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太极灸疗法图解(特殊灸疗就是借鉴了针法的规律)

太极灸疗法图解(特殊灸疗就是借鉴了针法的规律)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约束纵行诸脉。《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指出月经病、不孕症与带脉相关,“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动苦少腹痛引命门,女子月事不来,绝继复下,令人无子,男子少腹拘急,或失精也”。笔者在近10年的艾灸临床中发现,带脉在恢复胃肠功能、消除内脏脂肪、塑身美体、治疗不孕不育等方面疗效显著。《奇经八脉考》中记载:“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至中极(膀胱之募)……循关元(小肠之募,三阴任脉之会),历石门(三焦募也)……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三焦之募)……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胃之募也)……巨阙(心之募也)……复出,分行循面……任脉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由其详细的经络循行可见,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此处亦称之为“胞中”,故而任脉主治“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的“胞中”疾病,也就是现代医学的生殖系统疾病

太极灸疗法图解(特殊灸疗就是借鉴了针法的规律)(1)

 第八章 特殊灸疗 第八章 特殊灸疗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故而阴阳平衡方为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协调则为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根本法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十四经发挥》载:“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分之,于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于以见混沌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下面介绍的特殊灸疗就是借鉴了针法的规律,用灸法来调理疏通任督带三脉来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目的。

在以往的特殊灸疗中,往往只注重对神阙穴和后背督脉进行灸疗,笔者在长期的艾灸临床中发现,现代社会物资丰富,人们摄入的热量多,体力劳动少,长期久坐等原因,导致腰腹部脂肪堆积,带脉气血郁阻,成为很多疾病诱发和加重的原因,如在灸任督二脉时,加上疏通带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本章是针对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带脉和督脉进行灸疗的,为了方便,简称此特殊灸疗为奇脉灸。首先,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可以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而其中有腧穴的经络只有任督二脉,直接沟通二脉气血的就是带脉,故而选此三脉进行灸疗。《素问·骨空论》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任脉共有腧穴24个。由于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的称谓。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与太阳起于目内眦……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督脉共有腧穴28个。据《难经》及《奇经八脉考》中记载,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诸脉。《儒门事亲》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带脉是全身唯一一条横行的经脉,对带脉的气血调节有助于加强任督二脉气血的流注、渗灌和疏通。故而通过艾灸督脉、任脉和带脉,可有效调节各脏腑的气血,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本章特殊灸疗所用仪器是笔者的专利灸疗仪(专利号:ZL2018216340914)。此奇脉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用于腹部的任带灸,一部分是作用于腰背部的督带灸。

第一节 任带灸

任带灸是作用于脐部、任脉(下起中极穴,上至巨阙穴)和带脉,综合了脐疗和普通艾灸的一种艾灸疗法。所谓任带灸,就是把药物用姜汁调成丸状塞于患者脐部,铺姜泥于任脉和带脉上,会涉及循行于腹部的肾经和胃经,隔姜泥点燃艾炷,利用艾的特性,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保养胞宫,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铺灸疗法。脐,中医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是心肾交通的“门户”。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其起于胞中,与生殖有关。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任带灸主要用来治疗阴经气血凝滞、胞宫精室失养、中焦枢纽不利、下焦水液代谢失常所致的疾病(彩图11)。

一、灸疗部位

(一)神阙

从西医学解剖学角度来看,肚脐周围有脐周静脉丛,是肝门静脉和腹壁下静脉的交通连接处,而此处的血管也最表浅,最有益于药物的吸收,故而常以此处作为治疗部位。

从中医角度看,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单从“神阙”字意来说,神乃神明,阙则为门楼、牌坊,神阙顾名思义,为神明的居住之所。从我们出现在母体的那一天...

心“下系于脐”,肝“入脐中”,脾“上腹结于脾”,肺“入脐中”,肾通过带脉与脐相通,胃“下挟脐”,胆通过督任带脉与脐相通;脐的深部直接与大肠连接,小肠“外附于脐上”,三焦治在脐旁、脐下,膀胱出属带脉,故而通过带脉与脐相关联,从而实现了脐与五脏六腑之气相通。

神阙穴是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来源之处,是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对人体中的外表物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之气至此后皆缩合而降,成为气血灌注、沟通和调节的联络站。故而选神阙穴塞入药泥,借助艾灸的渗透和传导力,激发脏腑之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二)任脉和带脉

《奇经八脉考》中记载:“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至中极(膀胱之募)……循关元(小肠之募,三阴任脉之会),历石门(三焦募也)……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三焦之募)……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胃之募也)……巨阙(心之募也)……复出,分行循面……任脉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由其详细的经络循行可见,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此处亦称之为“胞中”,故而任脉主治“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的“胞中”疾病,也就是现代医学的生殖系统疾病。任脉在腹部的穴位,从中极穴至巨阙穴,汇聚了六腑和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纳藏、生化之所,脏腑元阴元阳化生之处。其中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主阴血,《普济方·针灸》载其“治寒中腹胀”“治妇人断绪,失精绝子……灸中极”,主要用来治疗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和腹部疾病;关元穴是小肠募穴,同时也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自古多有关元穴治疗生殖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肺系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云:“妇人绝嗣不生,胞门闭塞……凡脐下绞痛……气淋……”皆可“灸关元”。《扁鹊心书》云:“小便下血……砂石淋诸药不效……灸关元……”“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中消病……当灸关元五百壮”“中风失音……灸关元五百壮。”《灸法秘传》中载有尿血、五色带、胎漏均可灸关元而治。究其缘由,《素问·气穴论》认为此穴在脐下3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故而为治疗诸虚百损的第一要穴。阴交穴为三焦募穴,是足少阴、冲脉之交会穴,因肾为阴,任脉为阴,冲脉为血海,三阴相交于此而为“阴交”,统治冲、任、足少阴三脉之病。《针灸甲乙经》言其治“奔豚气上……不得小便”“水肿”“阴疝隐睾”“惊不得眠”“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通”。任脉与太阳、少阳、足阳明交会于中脘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同时又是八脉交会穴之腑会,是调节脾胃升降的枢纽。巨阙穴为心之募穴,巨阙单从字面释义为“巨大的门楼”,其位置正当心之外围,处于心腹交界之处,若心为君城,此处则为至尊之门。在《针灸甲乙经》中明确记载了其可治“腹满暴痛,昏不知人”“狂、妄言”“心痛不可按”“心腹胀满”“惊悸少气”等。因此,巨阙穴下可调胃肠,上可治胸腹疾病,同时还可调养神志,犹如交通中上二焦的大枢纽。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约束纵行诸脉。《奇经八脉考·气口九道脉》指出月经病、不孕症与带脉相关,“中部左右弹者,带脉也,动苦少腹痛引命门,女子月事不来,绝继复下,令人无子,男子少腹拘急,或失精也”。笔者在近10年的艾灸临床中发现,带脉在恢复胃肠功能、消除内脏脂肪、塑身美体、治疗不孕不育等方面疗效显著。

由以上经络气血循行的相关性及任脉腧穴的功效主治就可以看出,对于任脉和带脉的调理,上可以美容养颜,下可以调经止带,外可以塑身美体,内可以清理胃肠。

二、所需材料

中药末、凡士林、洞巾、姜、艾绒、打火机。中药末包括:①生殖药末:麝香、小茴香、当归、益母草、香附、冰片。②胃肠药末:丁香、肉桂、细辛、干姜、制附子、木香、苍术、白术、厚朴和白胡椒。

三、操作方法

1.脾胃手法。

2.铺上一次性洞巾。

3.肚脐周围涂抹凡士林,将药末用姜汁调成丸状,放入神阙穴,在任脉(巨阙穴至中极穴)和带脉处架上灸疗仪,铺上姜泥,放上艾炷。

4.从底部点燃由艾绒制作的艾炷(大小均匀,每个约6g)。

5.连续灸2~4壮,以患者身上汗出为度。

四、适应证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泻、胃痛、呕恶等;生殖系统疾病,如痛经、不孕不育、子宫癌前病变、前列腺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如心动过缓、心慌、早搏等;情志病,如抑郁症、癔症等。

第二节 督带灸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督带灸是在盘龙灸、长蛇灸的基础上改良优化的铺灸疗法。该疗法是依据《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病虚寒者药灸之”的理论,通过灸药结合以温补脏腑经脉气血,起到培元固本、温通气血、祛寒除湿等功效,因其施灸面大、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能及,是目前灸疗中灸量最大的灸法。该法可充分发挥温肾壮阳、行气破瘀、拔毒散结、祛寒利湿、通督止痛、调和阴阳的功效,对于女性的妇科疾病、易受凉体质疗效极佳,还能美容,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此外,其对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都有显著疗效(彩图12)。

一、灸疗部位

背部正中和后腰半周,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环腰半周。《难经·二十八难》言:“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调节阳经气血,6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带脉从督脉而出,阳维脉与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故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是与脑关系最为密切的经脉。《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可见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重叠,均交巅络脑,挟脊入肾,因此,在使用督带灸时,视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一体,以督脉穴位与足太阳膀胱经上背俞穴为主穴。胸腹之气与背俞穴联系密切,《灵枢·卫气》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胸腹乃五脏六腑之居所,《灵枢·背俞》曰:“五脏俞穴皆出于背者。”背俞穴内应五脏六腑,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的位置,故而铺灸督脉及膀胱经可以温补脏腑阳气、调整脏腑气血。

二、所需材料

助阳药酒(威灵仙、鸡血藤、全蝎、杜仲、血竭等用95%酒精泡7日)、一次性洞巾、灸疗仪、姜泥、艾炷(每个8g)、棉球、镊子、消毒。

三、操作方法

(一)开背

1.推督脉(正脊柱),拇指交替推2~3遍(了解身体的结节,痛点)。

2.推夹脊穴(3个方向)。用手拇指侧峰推夹脊穴,碰到结节重点处理。

3.点拨或者平推膀胱经第一侧线。

4.推肩胛骨处(3个方向),主要针对膀胱经第二侧线。

5.搓大椎、八髎和至阳,感到热向四肢和胸腹部传导即可。

(二)操作步骤

1.选择体位 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

2.取穴开背 督带灸开背手法。

3.消毒 以75%酒精棉球沿施术部位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

4.涂抹姜汁 沿施术部位涂抹姜汁。

5.涂助阳药 沿施术部位涂助阳药酒。

6.放置灸疗仪 将洞巾铺于背部,放置灸疗仪于洞巾上,并铺医用纱布于灸疗仪上。

7.铺姜泥 把姜泥铺在纱布上。

8.放置艾炷 在姜泥上面放置橄榄形艾炷,每个艾炷8g。

9.点燃艾炷 点燃上、中、下3点,任其自燃自灭。

10.换艾炷 连续灸完2~4壮。

11.移去艾灸仪 灸完3壮后取下艾灸仪。

12.轻擦灸处 用湿毛巾轻轻擦干净后背。

13.放疱 灸后4~6小时自然起疱,第二天放疱。放疱时,以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后,用消毒针头沿水疱下缘平刺,疱液自然流出,再以消毒干棉球按压干净(常规不会发疱,偶有体内湿气重的会有小疱)。

第三节 病案

一、生殖系统疾病

案一:不孕(滑胎) 阴某,女,已婚,33岁,2014年11月12日就诊。患者婚后七八年没有孩子,怀孕多次,但均在3个月左右时出现胚胎停止发育而流产。月经周期28~30天,行经5天,量可,但颜色略暗,伴有血块,经前伴有乳房胀痛、小腹坠痛,白带可,天气稍凉时手脚就会发凉。

治疗方案:每月督带灸一次。

第一次督带灸后,月经前小腹坠痛感基本消失,血块量增加。第二次督带灸后,患者自述手脚已感觉温和,月经颜色已正常,不暗,基本没有血块。第三次灸到一半时,患者自述感觉有股气流从丹田向胸部冲。第四次督带灸后,全身温暖通畅。

2015年4月5日回访,已怀孕。2015年10月回访,怀孕7月有余,未出现任何异常。

案二:宫外孕术后 孙某,女,已婚。宫外孕术后50天盆腔积液,小腹冰凉,腹部硬结,平时出汗厉害。

治疗方案:每4周1次督带灸。

2017年7月12日行第一次督带灸,灸后患者自述小腹没以前那么凉了。此后每月1次,第三次督带灸做完之后,回访时说平时出汗厉害的症状有所改善,腿部也没以前那么凉了。促排取卵后适逢第五次督带灸,做完后头痛、恶心、腹痛等促排症状均有很大改善,且艾布颜色改黑色为黄色,说明体内寒湿已祛除很多。

案三:月经异常 郭某,女,已婚。患者行经期间血块多,色深,小腹冰凉,白带异常。

治疗方案:督带灸。

2016年12月25日行第一次督带灸,做完3次之后月经期血块减少,色比以前红,小腹温热,白带正常,患者自述感觉身体状态好。艾布也开始出现艾油。

二、产后病

案一:产后胸背冷痛 沈某,女,产后第5日就诊。患者产后因在病院走廊等待床位时受凉,导致后背一直有吹凉风感,且在两肩胛骨中间,约有一拳面积触之冰手,前面胸口处有冰块感。尤其是夜间哺乳时,后背自冒冷汗,用手触汗液冰凉,同时前胸口位置也开始发凉,伴出冷汗。哺乳后,自行手捂胸口保暖,捂完后手冰凉。

最初诊疗方案为热敏灸,施灸4次后,吹凉风感基本已无,前胸口处也不再冰凉,但后背仍感觉发凉。再次行热敏灸时患者告知昨天又一次着凉,感觉后背比以往凉,此次行灸后回到家中约两小时,后背又开始发凉,第二日改方案为督带灸。每月1次,至2017年5月时,后背已无冰冻感,自2017年6月至11月做督带灸时汗出增多,传感好。艾团燃烧充分,督灸第二日开始八髎穴的位置有类似过敏样的皮疹出现,1周左右自愈。自2017年12月开始因感冒发烧治疗不及时,又出现了后背发凉,做督带灸时汗出不多,改成半个月一次督带灸,到2018年1月底,已无不适,1月的两次督带灸八髎部位未再出现皮疹。(见彩图13~彩图15)从艾布的艾油和颜色也可以明显看出2017年5~10月的排寒效果明显,至11月艾布艾油充分,颜色焦黄,与患者的自我感觉良好正好吻合,但至12月感冒开始,艾布又一次呈焦糊色黑状,至最后一次艾布又开始出现艾油。2018年3月1日约督带灸,患者自述已无不适。

案二:小产后身痛 王某,39岁,2019年8月31日就诊。自述1个月前因反复出差,太过疲劳导致小产,流产后未注意保暖,20天后出现关节疼痛,四肢发凉,四肢关节见风就疼痛。患者就诊时气温28℃左右,却穿长裤长衫,气短,乏力,易疲劳腰痛。督带灸第1壮时患者已睡着,艾灰黑,粘夹子。第2壮时汗出冰冷,手心汗黏。艾灰黑,不粘夹子。第3壮时汗出透衣,感觉关节缝有冷风冒出,双小腿也淌汗,热传至臀。艾布黑无油。2019年9月21日气温24℃患者穿裙子就诊。自述已无关节疼痛,不觉怕冷,仍多梦,胃肠有胀气感。任带灸时腹部汗出,全身温热但无大汗。艾布黑,艾油分布均匀。

案三:产后缺乳 高某,30岁,2018年4月3日就诊。产后34天,乳汁分泌不多,需要给孩子添加2次奶粉,每次40ML,纳呆,食欲不佳,乏力、怕冷,抱孩子稍不注意即积奶。任带灸一次后食欲变好,当天乳汁分泌增多,孩子无须添加奶粉。

三、消化系统疾病

案一:腹泻 王某,男,53岁,2019年9月10日就诊。患者自述前天傍晚因吹空调、吃凉西瓜,昨天腹泻,一天7次,今天上午9时半就诊,已腹泻水样便2次,无恶心呕吐,纳呆,乏力,舌苔厚。任带灸点穴时整个腹部触之冰冷,天枢穴、中脘穴有硬结。任带灸到第2壮时头部和后背开始出汗,1次而愈。

案二:消化不良 蒲某,女,63岁,2018年10月24日就诊。因吃海螺导致恶心,头晕,脘腹胀满,嗳气,不欲饮食,无腹泻,无腹痛,舌苔白厚。任带灸1次而愈。

案三:胃癌早期 张某,女,57岁,2019年4月9日就诊。因4月4日查体发现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伴疣状隆起,病理结果显示肠化( ),医院建议手术化疗,患者不想手术而来做任带灸。就诊时诉每天胃部都隐隐作痛,饥饿时加重,便溏,完谷不化,常由受凉或劳累诱发,胃脘疼痛厉害时自觉有根筋连着左侧头、前额及眉棱骨疼痛,甚至伴有头晕、恶心,严重时只能卧床。自述已经有5年夏天没有穿过短袖衣服和裙子了。每周2次任带灸,4次任带灸后做一次督带灸。至2019年4月23日没有再出现胃脘痛。至2019年5月5日就诊,自述因假期在家吃了凉水饺,诱发呕吐、腹泻及胃脘疼痛,但一直没有出现胃痛连及头痛。艾布仍旧发黑,无艾油。每周1次任带灸,每月1次督带灸。至2019年7月17日各种不适已无,饮食正常,无须穿长衫出行。

四、情志病

赵某,37岁,2018年3月26日就诊。约一年前孩子断奶后流产一次,未经调养便出差工作,加上家庭压力,导致情绪抑郁,精神躁动,于半年前一次受惊吓后爆发各种症状。发病时心慌紧张,伴后背疼痛,全身发抖,四肢麻木、冰凉,心烦头晕,不定期发病,不发病时乏力厌食,打嗝。3个月前以中药调理,并做各种检查和心理咨询均无果。就诊时,面色萎黄,神情淡漠,少气寡言并且渴不欲饮,体重43kg,身高163cm。1周2次任带灸,未再有心慌、浑身发抖,改成1周1次任带灸维持疗效。至4月16日,第5次任带灸后,有食欲,但吃了消化不了,近日工作量略大,比较疲惫,心口窝有时会憋闷,面色红润,精神可。4月11日月经仅几滴、略黏,至今日为月经的第5日,量多色深。每周1次任带灸,第8次任带灸于2018年5月4日完成,告知想重返职场,最近感觉状态十分好,食欲也很好,体重已突破45kg。建议疲劳或心慌时,来做任带灸。一年后因饮食不节出现呕吐就诊,体重已经54kg,心慌背疼等症一直未再发作。

五、备孕

王某,女,28岁,2016年7月9日就诊。患者素体怕冷,婚后备孕期间查体发现蛋白尿( )。每月1次督带灸。3次督带灸后查体尿蛋白(-),而后常规督带灸每月1次,2016年11月27日最后一次督带灸做完后发现已经怀孕,于2017年8月顺利生产。

六、免疫系统疾病

案一:强直性脊柱炎 患者,男,15岁。患者因腰背痛难以俯仰,在齐鲁医院、省立医院及山东省中医院均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2016年6月30日开始做督带灸,因为家住外地,只能每月来一次。督带灸开背时,整个后背疼痛难忍,做完3次督带灸后自述晨起腰痛缓解很多。自2017年7月30日调整了补阳药水,加入了麝香,增加了补阳药的渗透性,又做了3次后腰背疼疼可以忍受。

附注:此类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很大,疼痛厉害者可以每月2次,甚至每周1次做常规保健。此患者坚持做了传统督带灸10次后基本已无疼痛,于2019年8月暑假再次因腹泻就诊,自述腰背痛未再加重,年初复查病情未发展。

案二:类风湿关节炎 刘某,女,66岁,2019年4月29日就诊。自述晨起手指发僵20年,天气冷或碰凉水即感手指关节疼痛,膝关节遇凉风则疼痛难以屈伸,不欲饮食。1周1次任带灸,3次任带灸后自述腿上轻快,膝盖也不疼了,但是上下楼梯或阴天仍然会膝盖痛。至2019年6月8日做完4次任带灸,自述阴天下雨也不觉得膝盖和指关节疼了,但是双臂和臀部仍有不适感。2019年7月8日做完第8次任带灸后自述感觉热从小腹传至腰和大腿,一晚上都有温热感。至2019年7月15日全身舒适,已无不适。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