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入门要诀(我眼中的传统武术之十字手是一条十字路口)
传统武术入门要诀(我眼中的传统武术之十字手是一条十字路口)(郑曼青 十字手二)十字手是接在如封似闭的后面的,由如封似闭的双按掌开始变化,右手回身向右方击出,左手回身随去,双手双抄双棚,最后棚于胸前,形成十字手定势。(郑曼青 如封似闭接十字手)在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里面,十字手一共出现了三次,把整个套路分成了三个部分。很多人也许只把十字手当作套路里面的调整招式,其实里面隐藏了很多奥妙的东西。能够在一个套路里面多次出现,已经说明了十字手的重要性。(郑曼青 十字手一)
我眼中的传统武术之十字手是一条十字路口
前面我写了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现在我说说十字手。
(杨澄甫 十字手)
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对十字手是如此描述的:“由前式,设有敌人,由右侧自上打下,我急将右臂,自右向上大展分开,身亦同时向右转,左脚与右脚合,两手由上分开,复从下相合,结成一十字形,全身坐在左脚,右脚即提起,向左收回半步,两脚直踏,如起式,此一闭一合劲也,际我用开劲分敌之手时,正恐敌先乘虚由我胸部袭击,故我即结两手成一合劲,其时手心朝里,将敌之臂棚住,如敌变双手来按,我即用双手将敌手由内往左右分开,手心朝上,或向下均可,惟结成十字手时,同时腰膝稍松,往下一沉,则敌所向之力,即自散失不整矣。”
(郑曼青 如封似闭接十字手)
在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里面,十字手一共出现了三次,把整个套路分成了三个部分。很多人也许只把十字手当作套路里面的调整招式,其实里面隐藏了很多奥妙的东西。能够在一个套路里面多次出现,已经说明了十字手的重要性。
(郑曼青 十字手一)
十字手是接在如封似闭的后面的,由如封似闭的双按掌开始变化,右手回身向右方击出,左手回身随去,双手双抄双棚,最后棚于胸前,形成十字手定势。
(郑曼青 十字手二)
十字手,是一条十字路口,对手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你不知道对手要从何处来。所以,十字手的合手,是闭门谢客,也是守株待兔。十字手的变化,是随机应变,也是沾黏连随。你有金刚钻,我有十字手。
(郑曼青 十字手三)
十字手的闭门谢客,是接对手的外门。而守株待兔,可以接对手的内门,也可以接对手的外门。什么是外门,什么是内门?也许有人不知道,那我就说说。外门指对手的手臂外围,或者说是对手的打击圈外,让对手不能轻易得机得势的地方。而内门,是指对手的手臂内侧,也就是胸膛前面部分,是距离对手很近而且对手可以轻松打击到的地方。
(郑曼青 十字手四)
有句拳口诀叫“打人如亲嘴”,就是踏破中门后,进入了对手的内门,嘴都能亲上的范围,是最凶险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得手的地方。不是你得手,就是对方得手。
(郑曼青 十字手五)
远拳近肘,在进入内门的时候,往往是生死一博的时候。而在现代搏击比赛规则中,禁止了肘的使用,所以当擂台上两个人靠得非常近的时候,往往是抱在了一起,最后还得裁判分开。因为不能使用肘,在这么近的距离里面,也就少了击倒对方的利器,拥抱在一起,都是为了防止对方腾出拳头来攻击。没有裁判的话,他们能抱到下班,然后一起吃个烛光晚餐。
(郑曼青 十字手六)
招熟,懂劲,阶及神明。这是一条从肢体运动到知觉运动的道路,也是太极拳的一条进阶之路,或者说是内家拳的一条进阶之路。这是一条进阶之路,当然还有其他的路。大道三千,合适自己的是最好的。但是,对于太极拳来说,招熟、懂劲、阶及神明这条路是最容易有所成就的道路,所以成了写在理论上的经典。
(郑曼青 十字手定势)
那么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在招熟、懂劲、阶及神明这条进修的道路上,能够走到哪里?基本都能够“招熟”,但是“招熟”的到底是什么招?这个“招熟”里面到底掌握了多少技术要点?有没有做到拳架正确呢?
一个错误的“招熟”,是不能“懂劲”的,更不要说“阶及神明”了。所以沉没在“招熟”这个阶段的练习太极拳大军已经非常多,能够“懂劲”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而“阶及神明”就成了绝大多数人眼中的神话,只是传说,现实里面看不见。有的能够重现出传说中的画面,也只不过是相互给劲、相互配合、自娱自乐,仅此而已。
你说我吹牛,喝二两甜酒。看青衣红袖,见三分荒谬。眼看要立秋,拳架不敢丢。中华有神秀,你却不修,只能闹一肚子别扭。
—— 六如梦幻 2019.07.29 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