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信仰,不畏前行作文(心怀信仰何惧暗夜)
心怀信仰,不畏前行作文(心怀信仰何惧暗夜)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的专断作风日益猖獗。前文戏谑到此结束,文章的重点是剧情和蒋先云烈士的开挂人生。她咯咯地笑了,微微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是那个啵演的蒋先云。”嘿,我说呢,闹半天是因为演蒋先云的,是她的偶像——王一博。今天刷到第28集——《抉择》。
自从知道我在看《理想照耀中国》,老大就第一时间来考我:“妈妈,你知道蒋先云吗?”
快速扫描了整个大脑,我摇摇头:“名字有点儿耳熟,人真是不清楚。”
“他可是“黄埔三杰”之首啊,蒋介石拼命想拉拢的,结果最后还是选择了共产党。”
哎呀,我不禁对这个小丫头刮目相看:“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她咯咯地笑了,微微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是那个啵演的蒋先云。”
嘿,我说呢,闹半天是因为演蒋先云的,是她的偶像——王一博。
今天刷到第28集——《抉择》。
前文戏谑到此结束,文章的重点是剧情和蒋先云烈士的开挂人生。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的专断作风日益猖獗。
在黄埔军校内部,蒋介石要求,所有黄埔学员,只能选择一种身份,加入一个政党。
其时,蒋先云已毕业,并留校担任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成为当时唯一能够自由出入校长办公室的人。时人称:“大蒋、小蒋形同父子。”
蒋介石更是各种拉拢蒋先云,对他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蒋字。有朝一日,革命成功,我解甲归田的时候,你们这批龙虎之士,只有你能接我的班。”
即便前程似锦,身负黄埔军校人人渴求的赏识与器重,面临选择时,蒋先云毅然坚称:“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籍不可牺牲!”
在他的鼓舞下,黄埔军校的金佛庄等其他学员亦坚定选择了共产党员身份,退出国民党。
这就是那一代热血青年的纯粹的革命信仰,他们抛开了个人的名利,为了理想和革命,选择了一条光明但又充满艰险的道路!
1955年,蒋介石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曾提及大陆黄埔军校的历史,他回忆:“在将星云集的黄埔学生中,他是自己最得意的门生,是个奇才”。这个他,便是蒋先云。
回顾蒋先云只有25岁的短暂一生,1924年,时年22岁的他参加黄埔一期入学初试,以状元郎的身份成为“天子门生”的一员。
在一期生中,有“黄埔三杰”之说。三人中的陈赓,日后的共和国大将;贺衷寒,复兴社“十三太保”的灵魂人物。
此外,蒋先云还创造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在校期间的一切考试(包括入学和毕业),包揽所有第一。
时任军校党代表的廖仲恺赞叹道:“蒋先云是黄埔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作为校内的“大满贯”选手,也受到校长蒋介石的格外青睐,他是蒋介石召见次数最多的学生。
在格外讲究知遇之恩的黄埔,蒋先云在中国革命的路口,坚定选择了共产主义,选择了真理与正义,丢弃唾手可得的荣耀权贵,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与一手提拔栽培自己的蒋介石划清了关系。
这样的抉择,并不是每个蒋先云这样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够做出的。
影片最后,暗夜中的蒋先云,划亮一根火柴,刹那的火光映亮他年轻的脸庞,又很快熄灭下去。
身旁,默默递来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
蒋先云抬头,接过火把。
身后,是一群青色布衫的队伍,整齐前进。
火光,将他们身后的黑暗驱散。
蒋先云站起身,高举火把,毫不犹豫走上去,跟上行进的队伍。
红色的火光中,悄然回首来时路,他充满朝气的脸上写着执着,微笑的眼中闪烁着对前路的坚定,对未来的希望。
(剧终)
正如影片中所说,夜行江面,暗礁密布,看不清水下面到底是怎么样。但等天明,一看便知。
人生总有暗夜时刻,看不清前路,看不清脚下。
怀揣信仰,坚定信念,静待火光或是天明,照亮头顶,更照进心间。
向先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