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登基前对话(雍正王朝版蒋干盗书)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登基前对话(雍正王朝版蒋干盗书)八爷如获至宝,让老十四将密信交给康熙,康熙又故意将密信返给太子,结果太子二次被废,就在太子被废前夜,高福被四爷府总管高无庸一杯毒酒鸩杀,邬思道发觉后痛哭:杀高福者,邬思道也。在八爷的钱色收买下,高福出现动摇。同时他和八爷府的来往也被十三爷察觉,邬思道顺水推舟,让高福将太子密信送给八爷。高福小名坎儿,和狗儿、翠儿一起都是胤禛捡来的小叫花子,后来因聪明伶俐成为四爷府上的贴身心腹。在火烧《百官行述》这场大戏中,高福、狗儿和翠儿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表现,其中高福是第一个拿着当票去赎当的人,被八爷的门人拒绝后才换了狗儿。火烧《百官行述》之后,狗儿翠儿被胤禛以破坏门风为由派遣到年羹尧处当差,目的是为了监视年羹尧。高福心中不快到酒楼买醉,被八爷的管家灌醉后泄露了四爷手中有太子给任伯安密信的机密。
留白,一种艺术创作手法,经常出现在悬疑影视剧中,除了可以加快节奏外,最主要的是为了引发观众思考,增加悬疑效果,比如《悬崖之上》就是此中高手。
而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留白除了加快节奏增加悬疑之外,还可以起到塑造人物的作用,为主要人物遮掩一下罪恶的一面,毕竟权谋、夺嫡之间没有谁是白板一块。
本文要说的是四阿哥胤禛府中贴身心腹高福之死,在他的死亡过程中,《雍正王朝》至少设置了三段留白,目的是为了遮掩邬思道的虚伪和四阿哥的残忍。
一、高福之死—蒋干盗书
高福小名坎儿,和狗儿、翠儿一起都是胤禛捡来的小叫花子,后来因聪明伶俐成为四爷府上的贴身心腹。
在火烧《百官行述》这场大戏中,高福、狗儿和翠儿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表现,其中高福是第一个拿着当票去赎当的人,被八爷的门人拒绝后才换了狗儿。
火烧《百官行述》之后,狗儿翠儿被胤禛以破坏门风为由派遣到年羹尧处当差,目的是为了监视年羹尧。高福心中不快到酒楼买醉,被八爷的管家灌醉后泄露了四爷手中有太子给任伯安密信的机密。
在八爷的钱色收买下,高福出现动摇。同时他和八爷府的来往也被十三爷察觉,邬思道顺水推舟,让高福将太子密信送给八爷。
八爷如获至宝,让老十四将密信交给康熙,康熙又故意将密信返给太子,结果太子二次被废,就在太子被废前夜,高福被四爷府总管高无庸一杯毒酒鸩杀,邬思道发觉后痛哭: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这就是电视剧让我们看到的高福之死的剧情,有点儿类似《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蒋干盗书,在《雍正王朝》版蒋干盗书中,胤禛和邬思道这对“周瑜”,利用高福这个“蒋干”将太子密信交给八爷这个“曹操”,最终导致太子这个“蔡瑁张允”被废。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太子密信”的重要性,这封信是太子向任伯安示好以官复原职为条件索取《百官行述》的证据,而《百官行述》是一个可以要挟三百多个朝廷命官甚至更多官员的利器,其威力太大,大到可以引起大清江山动摇,因此谁拥有《百官行述》谁就是大清朝廷的敌人,所以《百官行述》即使放在八爷门人的当铺里,八爷也不会去看,他知道中间的利害关系。
太子要控制《百官行述》和想要造反只隔着一道帘子,因此虽然《百官行述》被烧,但太子密信一旦落入康熙手里,太子被废就在旦夕之间,在《百官行述》被烧后,太子、胤禛、八爷和老十三关注的焦点就是这封密信。
二、第一次留白
年羹尧火烧江夏镇私自截留大笔财富,这让胤禛起了疑心,为了控制和监视年羹尧,胤禛设了一个苦肉计,将狗儿和翠儿打发到年羹尧那里。
狗儿和翠儿走后,同样喜欢翠儿的坎儿也就是高福心情郁闷到酒楼买醉,他被八爷府的管家盯上,高福酒醉中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四爷府中有太子密信。
从狗儿和翠儿离开到高福被八爷府管家盯上,这中间有一个留白,这件事到底是高福的无意之失还是有些人的故意纵容?
说是无意之失,原因是高福被八爷收买后,邬思道去点醒他,高福吓得赶紧跪下哀求邬思道,似乎他也担心胤禛和邬思道知道此事。
但是,四爷府一向以篱笆牢、铁门栓著称,高福不是一般佣人,而是四爷的心腹,掌握着四爷府很多机密之事,他这么随随便便出现在托合齐门人开的酒楼喝酒,还“偶遇”八爷府管家,甚至还夜不归宿,这中间就透着一股邪性和不正常。
所以,会不会有四爷府的人故意约高福到一个能遇到八爷府管家的酒楼喝酒,言语挑拨让高福伤心,然后找借口离开,故意将高福这个破绽卖给八爷府呢?
这就像周瑜假装喝醉,卖一个破绽给蒋干一样。
不得不说,是有这个可能性存在的。
二、第二次留白
高福透露了关键信息后,八爷立刻意识到那封信的重要性,他再下血本让管家用钱色贿赂高福,想进一步得到太子密信的内容。
老十三到四爷府和胤禛下棋,他和胤禛商量想把太子密信给烧了,这件事体现了老十三的厚道,即使太子骂了他,但他依然为太子着想,一旦那封信烧了,太子意图索取《百官行述》这件事就彻底没了证据,太子也就能蒙混过关。
但胤禛以掌握这封信可以让太子有所顾忌,不会甩锅老十三为由拒绝了,并有意夸耀这封信在四爷府很安全。
老十三只好将他掌握的高福和八爷府来往的事情点了一下胤禛,这让胤禛有些惊讶和疑惑。
当夜,邬思道到高福房间里点破此事,高福害怕之中接受了邬思道的安排,将太子密信交给了八爷府管家,随后八爷又让老十四将密信转交康熙,直接导致太子二次被废。
这中间有第二个留白,那就是高福“盗书”之前,邬思道和胤禛是否密谋过。
首先,老十三都能知道高福和八爷府有来往,胤禛却不知道,是不是有些不可能,高福这种机密心腹的监控必然非常重要,四爷府怎么可能还没老十三上心?
其次,按照之前剧情所述,年羹尧从江夏镇回来后交给了胤禛两个文件,一个是《百官行述》当票,另一个则是太子密信,也就是说太子密信一直掌握在胤禛手里。
既然太子密信关系着太子的命运,如此重大的机密文件胤禛不可能交给邬思道保管,而康熙得到的那封信是太子亲笔,邬思道也不可能造出逼真到连康熙和太子本人都认不出来的假信。
所以,邬思道交给高福的那封太子密信只有一个来源,胤禛交给邬思道的。
也就是说,高福的“蒋干盗书”肯定是胤禛和邬思道之前密谋过的,而邬思道告诉高福“就连四爷也不要说(太子密信交给八爷府的事)”,这句话只能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一旦高福不可靠或被逼无奈说出真相,他也只会供出邬思道不会涉及到胤禛。
三、第三次留白
太子二次被废箭在弦上,就在这当口,四爷府管家高无庸用一杯毒酒结果了高福性命,高福临死前还一再要求见邬思道一面,但高无庸不可能放过他。
当夜,邬思道噩梦中惊醒心惊肉跳,来到高福房间发现高福被害,他痛苦说道: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这件事也有一个留白之处,那就是杀高福只是胤禛个人决定的吗?邬思道真的不知道或者真的不想杀高福吗?
笔者认为,此处留白有蹊跷。
高福将太子密信从四爷府中“偷”出交给八爷,再加上他知道四爷派他和狗儿赎《百官行述》的细节,一旦康熙追究起来,那高福将成为胤禛的污点证人,他可以指证胤禛在整个太子二次被废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四阿哥才是太子被废的幕后黑手,八爷和老十三、老十四都只是被利用的工具人罢了。
那么,这样一来, 康熙就会想起八爷在审理刑部冤案时故意诱审肖国兴的事情,他也会给胤禛下一个定论:其心可诛,其心可诛。甚至还会再加一条:邬思道可恶,可杀!
因此,如果邬思道不傻,不论是为了胤禛的前途还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他都会和四阿哥密谋,必须杀掉高福,而且必须做到极致,挫骨扬灰消灭掉他在人世间的一切痕迹。
也幸亏高福是孤儿,不会连累到他的家人,也不会连累到已经远离京城的狗儿和翠儿。
综合整个高福之死的过程,笔者认为其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四阿哥胤禛决定彻底扳倒太子,工具就是手中的太子密信。他先让府里的人侦查到八爷府管家的行踪,然后安排人将高福约到酒楼,言语挑拨引其烦恼,让酒醉的高福和八爷府管家联系上。
当高福陷入八爷的钱色陷阱后,胤禛和邬思道密谋,将太子密信交给高福,上演一出“蒋干盗书”,借八爷和老十四的手废掉太子。
为了消除所有阴谋痕迹,再命高无庸将高福秘密处死,这样胤禛在整个太子被废的过程中就消除了所有嫌疑。
在这个高福版的“蒋干盗书”中四阿哥胤禛的残忍和厚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邬思道看到高福尸体后的痛苦则有些虚伪,以他的智慧他不会不知道高福一旦执行“盗书”计划后的下场。
当然,用现在的眼光看胤禛和邬思道,他们是残忍和虚伪的,但用当时的眼光看,这又是一种斗争的必然选择,胤禛不想自己变成“阿其那”和“塞思黑”,邬思道不想自己被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那就得牺牲坎儿这样的小人物了。
至于为什么电视剧《雍正王朝》把胤禛和邬思道密谋的戏份隐去变成留白,自然也是人物塑造的需要,毕竟胤禛和邬思道在剧中是正面的人设。
这种留白,也更加体现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权谋斗争的残酷性,是一种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值得其他影视剧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