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乔沃维奇电影年表(你逃我也逃喜剧女王卡洛尔)
米拉乔沃维奇电影年表(你逃我也逃喜剧女王卡洛尔)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汤姆·杜根Tom Dugan饰演希特勒首先,来看看电影中的人物对白。早期的无声片中,由于声音的缺失,在一些万不得已的地方必须要用字幕来交代剧情,即使如此,电影的剧情也不能拍得过于复杂,否则会影响观众的理解,而字幕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却占用了影片的时间,打断了影片的画面节奏,影响叙事。开场戏乃公认的银幕经典。片名出自《哈姆雷特Hamlet》著名台词,是男主角梦寐以求表演的内容。影片表达了恩斯特·刘别谦对二战前生活的留恋和对战争的控诉。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受到争议,本片最后还是和1939年的《妮诺奇卡/情迷冰美人/异国鸳鸯Ninotchka》被视为是恩斯特·刘别谦最好的电影。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杰克·本尼Jack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法国蓝光版封套
《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是电影大师恩斯特·刘别谦Ernst Lubitsch(1892-1947)的著名喜剧佳片。它讲述二次世界大战波兰沦陷期间,一群舞台演员和纳粹斗智斗勇,防止一个间谍把有关波兰的重要情报送到德国,保护了华沙地下抵抗组织,并且从纳粹眼皮底下成功地逃脱。剧中被描绘成笨蛋的德国人总是被剧团的成员牵着鼻子走,他们根本无法摧毁这个大肆挞伐卖国贼的抵抗运动组织。该片情节紧凑,笑料横生,虽然年代已久,但看起来依然乐趣十足,宛如一出《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左为卡洛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右为杰克·本尼Jack Benny
恩斯特·刘别谦执导并亲自出演的这部电影高雅优美、非常人性、雅俗共赏,并且令人捧腹,开创了“高雅喜剧”这一流派。 作为一部经典黑色喜剧,《你逃我也逃》在很多地方比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1977)的《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1940)更加优秀,故事情节紧紧相扣,紧张刺激并且妙趣横生。
开场戏乃公认的银幕经典。片名出自《哈姆雷特Hamlet》著名台词,是男主角梦寐以求表演的内容。影片表达了恩斯特·刘别谦对二战前生活的留恋和对战争的控诉。虽然在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受到争议,本片最后还是和1939年的《妮诺奇卡/情迷冰美人/异国鸳鸯Ninotchka》被视为是恩斯特·刘别谦最好的电影。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杰克·本尼Jack Benny饰演约瑟夫·杜拉
恩斯特·刘别谦的电影不艰涩,不隐晦,而是用台词很直白的展示给我们看,什么叫做妙笔生花;用演员告诉我们什么才叫黄金时代;用自己本尊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电影大师,不是那喃喃自语不是不可亲近,而是让观众很本能的爱得死心塌地。就像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1932-1984)说的一样,恩斯特·刘别谦是一位真正的王子。
首先,来看看电影中的人物对白。早期的无声片中,由于声音的缺失,在一些万不得已的地方必须要用字幕来交代剧情,即使如此,电影的剧情也不能拍得过于复杂,否则会影响观众的理解,而字幕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却占用了影片的时间,打断了影片的画面节奏,影响叙事。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汤姆·杜根Tom Dugan饰演希特勒
因此,剧中对白的出现首先解决的就是关于剧情交代的问题。再者,演员在对白中的表情、音色、声调,都是展现人物性格、心理和情绪的重要工具。例如,影片中约瑟夫·杜拉(杰克·本尼Jack Benny饰演)经常会以“最伟大的波兰演员”自称,并且询问别人有没有听过他的名头,这里展现的就是他对于自己的表演极度自信;再比如影片中真正的艾哈特上校(西戈·鲁曼Sig Ruman饰演),他总是把自己犯的错误都强加在自己的下属身上,并且用“我还能相信谁”来开脱责任,每次看到他大叫下属的名字加上他吹胡子瞪眼的表情,观众就知道他在干什么了。所以,他的性格特征就是功劳让自己领着,过错让下级担着。最后,本片对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它潜在的丰富内涵。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海报
在影片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哈姆雷特》里的那句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这是整部电影的名称,在剧中是男演员约瑟夫·杜拉经常要念到的台词,这句台词具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在里头,比如第一次在剧场里约瑟夫一念到这句,就看到一个人站起来离开,当时的他表现出的是惊讶和不理解,之后的台词他有一些停顿试图引起离开那人的注意,并且,他的眼神一直跟随着那人的身影,自此,这句台词成为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符号,象征着他的妻子玛丽亚·杜拉(卡洛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饰演)和索宾斯基中尉(罗伯特·斯塔克Robert Stack饰演)的见面暗号而对于他来说就是别人对他的表演没有兴趣的暗示。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当杰克·本尼Jack Benny说着“to be or not to be”时 座位上罗伯特·斯塔克Robert Stack马上站起来去后台和他老婆约会
还有一些令人捧腹的台词,例如扮演希特勒的布朗斯基(汤姆·杜根Tom Dugan饰演)说的:“我自己万岁”这就是一个嘲讽,而且是戏中戏的嘲讽,这是他们拍戏时候的台词,但也同样是恩斯特·刘别谦对于希特勒的嘲讽。还有,布朗斯基在华沙街头,当那个小女孩对他说:“可以给我签个名吗?布朗斯基”,又造成了一种喜剧效果,原因是他一眼就被人认出来了。
再比如艾哈特对假扮希利特斯基的约瑟夫说:“他对莎士比亚所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现在要对波兰做的”,这句话说出口艾哈特上校不知道为什么好笑,但是观众知道,约瑟夫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在莎翁戏剧中的表演,但却被人评价成他在毁莎翁的戏剧,他顿时僵硬的表情让观众忍俊不禁。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
这整部电影就是以台词取胜,很多幽默的笑料都是台词表达的,试想如果这是一部默片,那么,估计很多地方观众看都不太明白,更不要说笑了。从无声片中需要观众自己揣测剧情到后来的利用对白推动发展剧情人物,声音在电影的地位在逐渐提升。
其次,要说的是这部片的旁白。例如本片一开始的旁白,这里的旁白是属于客观式的旁白。一开场就是第三者对于画面表现的叙述,描述街道、场景、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心理,观众不是很明白,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后来的再一次解释了开头出现的那段场景。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美国版剧照海报,卡洛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右)和罗伯特·斯塔克Robert Stack(左)
这个旁白的作用主要是在叙事上,就像别人在讲故事一样,有一点小悬念,先说故事的后面,在调过头来讲之所以会出现开头一幕的原因,用旁白的方式倒叙一件事情,引起观众的兴趣。最初电影院中的现场解说可有可无,但是,现在的旁白已经承担着重要的叙事等方面的作用,声音地位的发展可见一斑。
恩斯特·刘别谦极其优雅熟练地处理着他的题材,毫不费力地控制着情节起伏辗转。卡司们——尤其是扮演不可一世的悲剧演员约瑟夫·杜拉的杰克·本尼——明显乐在其中。但是1942年地首映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影片注定会赔本。受邀的观众们对抖出的包袱毫无反应,全场死一般的沉寂。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
尤其是艾哈特说出“约瑟夫·杜拉是怎么对待莎士比亚的,我们就怎么对待波兰”时,许多观众都出离愤怒了。评论家不厌其烦地引证这句台词来说明这部影片品味低下,这句台词一说出口,大批观众直接离开了电影院。针对恩斯特·刘别谦的仇恨一波波涌来,纷纷谴责他嘲笑波兰的苦难。
那个时代的评论家们和观众无法跳出自己的时代局限,因此《大独裁者》和《你逃我也逃》才会经受截然不同的命运的准绳。
在本片中,音乐的运用也是一个亮点。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在在华沙被德国纳粹占领以后,画面上贴出了一张张的告示,伴随告示出现的是一段严肃而残酷的音乐,再配上死刑等告示内容,和刮风下雨的天气,展现的就是纳粹占领下的华沙人民正遭受着屠杀和蹂躏。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片场,卡洛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休息期间看其他的转场拍摄
同样的,格林伯格(菲利克斯·布雷萨特Felix Bressart饰演)在雪地里拿着铁锹念着夏洛克的台词的时候,也伴随着凄惨的音乐,台词本就凄凉,再配以音乐敲击人心,也表现出华沙人民的水深火热。波兰空军在一起唱歌这段,是影片对于有声源音乐的运用,高亢激昂的歌声体现的是年轻军人们对于保家卫国的激情以及在战争下保持的一种幽默欢快的状态。
在索宾斯基中尉跳伞那段,音乐紧张而又有节奏,索宾斯基是逃,纳粹是追,双方即将碰头的时候,音乐立马紧张起来,等到索宾斯基逃过纳粹追捕,音乐又趋于平缓,好像是一个人在长时间憋气以后终于可以呼吸的时候表现出的那种霎时间的放松和舒畅。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美国版剧照海报
全片音乐最引人注意的应该就是约瑟夫发现索宾斯基睡在自家床上的那场戏。音乐声从约瑟夫发现凳子那条男人的裤子时开始想起,一开始音乐透露出一丝疑惑,紧接着,约瑟夫走向床边,音乐透露出小心翼翼和探寻,直到打开灯,看到床上躺着的男人,音乐声变为震惊,约瑟夫快速的把头贴近床上男人再直起身,音乐也随他的动作快慢在进行着高低抑扬的变化,配合的是约瑟夫对于眼前这个人的探寻和怀疑的目光,直到他认出索宾斯基就是那个两次在他表演时中途离开的人,音乐戛然而止。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
整个音乐都是配合着约瑟夫的心理变化来进行的,音乐就好像是约瑟夫外化的情绪一样,直白地表露在观众的眼前。还有演员们在剧场里搜捕希利特斯基时运用的音乐,也是制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最后,是音响在本片中的运用。一处是假的希特勒要离开剧场,带领一队真的纳粹军官往外走,整齐划一的步伐,踏着有节奏的脚步,跟随着向前走。本是严肃整齐的军队,但是领头的却是假的首领,这铿锵整齐的脚步声就显得很荒唐,因为他们严密保护的对象居然是个冒牌货,军官们自己不知道,但是观众看起来就会觉得很滑稽也很讽刺。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剧照
另一处就是在约瑟夫的家里,艾哈特上校准备侵犯杜拉夫人的时候,假的希特勒又冲进来了,杜拉夫人随他离开,房门关上,我们听到了一把枪声,艾哈特自杀了,这声枪响表面上只是说明这一点,其实还包含别的含义。比如说,艾哈特他很畏惧希特勒,因此,在得知自己得罪了元首的时候,选择了自裁,他自我感觉很悲壮,但在观众眼中就显得很荒诞搞笑。这枪声其实既是叙事也是在传达隐喻的含义,达到一种讽刺的效果。
《你逃我也逃》也是一部二战时期的绝妙的喜剧片,很显然,在当时它被认为品味很糟,因为片中开了不少关于集中营之类的玩笑。但是它仍是一部个人化又极具热诚的电影,而且非常有趣。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德国版海报
美国优秀的喜剧女演员卡洛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1908-1942)扮演了她坠机身亡前的最后一个角色,也许还是她最杰出的银幕形象。恩斯特·刘别谦将一个原本令人感到恐惧的素材拍成喜剧,他很好地处理了严肃与夸大之间的关系。但影片仍然遭到了评论家们的批评,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对波兰的抵抗运动的讽刺和挖苦。本片获得1943年第15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奖提名、获1996年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国家影片登记奖!
《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1934)里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1901-1960)的角色彼得说的话,他说他喜欢的女人是要那种活生生的,生气勃勃的,现实中卡洛尔·隆巴德无疑就是这样的女人,她陪克拉克·盖博打猎钓鱼,两公婆在农场里和各种动物一起生活。
这是卡洛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和丈夫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拍摄的生活中的片段
其实卡洛尔·隆巴德并不算那种淑女,她性格很大条还喜欢讲荤段子,克拉克·盖博倒是一直对这样的女人情有独钟,看看他交往密切的几个女子,无论是卡洛尔·隆巴德还是琼·克劳馥Joan Crawford(1904-1977)或珍·哈露Jean Harlow(1911-1937),都是那种不造作不扭捏的爽快女人。
卡洛尔·隆巴德在拍完《你逃我也逃》后四面八方出售战争债券,本来她要飞到加利福尼亚见克拉克·盖博,克拉克·盖博正在好莱坞忙着剪辑战争纪录片 并等待卡洛尔·隆巴德回来。但卡洛尔·隆巴德乘坐的飞机在内华达坠机,时间是1942年1月16日。罗斯福总统称她为“在战场上牺牲的第一个女人”,并给她颁发了“自由总统勋章”。
这是卡洛尔·隆巴德Carole Lombard为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拍摄的宣传照
克拉克·盖博得知爱妻死讯痛不欲生(他只能凭着卡洛尔·隆巴德佩戴的首饰认了尸)。克拉克·盖博把卡洛尔·隆巴德葬在加利福尼亚的格兰道区森林纪念公园的公墓里,并在墓穴旁边给自己留了一个位子,他坚信自己不久后会去找她。
1983年,这部经典的战争喜剧再次被导演阿伦·约翰逊Alan Johnson重拍,女主角就是风情万种的安妮·班克罗夫特Anne Bancroft(1931-2005),她不但有所超越,还有所创新,出色的表演令人惊喜。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演男主角。
电影《你逃我也逃/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1942年)美国标准收藏The Criterion Collection蓝光版封套,这是见过CC设计的最差的一张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