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难觅是啥意思(是知音难觅还是不会倾听)
知音难觅是啥意思(是知音难觅还是不会倾听)3.学会换位思考,有助于提升倾听能力很多人习惯于在对方讲话诉说时中途插话,这样做不仅不礼貌,同时还会打断对方的思路,影响对方继续说下去的情绪。这种情况在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尤为常见,很多时候孩子刚刚说了几句,家长就没有耐心继续听下去了,而是粗暴的打断,然后自以为是的告诉孩子:“行了,你别说了,你不就是想要……吗,我告诉你这么做根本不行,你应该……”,结果是孩子根本感受不到家长的尊重和爱,久而久之孩子就关上了心门,不再跟家长进行沟通了。倾听并不是只用耳朵去听,也不是只听对方语言表面的内容,严格意义上说上面这两种并不是真正的倾听,更算不上是积极的倾听。积极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而是要用上眼睛、嘴巴、大脑甚至整个人;听的内容也不是仅仅包括对方语言的表面内容,还要包括对方语言文字背后的信念、价值观、规条和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对方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以及读出对方语言背后的需求和期望。2.培养让对方
生于大千世界,长在茫茫人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处不在,学会倾听对于提升沟通效果,融洽人际关系,收获幸福快乐人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语云:闻弦歌而知雅意,讲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而钟子期善于听,不仅是听表面的琴声和曲调,重要的是能从乐曲声中听懂伯牙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最终成就了“知音”的千古佳话。我们也常常用能听懂“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来形容一个人的八面玲珑和善解人意,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期待身边的人能够善解人意,听懂那些我们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然而往往会事与愿违,这也就是很多人都在哀叹“知音难觅”的缘故吧。
1.放下评判,用心倾听
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习惯于先入为主,用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去衡量对方的是非对错。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我们想听的和我们认为的,收集到的信息并不是全部的事实真相,从而给我们做出合理有效的回应带来了无形的障碍。只有我们在听的时候,放空自己的头脑和思想,用假设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态度去用心倾听,才能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事情的全貌,从而做出客观公允、积极有效的回应。
倾听并不是只用耳朵去听,也不是只听对方语言表面的内容,严格意义上说上面这两种并不是真正的倾听,更算不上是积极的倾听。
积极的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而是要用上眼睛、嘴巴、大脑甚至整个人;听的内容也不是仅仅包括对方语言的表面内容,还要包括对方语言文字背后的信念、价值观、规条和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对方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以及读出对方语言背后的需求和期望。
2.培养让对方把话说完的耐心
很多人习惯于在对方讲话诉说时中途插话,这样做不仅不礼貌,同时还会打断对方的思路,影响对方继续说下去的情绪。这种情况在家长与孩子沟通时尤为常见,很多时候孩子刚刚说了几句,家长就没有耐心继续听下去了,而是粗暴的打断,然后自以为是的告诉孩子:“行了,你别说了,你不就是想要……吗,我告诉你这么做根本不行,你应该……”,结果是孩子根本感受不到家长的尊重和爱,久而久之孩子就关上了心门,不再跟家长进行沟通了。
3.学会换位思考,有助于提升倾听能力
当对方跟我们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用心听出他所表达的意思和内容,更要体会当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时内心的感受和想法,需求和期望,才能更加精准地给出回应,从而拉近彼此的关系。
我们除了要用心倾听之外,更要明确这一次沟通中,我们要达成什么目标。倾听只是我们达成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我们要注意的关键点是要根据我们听到的和感受到的去积极给出恰当有效的回应,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我们听完之后不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对方不会知道,他说的我们是否明白理解,对方语言中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信念、价值和需求,也需要通过我们给出的回应,才能知道双方是达成了一致,还是产生了分歧,才能据此决定是否继续沟通下去。
4.在倾听的时候,坚持不否定、不批评和不对抗的原则
通过适时重复对方语言中的重要词句,肯定对方的情绪、动机和价值观等方式让对方尽可能多的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进而使我们既能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能让对方感受到被看见、被认可、被理解,对于整个沟通的顺畅进行都会有显著的效果。
很多人在谈话中,为了体现自己的水平高、见解独到,喜欢否定对方的观点,比如:一开口就说,你说的不对,我认为应该…….
没有人喜欢被否定、批评,当感受到对方语言中的这种不认同之后,轻者会闭口不谈了,严重的还会因此引发激烈的冲突,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得不偿失。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质上不是表达爱就是呼唤爱,当我们能够学会带着爱去用心倾听,然后再用爱的语言积极回应对方,那么收获幸福快乐的人生、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再是梦想,整个世界都会对我们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