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经典故事(1942年冈村剑指冀中)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经典故事(1942年冈村剑指冀中)本着这一原则,冈村宁次在1942年,向八路军不断发起了各种进攻:而在扫荡冀中之前,必须最大限度地削弱周边根据地的实力,以保证冀中的军事行动不受影响。长期以来,晋察冀根据地都是相互依存模式:冀西山区倚靠地形凶猛出击,而冀中平原则用丰富的出产支援山区,12万八路军彼此支援,共同构成一个战略整体,插在鬼子心脏上。然而随着越来越严酷的扫荡,实力较强的一分区等山区根据地伤亡惨重,渐渐丧失了牵制鬼子的能力,冈村老狼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了冀中。只要断了冀中的物资供应,冀西山区势必陷入物资极端短缺与困顿中,最终整个冀察冀根据地将变成一个枯萎的桃子,慢慢落到鬼子的口袋里,这就是冈村宁次的真实计划。
1942年4月,冀中军区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反扫荡的布署,司令吕正操、区委书记黄敬等领导人全部到场。
面对紧张的敌情警报,司令员吕正操却怀有侥幸心理,不肯下令撤退,反而讲起平原游击战的经验来。区委书记黄敬因此也不好说撤了,最后决定,先在冀中待一段时间,看看在说。
时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这一拖,就拖出了大事。
长期以来,晋察冀根据地都是相互依存模式:冀西山区倚靠地形凶猛出击,而冀中平原则用丰富的出产支援山区,12万八路军彼此支援,共同构成一个战略整体,插在鬼子心脏上。
然而随着越来越严酷的扫荡,实力较强的一分区等山区根据地伤亡惨重,渐渐丧失了牵制鬼子的能力,冈村老狼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了冀中。
只要断了冀中的物资供应,冀西山区势必陷入物资极端短缺与困顿中,最终整个冀察冀根据地将变成一个枯萎的桃子,慢慢落到鬼子的口袋里,这就是冈村宁次的真实计划。
而在扫荡冀中之前,必须最大限度地削弱周边根据地的实力,以保证冀中的军事行动不受影响。
本着这一原则,冈村宁次在1942年,向八路军不断发起了各种进攻:
2月2号,日军36师团一部加伪军计12000人,奔袭辽县和武乡的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
2月2号,41师团一部加伪军7000人扫荡太岳军区。
2月3号,日军混成第三、十六旅团加伪军10000多人扫荡晋西北根据地。
2月9号,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郭国言战死在武乡;12号,新编第十旅旅长兼太行军区六分区司令范子侠战死。
2月17号,晋察冀军区第8军分区副司令刘德明战死,第13军分区副司令、冀东名将包森战死。
3月25号,日伪军7000余人扫荡山东胶东根据地。
4月3号,晋察冀军区第13军分区直属队和四连遭到日伪军包围,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战死。
4月11号,129师新编第七旅政治部主任刘诗松战死…
随着扫荡越来越频繁,大批国军“敌后部队”纷纷投降或投敌,给日军送去了大量成建制的“皇协军”。例如4月23号,国军39集团军副司令孙良诚带着25000多人向日军投降,换到了伪军第二方面军司令的头衔。
这些伪军拥有良好的武装,又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冈村宁次自然是喜笑颜开,日军长期以来兵力不足的问题,终于有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到1942年4月底,华北形势已经相当不妙。
如果说从前是日军占领交通线和城市,国共游击队占领山区和农村,此时早已急剧恶化,各抗日根据地被分得支离破碎,到处都是敌占区和沦陷区。
有一段回忆,可以说明当时的场景。电影《小兵张嘎》的剧作者徐光耀,当年就在冀中六分区锄奸科工作,1942年的一天,他闯进分区作战室,猛然看到墙上的五万分之一地图,只见大的根据地只剩下五六块,最大的一块在深县、武强、饶阳、安平地区,长宽不到一百里,其他都是小碎片;而挡在冀中北面起掩护作用的第10军分区,早在1941年年底就沦陷了!
徐光耀被地图震惊到了,因为它实在太恐怖,真的会动摇军心。
只要在军用地图上看一眼,就能得出一个要命的结论:根据地正被日军不停地肢解、分割,很快就要面对残酷的最后决战。
最后的考验,来得一点都不晚。
4月中旬开始,大批日军乘坐军列,从山西、河南调到河北,马上拉开一条直线,对平汉路以西的山区根据地发动扫荡,杨成武的一分区自然也是目标之一。
鬼子极有耐心地沿着山沟来回走,等老百姓躲上山顶后,再合拢包围圈,易县1000多百姓在5月份落入重围,被堵在狼牙山棋盘坨下的花草峪,伤亡十分惨重。
鬼子扫荡的时候,杨成武带着一分区机关没有走多远,只是悄悄转移到了满城县的慈家台。他十分疑惑地说了一句话:“这一次鬼子对狼牙山和平汉路以西山区的大扫荡,看来是雷声大雨点小,怕是鬼子的扫荡重点并不在这里,也不在西部山区,而是另有地方吧?”
杨成武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鬼子的动作算不上猛烈。虽然易县烽烟四起,可是一分区同平西涞水县交界的龙华县却毫无动静,军民都在县长赵鹏飞的领导下,开展红红火火的大生产运动,努力实现“一户一猪,一人一鸡”的经济发展目标,一点不象大敌当前的景象。
动静如此大,规模却如此小,究竟为什么?杨成武想不明白。
一分区的损失不算惨重,但是冀南根据地的损失就相当惨了。
4月29号,日伪军12000余人扫荡冀南根据地,冈村宁次第一次进行新式战法“铁壁合围”。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新编第四旅政治部副主任陈云龙等人先后战死,八路军骑兵团几乎全军覆没,冀南根据地基本沦陷。
如此凶猛的架势,迷惑了很多人。不少领导干部都认为,鬼子此次动作凶猛,应当带领部队向相对平静的冀中地区转移。
冈村宁次正希望他们有这种想法。因为鬼子在西、南两面的扫荡,就是要把八路军赶到冀中,以便一举合围吃掉。
1942年5月1号晚上,冀中根据地召开了五一劳动节庆祝大会。虽然生活已经相当艰难,但大家还是努力地鼓舞士气,尽量做出一付胜利即将来临的样子。
领导们豪华地拨出一百多匹布,搭起舞台,足足演了三小时的话剧《日出》,军民一片和谐,仿佛生活依然美好动人。
五一大扫荡之后,日军110师团参谋长中村三郎曾回忆说:“根据盘问俘虏的口供:中共方面早在3月间就觉察到我方此次作战的企图,并在4月20日发出了反扫荡的指令。”
冀中的领导实在该好好检讨一下敌情观念,因为他们的麻木和侥幸,对很多观众来说,这场《日出》将成为人生的最后一次娱乐活动。
就在这一天,冈村宁次突然出动5万多日伪军,对冀中发起了从未有过的大进攻,在历史书上,这场进攻有个专门的名字,叫“五一大扫荡”。
很明显,八路军的情报工作很到位,军事反应却很不到位。
从5月1号起,鬼子不断集中上万人的兵力,一个村一个村地布下散兵线,象拉网一样搜过整个根据地;而在各条大路和交通节点,都布有汽车和坦克组成的机动部队,不给游击队任何转移的机会。
按照事前计划,大扫荡从周边地区开始,一点点逼向中心地带,最后将把八路军全部压缩到腹地,集中歼灭。
在冈村宁次对面应对大扫荡的,是冀中军区司令吕正操。先前各情报站不断报警,甚至八分区副司令战死,都没引起足够的注意,总想着拖过这次考验。现在,他终于知道了后果。
以往面对鬼子扫荡,八路军多少能找到几块地盘闪避,然而经过细致的长时间蚕食,根据地早就失掉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回旋,再也无路可退。
从5月2号起,吕正操被鬼子紧紧追打,不得不带着军区司令部不停地转移,整整打了一个月、经过无数艰苦行军,才在6月1号穿过石德路,跳出了冀中包围圈,但其他军分区部队却失陷在圈里,很多人再也没能走出来。
如果翻一下八路军的作战记录,会发现1942年的6月,真是八路军的多难之月。
6月8号,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心纯战死;
9号,冀中警备旅受到2000多日伪军夹击;
同一天,第八军分区司令常德善、政治委员王远音双双战死;
6月12号,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再次被围,损失惨重。
“五一大扫荡”一直持续到6月下旬,鬼子几乎席卷了整个冀中根据地,八路军损失16000多人,平民死伤、被抓5万多人。
最可恨的是冈村宁次来了就不走,而且极有耐心地摧毁了所有基层政权,把村长、救国会等组织屠杀一尽,并在新占领的地方修起各种碉堡和工事,派驻大批伪军,卡死游击队的活动空间。
冈村宁次的这次扫荡,对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的打击也是灾难性的。
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左)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在一起
冀中军区有5个军分区、6万军队,由于平原物产丰富,不仅自己吃得饱穿得暖,每年还能拿出几百万斤粮供应山区的晋察冀军区,双方相互支援、相互依赖。冀中一丢,山区的八路军顿时断了粮食供应,只能勉强靠陈年黑豆、树叶加磨碎的玉米核度日。
必须说明的是,冈村老狼在冀中的行动,绝不是孤立的;事实上,它是一系列战略进攻中的一环,晋察冀根据地血雨腥风的时候,其他地方也在发生剧烈的战斗。
5月19号,两万多日伪军对太行山区根据地发起扫荡,同时伴随着无线电测向和特种部队突击,目标直指彭德怀本人。
25号在辽县麻田镇的十字岭,日军成功包抄到八路军总部,总部第二号首长、彭德怀的助手、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战死。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左权,1905年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正规毕业生。由于他过于刚直得罪过王明,硬被扣上“托派”帽子,长期受到打击报复,在档案里留下了无法翻身的一笔。
很有才干的左权很不懂官场规矩,因此他永远只能当副职,背着处分做人;而王明失势后,他还没等到平反结论,却先迎来了鬼子的大扫荡。
5月份,日军对太岳军区发动突袭,386旅主力及时跳到了外线,八路军总部却落入日军的合围;更可怕的是,日本派出了几批号称“挺进杀人队”的特种部队,化妆成老百姓或八路军,在无线电指引下,隐蔽向八路军总部靠近。
最先被无线电锁定的,是刘伯承的129师师部。
发现刘伯承踪迹后,鬼子立刻派出挺进队截击。刘伯承实在不愧是多年的名将,感觉到战场形势有变,马上提前转移,让鬼子的斩首行动扑了个空。
几乎就在同时,八路军总部被日军益子重雄中尉率领的另一支“挺进队”发现动向,并迅速通知了司令部。
日军益子挺进队的装备打扮同八路一样,又专门进行过训练,很难看出来。
彭德怀的运气没有刘伯承那么好。虽然1941年已经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口号,但八路军总部仍是臃肿不堪,1万多人打不动、走不快,直接掉进了鬼子的包围圈里,彭德怀不得不同副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总后勤部长杨立三分散突围,其中左权掩护断后。
在送走彭德怀的总部后,左权没能冲出封锁线,被日军炮弹炸死在十字岭上。
左权(右二)牺牲前在前线
围住八路军总部、打死副参谋长,冈村宁次顿时精神大振,指挥日军在整个华北发起一波又一波进攻,双方开始了不对等的拚死胶着。
5月27号,1000多日军攻击定县北疃村,鬼子疯狂地向村里地道放毒气,800多人惨死;
31号,八路军129师新编第一旅反攻日军长治飞机场,炸毁飞机3架、汽车14辆、油库两座;
6月1号,1万多日伪军开始对河北、山东交界的冀鲁边根据地扫荡;
7月1号,河北、山东、河南交界的冀鲁豫军区奋起反攻,拨掉70多个据点,打掉1000多日伪军;
7月9号,1万多日伪军又开始了对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的扫荡,军分区发动7000多群众 ,四处破坏公路桥梁,拦截敌人;
8月2号,冀南军区也开始了反攻,3个月时间里,打掉59个碉堡,消灭4000多日伪军,重新恢复自己的根据地,甚至打出了惨烈的南李庄之战,连骑兵团都提着马刀冲上去攻坚!
相比日军又狠又准的打击,八路军的应对措施,实在是乏善可陈。后来的事实证明,冀中内线损失惨重的时候,八路军外线各部队,包括冀中突围部队、晋察冀军区所属冀西及平西地区的部队、还有山东军区及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虽然都对鬼子展开了进攻,但牵制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冀中的压力依然如旧,没有减弱。
唇亡齿寒的故事由此上演。失去了冀中的粮棉仓库后,从此再没有物资运到冀西;反而是冀中沦陷后,数万撤退到冀西的军队要吃饭,终日处在饥寒交迫之中,真是一幅悲惨的景象!
1942年的一分区,大半年都没打硬仗,鬼子的扫荡多是为了给冀中扫荡打掩护,持续时间并不久。但是,杨成武还是遭受了不少损失。
5月11号,冀中大扫荡开始不久,保定地下情报站送来紧急消息,1500多日伪军坐着40多辆卡车,即将突袭一分区满城县的石井、杨家台、南北清醒村一线!
石井是三团的前沿地区,也是进山的山口、一分区根据地同日伪军的分界线。鬼子当时的公路只修到石井村村口,从石井村进山就要步行,所以石井属于游击区,是穿便衣的保满支队活动的主要地区。
杨家台和南北清醒村都出了满城县境,属完县——今天的顺平县管辖,是一分区根据地的腹地,一分区一些机关和医院伤员都在这里。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也有一些机关、医院、兵工厂设在此处。其中的杨家台,距1941年杨成武梯子沟突围的地方,不过几步之遥。
接到情报时,三团已经来不及收拢大部队,团长肖应棠紧急召见五连连长杨才鑫、指导员高良玉和侦察连长王九成,指导员王栋,要他们务必掩护后方机构及时撤退。
形势十分紧迫。鬼子利用汽车机动,下午3点就到了石井山口,此时满城根据地的军民还没有来得及撤退。肖应棠下令,调一个加强排守住石井村后面的土门村山口,务必坚持5个小时,为后方医院和军民的转移争取时间!
本来土门村在三团五连的防区,但最后侦察连“抢”来了这个任务,因为侦察连的老兵战斗力强,每人一长一短两件武器。连长王九成亲自带上一个加强排,死守土门。
这一天下午3点多,王九成同鬼子交火。他们顺利完成了拖住敌人5小时的任务,一直坚持到晚上8点多,从连长到战士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正是在这一仗里,五连指导员高良玉为了纪念牺牲的辽宁战友,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粮”。
王九成用自己的牺牲争取到了时间。然而谁也没想到,鬼子一反常态没有休息,连夜向根据地山区推进,五连同民兵配合,在山路上埋设地雷、层层堵截,竟然拦不住他们的步伐;到了黎明时分,敌人已经冲到一分区曾经的腹地刘家台!
事情变得严重起来。刘家台往西南进入完县,是一分区同三分区接合部,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大批后方机构都在那里,包括年初就调去整训的冀中军区教导队两百多人。
五连派出三个排交替掩护,同时拚命向后方示警,甚至调出三排专门去通知冀中教导队,但冀中教导队却没有撤。
按理说,教导队都是老兵,作战经验应该比普通人丰富;可在后方的时间长了,前面又有兄弟部队防守,敌情观念十分麻痹。
高粮向他们告警的时候,他们不习惯爬山,仍然顺着山沟的大路跑;甚至听到报警的枪声时,还按饭点埋锅煮饭,不知道即将大祸临头。
最后,高粮打红了眼,亲自带着三排用机枪掩护,高声呼唤教导队快点上山,然而对方却是毫无反应,只管围着饭锅开饭。
就在这个时候,鬼子杀到了!一边连吃饭都不肯耽误,一边连夜行军进攻,双方的差异一目了然。
冀中教导队几乎没有来得及抵抗,就在短时间里全部阵亡。
听到教导队全军覆没的消息,杨成武和冀察冀军区都是无比关注。因为,教导队里都是有经验的老兵或者基层干部,他们被鬼子歼灭,意味着冀中主力部队的构建工作损失惨重,一分区要负重大责任。
很快,一分区新上任的参谋长徐德操紧急赶到了现场。
在那里,他看到满地的尸体,很多人手里还捧着饭碗,甚至嘴里含着一大口饭,鬼子连枪都懒得开,直接用刺刀把人成片捅死在地上。
面对这种景象,所有人都没话说了:战场上麻痹大意不听劝,通常都会付出血的代价,跟掩护部队没有关系。
总的来讲,鬼子1942年对一分区的扫荡,只属于突击性质,他们的主要目标,放在了冀中军区。
但是,清闲不代表舒服,事实上,杨成武的这段时间,过得相当艰难。
从1941年开始,晋察冀军区就号召精兵简政,后来竟要求,把两三千人的大团都减成千人小团,取消营一级机构,号称叫“小团大连”。
在长期的战争中,杨成武十分精准地发现,以八路军的通讯、装备、后勤能力,一个团最理想的规模,大约是保持在2200~2600人之间;少了战斗力不足,多了就会变得臃肿,甚至在火力下白白伤亡,这个在其他军分区已经有过血的教训。所以一分区喜欢建主力大团,但是非常注意控制人数,不让它超过3000人。
现在,军区的指示下来了。以连为单位行动,杨成武倒没意见,反正粮食困难,一个大村刚够喂饱一连人,再要多也没有;但是把团缩小,那是要命的大事,因为部队缺少弹药又营养不良,战斗力削弱严重,一次不多集中几个连队,连几十上百个日伪军都啃不下来,根据地就要变成任鬼子采摘的棉花地。
军区的做法,是订政策;杨成武的办法,是玩对策。总之连队可以扩大,但你要缩我的团则不行,最多是把人数减一部分,其余的战士编入地方“支队”,继续配合这个团行动,整体上仍然保持2000多人的战斗力。
事实证明,这种编制,比较符合一分区的军事实际。但是面对军区那帮纸上谈兵的二杆子,杨成武终究还是没能顶住压力。因为一分区还有徐德操。
平心而论,徐德操的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1942年黄寿发走了后,他立刻给一分区重新布出了一个守势防御阵形,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徐德操虽然打仗在行,但他毕竟不是杨成武的嫡系。一分区先前是杨司令一言九鼎,现在却有徐参座拿着军区的鸡毛当令箭。
在最初相互谦让的观察期过后,徐参座立刻越过杨成武,直接执行军区的各项指示,裁减各个营连长,并同一分区上下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徐参谋长与一分区上下发生了哪些故事,请等待下一篇晋察冀故事给你细细说来。
本文作者:天涯红朝笑笑生
摘编自《虎踞狼牙》
版权作品,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