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最厉害的11个成功秘诀(曾国藩为何能成晚清第一名臣)
曾国藩最厉害的11个成功秘诀(曾国藩为何能成晚清第一名臣)对于才能欠佳的臣子,要帮助他们学习;对于有才能的人,更要帮助他们学习,让他们避免刚愎自用刻薄待人,这就是“转移之道”。一、转移之道后人因此常称曾国藩为曾文正公,特许牌位入京城昭忠祠、贤良祠,特令在祖籍湖南建立专祠,并令史官将他的生平事迹编纂成传记,入国史本传。曾国藩重视人才,认为人臣忠义之道在于荐拔贤才,他举荐的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人,都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曾国藩认为用人之道有三,“一、转移之道;二、培养之方;三、考察之法”。
曾国藩,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你知道吗?左宗棠、李鸿章都是被曾国藩提拔才得以施展才能,成为一代名臣。
另外还有湘军重要首领胡林翼,也是由曾国藩举荐,才得以领军一方,建功立业。
曾国藩,一生战功赫赫,创立湘军、转战数省,清剿粤匪(太平天国军,当时广东广西合称两广地区,通称粤,广西为粤西,广东为粤东)。
后来他任两江总督(当时江苏和安徽通称江南,江南、江西合称两江),讨逆阶段,又兼管浙江省军务,后特加恩封赏为一等毅勇侯,子孙世袭,辞世后,被追赐谥号‘文正’。
后人因此常称曾国藩为曾文正公,特许牌位入京城昭忠祠、贤良祠,特令在祖籍湖南建立专祠,并令史官将他的生平事迹编纂成传记,入国史本传。
曾国藩重视人才,认为人臣忠义之道在于荐拔贤才,他举荐的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人,都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
曾国藩认为用人之道有三,“一、转移之道;二、培养之方;三、考察之法”。
一、转移之道
对于才能欠佳的臣子,要帮助他们学习;对于有才能的人,更要帮助他们学习,让他们避免刚愎自用刻薄待人,这就是“转移之道”。
二、培养之法
内阁、六部、翰林,人才济济,当时的朝廷官员,内有卿相,外有督抚,都是出自这些地方, 皇上对这些人才的能力不能一一周知,所以“培养之方”在于堂官(内阁、六部、翰林都设有堂官,堂官就类似于今天的正副部长)。
曾国潘建议堂官应该时常到署(办公的地方) 才能熟知下属官员学问的深浅、能力的强弱,按他的话说就是“犹农夫日在田间,乃熟穑事,得以辨嘉禾稂莠”。
对于“培养之方”又有四种方法,“1、教诲;2、甄别;3、保举;4、超擢(chāo zhuó)”
“1、教诲”,“堂官于司员,一言嘉奖,则感而图功;片言责惩,则畏而改过,此教诲不可缓也”。堂官对于下属官员的教诲,有利于下属官员的正向成长。
对下属官员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褒奖,该下属官员就会感激涕零、再接再厉、更加努力;相反,指出下属官员的错误做法予以警戒,该官员会敬畏改过。
“2、甄别”,“榛棘不除,则兰蕙失色;害马不去,则骐骥短气,此甄别不可缓也”。
甄别之法,就是知人善任,能够通过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区分出哪些下属官员是良才,哪些下属官员是庸才,此官员擅长做什么,彼官员有什么缺点。
最终能够使良才得到用武之地,使缺乏才能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提升。
“3、保举”,堂官保举下属官员,使有用之才得到用武之地,从而鼓励其他官员们更加上进。曾国藩知人善任,荐才满天下。
曾国藩保举胡林翼,“才堪大用,胜己十倍”
曾国藩保举左宗棠,“左宗棠前在湖南抚臣骆秉章幕中,赞助军谋,兼顾数省,其才实可独挡一面,可令左宗棠督办浙江全省军务”
曾国藩保举李鸿章,“李鸿章,劲气内敛,才大心细,若署江苏巡抚,可保卫一方”
......
“4、超擢”,就是皇帝的提拔,也就是被皇帝发现其才能后提拔后越级提升。
人才就像田地里的庄稼,堂官的谆谆教诲,就像辛勤地种植五谷;堂官的甄别,就相当于区别出禾苗和杂草;保举就像除去杂草使禾苗得以成长;超擢就像甘雨时降,振奋人心。
三、考察之法
“考察之法”有两种方式,“1、询事,2、考言”。
“1、询事”,“皇上不时询问:‘某也才?某也直?某也小知?某也大受?’”,通过这个方式不但能知道下属官员的优劣,也能分辨出长官的能力。
如果长官对下属官员的良莠傻傻分不清楚,应对皇上的询问肯定也不能对答如流,从而可判断出长官的能力是否不足,“署官纵有德才俱优者,安能达天子之知”;如果每位署官的能力,长官都能了然于心,优良的署官得以提拔,长官也得以肯定,国家也就没有“乏才之患”。
“2、考言”,所有的官员都有言事之责,陈时政得失,言地方利病,通过奏折考察臣子,鼓励他们直言不讳,“今考九卿贤否,凭召见应对;考科道贤否,凭三年京察;考司道贤否,凭督抚考语”,若人人建言,则治国有方。
曾国藩所主张的朝廷用人之道,对于现今公司的员工管理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首先,不断的培养人才。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员工的技能有不同的需求,员工在自己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规划,员工和公司需要共同成长,一个不断成长的集体,才是一个有活力的集体。
给自己的员工学习的机会,让能力弱的员工,因此有成长,能力强的员工因此更自信,员工有所成长,反馈给公司,才能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其次,了解自己的员工
只有熟知自己的员工的才能和不足,才能知人善任,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子上干合适的事。
再者,提拔和降级
一个公司人才良莠不齐,能力有强有弱,不要让有能力的人明珠蒙尘,也不要让庸才挡道。
“世有伯乐才能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提拔”,让有才能的人得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降级”,不但能给有才能的人让出机会,而且对于庸才本身也是一种促进他们成长的措施。
如果能形成一定的提拔和降级制度,形成无形的鞭策作用,一定会很振奋人心。
最后,询问和考察
古代有堂官,现在公司组员上有小组长,小组长上有经理,经理上有总经理,等等。
小组长办公一般是和自己的组员在一起,是最接近组员的人,也是最了解组员的人,组员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工作效率、欠缺、以及自我提高等都在小组长的视野范围内。
组员犯了工作上的错误,小组长积极反馈予以纠正,组员一般都会及时改正;组员某个时段表现特别好,工作做的很突出很优秀,小组长予以肯定,该组员也一定会更加努力。
“询问”适用于组长对组员,小组长除日常与组员一起工作外,也要定期约组员谈话,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组集体会议或者一对一约谈。
对于非针对个人的情况,普遍适用性问题,选择小组集体会议;对于针对个人的情况需要一对一约谈更有效果。
“最近工作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工作障碍需要协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以后该怎么避免?”、“这项工作做的很好,能否出个资料给咱的组员分享一下经验?”、“你认为小组有哪些问题需要及时改正?”、“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有利于小组成长?”等等。
“询问”适用于经理对组长,经理了解各个组的组员情况,一般是通过组长。
“对组员做一下人员盘点!”、“最近出了xx问题,是哪个组员跟踪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小组的阶段性复盘做了没,有哪些亮点需要继续保持,有哪些缺点需要改进,准备通过什么措施去改进?”等等。
询问带有个人主观色彩,“考察”或许更客观更唯物主义,这也就决定了“考察”更公平公正。
“考察”一般是统一性的、集体性的,带有群体性色彩。现在的公司一般采取的考察方式是绩效考核。
熟知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巧用在我们的公司管理上,能让我们更好的处理上下级关系,最大的激发员工积极性。另外,用在为人处世上,也是能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