庙、财神庙、护国寺、菩萨殿、观音殿、元真阁、三官庙、案牍庙、腊八庙、无量庙、东岳庙、城隍庙、土地祠等庙宇......
在我们已经了解足够多的的信息以后,我们一起走进嘉峪关吧......
碑亭
我们刚一走进嘉峪关的西门,就见有一座碑亭,亭内石碑上写有“天下雄关”四字。相传嘉庆年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关城气势非凡,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立此碑、造此亭......
与嘉峪关连为一线的另一处城楼上,有“天下第一雄关”匾额,据传为左宗棠手书,而嘉峪关城楼上的“嘉峪关”三个字传说为乾隆帝所书......
戏台
戏台是(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的,面积114平方米,上部装着木格顶棚,绘有八卦图案,屏风上画有八仙过海图,两边绘着道家供奉的神仙。戏台在关帝庙对面,坐南向北......
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
关帝庙
关帝庙是明末清初从内城迁移过来。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原有建筑仅存牌楼,1998年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了彩绘,才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
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读诗会友之地。到了清代末年,它成为了文官办公的场所......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
嘉峪关的建筑特色内城墙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部分剥落,但依然坚固。其中最能体现嘉峪关建造工程水准的“长城工牌”现陈列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内,“工牌”为石质,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长城各工程队队长的名字......
嘉峪关的内城建设很独特,建于明代的嘉峪关内城墙高9米,加垛墙1.7米,总高10.7米。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
当时修筑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当时的验收方式极为有趣实用:官兵在距离城墙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不进去,证明城墙坚固合格,如若箭头射入墙体,则证明工程不合格,要进行返工重建。在当时如此严格的长城工程管理制度的约束下,确保了嘉峪关长城工程的质量......
一块神奇的墙砖嘉峪关最让游客感到神奇和有趣的竟然是一块砖,这块砖被孤零零放置在了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看起来非常突兀,所以在嘉峪关游览最为吸引人的当属这块砖的传说,大家都争着睹其真容、闻其故事......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工匠,精通九九算法,凡是由他经手的工程,用料都极为精准。由于当时嘉峪关所处地区资源极为匮乏,建筑材料奇缺,负责建造嘉峪关的朝廷官员就请他过来。
易开占经过认真的计算,禀告监视官说:建造嘉峪关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其他官吏听闻此事都极为恼火,因为如此精准的预算会令他们无油水可捞,均心生不满!因此,授意监视官按照数目提供墙砖,并责令:“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易开占的头,并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竣工后,竟然真的剩下一块砖,被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官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责罚和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却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官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历经千年无人敢动......
嘉峪关的故事数不胜数前文有提及宋元以前,此地有关无城。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征虏大将军冯胜率兵西进追歼元朝残余,通兵法的冯胜选址建关筑城。他认为肃州西70里的嘉峪地区是河西走廊最狭窄之处,最为适合建关,因此才有了日后的嘉峪关......
跟嘉峪关有关的故事到底有多少?
比如:
1876年,左宗棠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0年5月,为收复伊犁, 68岁的左宗棠再次西征,抬棺出嘉峪关驻军哈密,迫使俄方签订了《中俄改定条约》......
与嘉峪关隔空交集的,还有左宗棠的前辈林则徐......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五,即公元1842年10月8日,林则徐风尘仆仆的到达肃州。只经过短暂休整,更换了大车车轴之后,再次出发到达嘉峪关。当夜宿于东罗城内的嘉峪关驿舍......
第二天早晨,林则徐策马出关,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 ,其中第三首: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入尧天。
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1849年,林则徐途经长沙,林则徐与在家耕读的左宗棠长谈,并送上自己在新疆绘制的地图。27年后,左宗棠带上当年林则徐赠与的地图,西出嘉峪关,收复新疆......
祝福嘉峪关游览嘉峪关的最后阶段,一阵一阵吼声终于吸引走我们的思绪,原来是一群少年在演武。他们手持长刀,列成方阵,时而劈刺前冲、时而翻转腾挪,刀光飞溅处,雄壮有力的喊杀声响彻嘉峪关城关......
嘉峪关的前世传奇轰轰烈烈、气贯长虹,如今历史的车轮行至新的时代,嘉峪关又迎来了勃勃生机。其实在嘉峪关的来世今生里,让它辉煌永驻的就是对这个古老雄关的修缮与重建。嘉峪关自建关以来,历史上有过三次大规模的保护和修缮......
第一次是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为了加强西北边疆防务,对关城内的城台、城墙进行过加固维修。第二次是1986年—1990年,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伟大口号的感召下,重建了嘉峪关楼、游击将军府、关帝庙等古建筑。第三次是2011年11月18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实施的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这也是甘肃省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一项文物保护工程......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福嘉峪关长城越发的雄壮威武和美丽辉煌......
图文原创:文艺蜀黍看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