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视角种类(精妙的隐喻了解叙事)
叙事视角种类(精妙的隐喻了解叙事)这两者有何不同?差别在于前者指的是忧郁是外来的,既然它是外来的,它当然也可以去除,对大家而言,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有一个人罹患忧郁症来到我这里,我曾问他:忧郁症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上的?而传统的问法却是:你什么时候开始忧郁的?3、叙事治疗对生命的看法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之所以无法统整,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并欣赏自己生命的宝贝与美丽。4、叙事治疗的咨询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咨询历程,像是一个寻宝之旅,我们请个案协助我们、带领我进入他生命的宝山,一起去寻宝,我知道的不会比他多,我们是伙伴、是合作关系,一路上会发现什么,也是未知,因此也是个充满“冒险”的生命之旅5、叙事治疗相信个案是有能力的,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命的专家,叙事治疗师不再以改变个案为目的,反而是强调对个案生命的了解与感动。
华大心理
叙事治疗的精神与人性观
1、叙事治疗是一种同理心,一种态度,一种进入别人生命故事的态度,是以一种欣赏、谦卑、好奇的态度来面对生命。
2、叙事治疗强调不是技巧而是态度,治疗师不是用技术在工作,我们是带着自己的“灵魂”(非思考),进入另一个生命的。因为,只有生命能进入另一个人的生命,只有灵魂才能与灵魂交流。
3、叙事治疗对生命的看法是: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之所以无法统整,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并欣赏自己生命的宝贝与美丽。
4、叙事治疗的咨询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咨询历程,像是一个寻宝之旅,我们请个案协助我们、带领我进入他生命的宝山,一起去寻宝,我知道的不会比他多,我们是伙伴、是合作关系,一路上会发现什么,也是未知,因此也是个充满“冒险”的生命之旅
5、叙事治疗相信个案是有能力的,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命的专家,叙事治疗师不再以改变个案为目的,反而是强调对个案生命的了解与感动。
有一个人罹患忧郁症来到我这里,我曾问他:忧郁症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上的?而传统的问法却是:你什么时候开始忧郁的?
这两者有何不同?差别在于前者指的是忧郁是外来的,既然它是外来的,它当然也可以去除,对大家而言,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一个小女孩坐在美术教室里,在绘画课程结束之后,她还是没有办法离开,为什么呢?因为她的图画纸还是空白的,老师感觉很奇怪过来告诉她:「哇,这个暴风雪里面有一只北极熊!」
小女孩生气的说:「我就是不会画!」
老师说:「那你就画几笔,看以后会变成什么?」
小女孩拿起笔点了几下说她画好了。
老师拿起纸来看了老半天,而后推到小女孩面前说:「请签名。」
想着,我随便点几下的画竟然会被贴到墙上展示,如果我更加用心的画,我可以画的更好,因此她打开水彩盒开始画画。
她开始研究各种颜色的点,从小点到大点都有,不停的实验、绘画,老师称赞她好棒,这么有创意,可以将各种的点做变化,因此打算替她办画展,不久之后她的画在学校中造成轰动。
很多小朋友來参观画展,其中有个小男生盯著她画的点,心里感觉好羡慕,他说小女孩画的真好,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画家。
小女孩告诉他:你也可以的。
但是小男生说他不行,因为他连线都画不直。
小女孩拿来白纸要他画线,小男孩直发抖,当然画不直一条线,但是小女孩说:「很好,请签名。」
以上的故事就是叙事治疗,我们开始在看一个人的时候,永远看到的是他可能有的部份,因为我们不会看到他没有的部份,传统的治疗就是认为你有问题,总是问对方:「你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逻辑思考会开始去找原因,因为我们认为有因必有果,这是单一的思考方法。
其实不是这样做的,我们不应该马上去追究原因,我们也不相信所有的结果只有一个原因,难道所有的问题都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吗?不是这样的,当你一再的去挖一件事情的不好的地方,你会越挖越泄气,这是很糟糕的。每一個人是有很多面向的,每一个人的故事也不是很单薄的,一个学生之所以会离家出走,你不要轻易的将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他或许仅是适应不良的儿童而已。透过人性的理解,以同理心为出发点,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
叙事治疗与其他流派的根本不同
以往的治疗聚焦于发现问题、找问题的角度,来访者被置于有问题的角色里。不论是童年,还是家庭还是关系,总之是来访者是有问题的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来访者被置于被分析评判的被告席上(如果你做过来访者就会体会到这个位置就会让人惴惴不安,就会防御乃至阻抗)这个隐喻是:我是有问题的人。
而治疗师则不自觉地进入权威的角色里(即使你极力放下身段,也无法完全完全摆脱),这个隐喻是我可以帮助你,我比你更有能力。
而叙事治疗师对来访者的问话是:这个问题是怎么找上你的?请想想这句看似平常的话会在来访者心里如何发酵!只是问题找到了我,我不是问题。
来访者的位置也不再是弱势的被置于权威之下的,更有力量;同时来访者和问题也拉开了距离,这样更容易审视也更容易面对问题。以往随之而来的阻抗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以上只是叙事的精妙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发现了世界的多样性以及尊重个人的特性有多么重要。再也没有上帝和权威可以对我们评头论足,指手画脚,我们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后现代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不再把世界看作一个线性的因果关系,不是这个因必然导致这个果。基于这个认识论,分析因果也就变得十分牵强和无力。在这一点上,相信很多有临床经验的治疗师都有过这个体会。
叙事的咨询师不再只专注于个案的改变与否,而是在于对个案生命的了解、欣赏与感动。
叙事咨询师的角色
叙事治疗的咨询师不以“专家”姿态自居(White 1991),不试图给人忠告或分析他人,叙事的咨询师是站在“不知道”(not knowing)的立场,而不是从“我已经了解”的专家立场问话。因此,叙事治疗强调的是,去建立一个“了解、合作”的治疗关系,这种治疗关系即所谓“互为主题”的咨询关系。
叙事咨询师的责任是去塑造尊重、透明与好奇的环境,而且叙事的咨询师不再只专注于个案的改变与否,而是在于对个案生命的了解、欣赏与感动。
叙事治疗的基本假设
叙事治疗强调社会脉络对人的影响,其重要的基本假设有:
1.“问题”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人与问题是分开的。
2.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问题的专家,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3.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每个人都有能力依照自己的偏好,重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4.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因此看问题不是看这个“人”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去看这个人背后的文化脉络。
什么是“叙事治疗”?
叙事治疗是目前渐受重视的疗法,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产物,也是目前在台湾以及大陆地区越来越被重视、走红的学派。
后现代主义注重人与他人是如何看事情以及与他人的对话上,因此,治疗师不再是扮演解决问题或是无所不知的专家与指导者,而是与案主开展对话空间,引起对话的专家。也不是用一套规则或模式,让案主像机器被修理一样,接受一定程序的治疗方式。而是借由外化-解构-重写观点,让案主述说自己的故事,并从故事中寻找到新的意义与方向。
「外化」是将人与问题分开来看,案主可以描述问题对自己的影响,它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可以具体的事物(如颜色某物等)描述自己的感受与情绪,案主可以体会到自己不等于问题,问题也不能代表自己。
「解构」是首先不把事情视为理所当然不可改变,借由故事的发展找出故事的主轴与分枝,案主从分枝中寻找新的意义与发展的可能性。重写就是从心的意义与发展的可能性中,案主选择自己要走的方向与影响问题的方法,使得故事改写或有新的发展。
只有叙事并不能带来完整的治疗,因为人的自我认同来自与社会社群的互动而得,因此案主需要在个人团体与支持团体中,去实践自己的做法,与人与自己所处社会中互动,而带来完整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