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夜游西湖(杭城夜游西湖记)
十一月夜游西湖(杭城夜游西湖记)沿着苏堤行走,时已午夜时分,路上少有行人,路灯早已关闭,靠着天上的月光前行,路旁的树木,高大地像黑夜中的武士,又像是铠甲一般包围了这路。而我全然不觉害怕,只有兴奋之感,大声颂唱苏轼之词,偶有一两个游人经过,我则小声,怕午夜惊魂!沿岸边行走,有小亭可坐,湖水拍岸,月挂中天,看远山,看月,心中好不快活,想想自己,虽然没能在白天将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游览一番,但又能有几个人在午夜游西湖。人生如此,亦是不虚此行。再行,见苏东坡雕像,原来是到了苏堤了, 不由大喜,想来对西湖的喜爱也有苏东坡的原因,这个有趣的老人儿,一生都在漂泊,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好在在辗转流离的路上,活出了自己,看淡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乐观地坦然接受,为官一处,造福一方,他致力疏通了西湖,建造了苏堤,成了西湖的又一名景。只是这样慢慢的走着,慢慢的走着,人越来越少,我时而停下坐在路边的椅子上面,吹着微风,静听着湖
人生对于未去的地方,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执念,朝云暮雪,无法忘怀。而我,对杭州就是这样的,或者说对于浙江就是这样的,也不知是否是从课本上那些描写西湖美丽的诗词开始,还是在白娘子与许仙的美好爱情故事中产生了对杭州的情感。
我总想着去杭州看看,从初中的时候就有了这个想法,然而直到我毕业工作了好久还是没有去过,终于在今年的五一,我去了杭州,呆了两天。下火车是在清晨,我特意坐了普快,从合肥到杭州,一晚上的时间,可以在车上睡一会。早上六点多的时候,火车已经在浙江境内了,离杭州也不远了。我看到车窗外阳光从云层一束束直射而下,心中莫名地感动,告诉自己,我到浙江了。
大概在七点左右,火车到站了,我从火车站出来,先坐地铁去杭州古玩旧货市场,市场很大,买卖的东西多是瓷器,玉器手串之类的,我兜兜转转了几圈之后,买了一枚小石头印章就出来了。在路上,我发现杭州的共享单车都是自行车,没有看到一辆电动的,不知道是不是在老城区的缘故。时间临近中午,找了家面馆吃饭,吃了一碗片儿汤,想来杭州是南方的城市,却也是面食非常的丰富,这当然与赵宋王朝的南迁有着必然的联系,金戈铁马北宋的灭亡,大量故都的人南迁临安不仅带来了北方科技文化也带来了饮食习惯。
吃完了饭去订好的酒店休息,想着节假日,西湖的人一定非常的多,就没有出门。想晚一点去,赶在傍晚时分,住的地方在古运河码头边上,吃完晚饭的时候在附近逛了一逛,再回到酒店收拾去西湖,时间已经很晚了,穿过热闹的夜市,来到了西湖岸边,一路上,真可谓游人如织,密密麻麻一眼看不到头,幸而晚风清凉月上树梢。随着大部队的人在行走,我开始走上断桥,看着夜晚的西湖,远山在黑夜中只见轮廓,雷峰塔里的珠光在黑夜中闪动,我从断桥开始往前走,两旁的人很多,风吹着水面拍打着岸边,路旁的柳丝在风中摇曳着,保俶塔在山中散发着微黄的灯光,而我第一次走在这条路上,完全不知道前方是什么?
只是这样慢慢的走着,慢慢的走着,人越来越少,我时而停下坐在路边的椅子上面,吹着微风,静听着湖水,看一看湖中心的那一座小岛,是不是课文中,张岱所描写的湖心亭所在地?我对西湖的感情应该有一部分是和张岱有关,这是一个风流的才子,放荡不羁的少年,红衣怒马的中年客,雨夜忆故国的老叟,后世有很多人都喜爱他,喜爱他的文字,喜爱他的才情,悲悯他的不幸。我想我应该感谢他,是他的湖心亭看雪,让我对西湖念念不忘,如果有机会,我想冬天再到西湖。
一路上这样走着,道旁的树木真是高大笔直粗壮,看路边的建筑,有中山公园,有西泠印社,可惜都已经闭门了,我才发现自己太傻了,感叹自己不应该大晚上过来,好多美景都看不到了,在中山公园的门前,有一座石牌坊,上刻“光华复旦”,我发现从这个地方看西湖风景,亦是绝佳的美!天上一玄月,正挂在中空,忽听到耳边有诵读经文的声音,才发现,有一位僧人坐在那牌坊墩上,正在闭着眼睛默诵经文,我的突然有一种莫名宁静,想到了法海,想到了弘一法师,不知为何,在那一刻,我不自觉坐在了石牌坊的另一边,闭着眼睛感受这美好的月色,好像忘却了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知坐此诵经是这位僧人日常的功课,还是今夜偶然的出行?不论如何,我很感激这样的缘分,虽然没有和这位僧人说一句话,却在这个夜晚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记忆。
安静地坐了一会儿之后,再次起身前行,很快便到了路的尽头,要跨过一座石桥。边上有一座塑像,走进去一看,原来是鉴湖女侠秋瑾,对这位巾帼英豪不由躬身一拜,以表尊重。行过小桥,桥边一亭内有一墓原来是苏小小之墓,人间情字最难饶,无论古今与富贵,皆有伤心泪。辞别钱塘苏小小,且行且行,又见武松墓,当时一惊!暗自思量清河县武松葬在此处了?不明所以,躬身一拜。
再行,见苏东坡雕像,原来是到了苏堤了, 不由大喜,想来对西湖的喜爱也有苏东坡的原因,这个有趣的老人儿,一生都在漂泊,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好在在辗转流离的路上,活出了自己,看淡了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乐观地坦然接受,为官一处,造福一方,他致力疏通了西湖,建造了苏堤,成了西湖的又一名景。
沿着苏堤行走,时已午夜时分,路上少有行人,路灯早已关闭,靠着天上的月光前行,路旁的树木,高大地像黑夜中的武士,又像是铠甲一般包围了这路。而我全然不觉害怕,只有兴奋之感,大声颂唱苏轼之词,偶有一两个游人经过,我则小声,怕午夜惊魂!沿岸边行走,有小亭可坐,湖水拍岸,月挂中天,看远山,看月,心中好不快活,想想自己,虽然没能在白天将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游览一番,但又能有几个人在午夜游西湖。人生如此,亦是不虚此行。
岸边很多草木,准备进小亭歇息一会的时候,突地听到草地中有东西嗖嗖而过,原来是一条蛇。我不由大笑,想此次游西湖,见到僧人,又遇到蛇,就是没有游船借伞佳人一位。坐在小亭中,四境悄然,只有湖水拍岸与风声,想来在亭中睡一晚也是快活。此次的游行也算是完结了我一个多年的心愿。人家说旅行就是从你厌倦的城市到别人厌倦的城市。但是每一座城市有每一座城市的风景。有的城市还有你想念的人。人生就是这样,被执念和欲望不断驱使着跑。有些在外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总是乐此不疲。
西湖的名声在中国,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春秋时期开始,到唐宋到明清,有多少文人骚客来过西湖,他们喜爱西湖,赞美西湖,西湖的山水治愈了他们的心灵,西湖也因为他们的赞美而更加的出名。其实西湖需要他们赞美吗?也许并不需要,西湖还是西湖,只不过他们不再是他们。从春秋到今日,西湖的水流了几千年,西湖的山矗立了几千年,西湖的风光依旧美丽,而杭州与西湖早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民国张静江,在西湖举办的西湖博览会成为这个城市,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他促进了杭州向新时代的迈进,在新的纪元里展开新的生命与活力,虽然因为日后的种种原因,这个梦曾断过,但未曾消亡,而博览会要建立在风景如画的西湖,想必是人所创造出的美,也需要天公所创造的美来映衬吧。
静坐不知多久,起身再从苏堤回到白堤,时间已凌晨四时许,又从附近找到一家饭店吃饭,然后打车回酒店。第2天再醒来已是中午,起身去浙江博物馆武林区,后又去了一家旧书店,然而实在没有什么满意的书籍可以买,最后只挑了几本失兴而归。时间匆匆,便坐高铁回淝城。
今年8月公司游,再过杭州,时间匆匆,西湖游玩只在花港观鱼一片,又因台风天气不能乘船游湖,天降大雨,湿身而归,只待下次再来了!
辛丑年十一月补寄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