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功法是啥(功法万法出三体)

功法是啥(功法万法出三体)5、右脚、右大小腿、右膝一起向前向里略微拧转,左腿也略微反向拧劲,两腿一夹,右脚跟向外侧扭撑,右脚前掌向里扭劲。右膝向里扣劲,但不可离开小腿单独向中移动。裆开、右膝扣、右小腿拧、右脚扭。先师初教此要领时说:"这么一夹,劲就不一样了。"功久时,后脚与中线的夹角会自然减小一些,减小仍自然,不可强求。右膝弯往前下挤劲,略微用意提肛。右膝右脚形向右前,而劲意向着正前。两腹股沟往后松吸。前膝微弯,前腿虚撑住。两膝关节弯曲程度:前膝大约145°,后膝大约125°。两脚十趾抓地,脚心要空(不可用拙劲)。4、身右扭(俯视为顺时针转,以后说到身的扭、转、拧均准此,不另说明),成半向前半向右的斜身式(《李洛能拳谱》称为阴阳身),左手向前上抬起伸出,左食指尖在鼻尖正前与之对齐,同时右手提至于肚脐处,右腕塌在肚脐上。两肩同高,一齐略向胸前扣合松沉,两肘下垂,两腕向下向外塌、手掌里扭("向里

一、 三体势站桩概述

形意拳讲究"万法出于三体势"。形意拳的宝贵,首先在于它的三体势桩法。由三体势桩法训练,形成身法上的三体势结构,再在五行拳、十二形拳中运用、强化、巩固这种结构,最终建立起牢固的动力定型,使形意拳具备优良的健身、强身和技击自卫功能,成为科学的武术。三体势结构,是形意拳的内在灵魂,而这种结构,首由三体势站桩训练而得,因此三体势站桩是习拳者真正进入形意拳之门的总钥匙、总开关。

忽略三体势站桩,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而得其三昧,是很多人把形意拳练成花架子、伪形意拳的原因,也是很多人感觉空虚乏味,最终放弃形意拳的原因。没有深厚三体势桩功的强大支撑,不可能建起宏伟的形意拳大厦。

三体势不只是一个预备势、警戒势、对峙势,它在身体的间架结构上从后脚到前手节节钝角相连,既具有强劲支撑力,又具有灵活变形变位的能力,内蓄弹劲,张弓待发,悬剑欲落,使用时省心省力,是形意拳一拍打法和准一拍打法的根本基础。

三体势站桩以训练身体的间架结构为主线,同时培蓄力、势、精、气、神。

二、 三体势站桩的练法

1、立正站立,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正前,右脚尖朝右前,两脚中心线夹角约为45°。

2、左脚向前迈出。以身高175cm为例,则两脚跟相距约65cm,成"稍息"姿势。

3、两膝、胯关节松开弯曲,身体下蹲。躯干中正,百会与会阴上下对成一线,胸平微含,背微后弯,虚胸实腹,臀部向前包住,成"发懒腰"状。重心偏于后腿,体重分配为两腿前三后七。

4、身右扭(俯视为顺时针转,以后说到身的扭、转、拧均准此,不另说明),成半向前半向右的斜身式(《李洛能拳谱》称为阴阳身),左手向前上抬起伸出,左食指尖在鼻尖正前与之对齐,同时右手提至于肚脐处,右腕塌在肚脐上。两肩同高,一齐略向胸前扣合松沉,两肘下垂,两腕向下向外塌、手掌里扭("向里"即向中),两手五指分开,掌心凹回,虎口撑圆,食指顶劲。以上均不可用拙劲,要在尺寸上稍微留有余地,并加上几分用意。前肘弯曲约135°,后肘弯曲约120°.两手掌均是外侧靠前,前手心向前、右、下(自身的"右")(《李洛能拳谱》称为阴阳掌),后手心向前、左、下。身的扭转程度:左肩、腰在前,右肩、腰在后,胯略分前后,后胯托前胯。两胯求其正对前方,腰求斜,肩求其再斜。唐大任师叔转述樊瑞峰师爷的话:"胯正肩斜十字腰。"张金山师兄说,"肚正膀斜"。功久时,侧身幅度会自然增加,增加但仍自然,不可强求。

5、右脚、右大小腿、右膝一起向前向里略微拧转,左腿也略微反向拧劲,两腿一夹,右脚跟向外侧扭撑,右脚前掌向里扭劲。右膝向里扣劲,但不可离开小腿单独向中移动。裆开、右膝扣、右小腿拧、右脚扭。先师初教此要领时说:"这么一夹,劲就不一样了。"功久时,后脚与中线的夹角会自然减小一些,减小仍自然,不可强求。右膝弯往前下挤劲,略微用意提肛。右膝右脚形向右前,而劲意向着正前。两腹股沟往后松吸。前膝微弯,前腿虚撑住。两膝关节弯曲程度:前膝大约145°,后膝大约125°。两脚十趾抓地,脚心要空(不可用拙劲)。

6、头正,目平视,表情自然,口闭,舌顶上腭。百会用意向上顶劲,下颌微收,竖项。

7、呼吸:三体势站好后,其躯干结构自然导致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为辅的呼吸方式,又由于此种静力型的站桩练习中,各部肌肉做功加多,需氧量增加,呼吸自然加深。宜注意者,呼吸要自然,鼻呼吸为主,不够时辅以张口呼吸,吸气时意注丹田,提肛。

8、换腿:上述左三体势站累了(左脚左手在前称为左三体势,以下不另说明),可以原地右后转身,换站右三体势,再累了,再左后转身,换站左三体势。功浅者每次练习开始时不得劲,可以换得频一些,等到站得劲了,身变柔、关节松开对准能蹲到位了,就换得少一些。

9、检查与调整:每次三体势初步站好后,开始检查、感觉全身各部(有师父帮助更好),有不正确、不得劲之处,予以改正,拙劲之处予以放松,散乱之处予以整饬。每次站桩较为得劲后再开步练拳,初学者一般需站20-40分钟。

10、三盘站法:此指身体下蹲程度,重心高低而言。一般练中盘功夫。青壮年基础好、体质好的,不妨练一练下盘功夫。年老体弱者可练上盘功夫。我师父王文彬55岁时讲到三盘练法,做过一个下盘三体势示范,将身站成了一个优美、紧凑的小正方形(侧视),仅此一次。(见图1-4)

功法是啥(功法万法出三体)(1)

图1

功法是啥(功法万法出三体)(2)

图2

功法是啥(功法万法出三体)(3)

图3

功法是啥(功法万法出三体)(4)

图4

三、 王文彬先生论三体势

熊肩猴背、鹰爪、鹰鹞眼。

虚胸实腹,背微弯,屁股包回去,百会和会阴上下对齐。就像钉锅匠的弓形钻一样,中间弯,两头齐,左右旋转自如,像人累了发懒腰似的。

松开,不要拙劲,不要皱住那股劲。

对方打过来,一吸胸一转腰——没了。

你师爷讲八合,六合外加"胸与腹合",内加"力与胆合"。

以意引气、气沉丹田。

舌舔上腭能生津,任督二脉循环。

前手手腕一松,气就过来了,冬天也不手冷。一紧,气就断了。

一挺胸撅屁股,什么都没了。

蹲下去。

竖项。

采气。对着前面这棵树,用意能把手与它连住。手一收,感觉把它拉过来了;一出,又把它推出去了。

师兄吕培峰转述师言:"养生家坐着练,其气到腰腹而止;武术家是站着练,为求其劲全身贯通。"

四、 三体势错误练法分析

1、挺胸撅臀

此种站法与形意拳的要求大悖,站得再漂亮也没有价值。

挺胸则胸部紧张,对敌没有吞化劲,对己不能形成深沉的腹式呼吸。

撅臀则上下身断为两截,在臀尖拐出去形成死角。后腿的支撑力到不了身手,对方对自己的压力传不到后脚。这种间架结构,上身发出的必为漂浮梢劲,对方一压便会垮塌。这是一种最大的病态结构,无真传、重表演的常有此病。常见影视剧的武打场面,双方开始先摆一个漂亮的虚步预备式(类似于形意拳的三体势),及至开打,则另起炉灶变为别的身法应付——这就是因为其式撅臀挺胸,本身不具备支撑、随化、自动反应等技击功能。

2、拙劲

这里最常见的是肩部的拙劲,一般表现为两肩耸,或后肩耸。先师经常说,"两肩不松,肩上皱着劲呢。"

肩不松沉则手臂吊起,与身脱节,劲在肩部断开,腰腿之劲不能上传臂手。有此毛病,则在开步练拳之时,虽亦有蹬腿拧腰、丹田聚散,而总觉其劲漂浮不整,不能表现出从后脚到前手的像弹簧、又像皮鞭、又像栋梁那样的一个整劲。出手时臂部不由得暗中努劲,形成一种比较隐蔽的拙劲和梢劲,产生不了"不加力而力自彰"的效果。

功法是啥(功法万法出三体)(5)

王银辉,1965年生,山西省汾阳人,教师。1982年师从王文彬先生学习山西形意拳,三十余年习练不辍。雅好文史,博览兵法、武术典籍,擅长以数学、力学、哲学解读武术,曾在《武林》《武魂》《精武》等杂志发表作品多篇。2018年校注《张占魁形意八卦教科书》,深受读者好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