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十首诗(南朝梁元帝小赋两首)
魏晋南北朝的十首诗(南朝梁元帝小赋两首)2、【荡妇秋思赋】这篇小赋以莲起句以莲结尾,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人读者也不觉得是采莲,如果是明写这样采莲,那样采莲,反倒是显得木讷了。读这篇赋,可以领略到,这篇赋语言整饬,首尾周全,换韵频繁,音节谐美。其内容举体小巧轻灵,笔调婉娈多姿,闪现出玲珑剔透、潇洒飘逸之气,也体现了江南的美妙风情。古代的文人雅士写江南风光的作品很多,有唐代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有元代虞集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这些都是写江南景色的名句。在南朝的梁代,很多文人对江南夏日荷花盛开尤为倾心,他们既写荷花,也写美丽的采莲少女,萧绎的这首就是代表作中的佼佼者。这篇辞赋描写了少男少女荡舟采莲的场景。河中的红莲,那淡紫的茎干出于绿水,微风吹来,拂起阵阵波纹。它擎起一团红莲,亭亭玉立,绿色荷叶为其扶枝
赋这种文体,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时期达到了鼎盛,继而涌现了众多写赋的名家高手,比如司马相如、张衡、枚乘、贾谊等人,都曾留下卓越的辞赋篇章。
然而,自经历了魏晋时期,辞赋慢慢趋于沉寂。到了南朝的梁代,辞赋又逐渐开始兴起,但赋风却较以往有所变化。汉代的大赋沿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赋形式,篇章尽显渲染与夸张,而梁代的赋形式新颖,文体以华美繁复著称。今天来欣赏欣赏南朝梁元帝萧绎的两篇辞赋,领略一下南北朝时期,江南水乡的生活情趣。
【译文】遥望江南清远空旷的天空,对着无边无际的荷花层层竟红,碧叶好似卧在水面上,高高的莲蓬乱立在荷叶丛中,楚王在暇时来此游玩,妖艳的美人随行,钓鱼的乐趣暂且不说,也不论萍实的甜美,只看看那来回荡漾的轻船,船上人一起采撷初开的莲花,行船依傍 着斜山转过一道道河湾,到了这静水中就不再前行,于是美人们伸出雪白的皓腕,舞起长长的红袖,坠下耳环,荷叶茂密,茎干毛刺繁多,於是挽起衣袖卷起裙襟,水花飞溅在喧闹的游人中间,可惜弄坏了美人的妆容,暮色已然四合,游人还是流连忘返,晚风使小船儿微微荡漾,美人们有一丝提心吊胆,又惋惜船儿离开了花 丛,歌里唱到:经常听闻芙蕖花可爱,想要采下它做成衣裙,荷叶光滑不会留下针线的痕迹,心事多了就再也无暇熏衣,这千春乐事谁与我一起,只有妾伴随着郎君。
【解析】梁元帝萧绎是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的弟弟。萧绎最初被封为湘东郡王,先后担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着长江中上游。曾做过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五五二年登基做了皇帝,称梁元帝。梁元帝不但治国有方,而且还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这篇《采莲赋》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的文人雅士写江南风光的作品很多,有唐代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有元代虞集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这些都是写江南景色的名句。
在南朝的梁代,很多文人对江南夏日荷花盛开尤为倾心,他们既写荷花,也写美丽的采莲少女,萧绎的这首就是代表作中的佼佼者。
这篇辞赋描写了少男少女荡舟采莲的场景。河中的红莲,那淡紫的茎干出于绿水,微风吹来,拂起阵阵波纹。它擎起一团红莲,亭亭玉立,绿色荷叶为其扶枝。荷叶仿佛一面高大的翠盖,遮盖住绿色的苞蕊。丰硕的苞蕊中,藏着素白的莲子,它那丝丝黄瓣,仿佛轻盈的霓裳羽衣。这时,一群少男少女,轻舟荡桨而来,他们在船中饮着酒。在悠闲快乐的时光里,女子轻启樱桃小口,唱起歌来。展现了一幅江南采莲风景图。
这篇小赋以莲起句以莲结尾,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人读者也不觉得是采莲,如果是明写这样采莲,那样采莲,反倒是显得木讷了。读这篇赋,可以领略到,这篇赋语言整饬,首尾周全,换韵频繁,音节谐美。其内容举体小巧轻灵,笔调婉娈多姿,闪现出玲珑剔透、潇洒飘逸之气,也体现了江南的美妙风情。
2、【荡妇秋思赋】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
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
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
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
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
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
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
坐视带长,转看腰细。
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
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
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
相思相望,路远如何?
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
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已矣哉!
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
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译文】不顾家的浪荡子呀,离开我已经十年,我身居歌楼,自相怜叹。登楼一望,不见浪子归来,只见那远处的云烟萦绕在树林间。空旷平坦的原野尚且望不见,那被重山阻隔的道路还有好几千。水和天相连一起,山与云共一色彩。远处的群山莽莽苍苍,一直和汉水相连,汉水犹如涓涓细流向东流去,望不到尽头。谁又忍心看那悲鸣着飞翔的失群孤雁。从古到今什么地方的秋月不明亮,什么样年月的秋月不明朗?更何况我这个身居娼楼春心荡漾的歌女啊,面对这明亮的秋月却独自一人,怎能不触景伤怀。这时候,白露已经让庭院中蕙草枯萎,台阶上的浓霜已经结满。转眼间我腰儿变细,衣带加长。除明朗的秋月,还有那如绉纱的秋水波纹,似彩绸般的秋云。
天色昏暗,将近黄昏,秋风猛烈地吹,一直吹到汉水的彼岸。贱妾我如同苏惠,编织“回文诗”埋怨丈夫不肯归来,而您却像窦滔样负心地要戍守边塞。我思念你啊,我盼望你。道路遥远,让我怎么办。这时候,我的鬓发如飘蓬,已被秋风吹乱,我心中忧愁转而变成无可奈何的哀叹。愁绪萦绕心头我皱紧了双眉,啼哭久了因擦泪而弄得红粉满脸。
哎呀,秋风劲吹秋叶漫天飞,春花落了只留下春天那满天余辉;美丽的春天虽然迟迟不肯到来但还有再来的时候,远行在外的情人啊,为什么始终看不见你归来的踪影。
【解析】很多人看到荡妇二字,便浮想联翩。在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里所谓的荡妇,并不是以肉事人的娼妇,而是指游子的媳妇。这里的荡子也不是浪荡子,而是游子的意思。因为古代的汉字跟现代的汉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古代单字表示一种事物很多,而现在一个词往往才表达一种事物。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人说疾病,指的是一种病,而在古代,疾是指小病,病才是大病,再比如,孤独,孤是指单独,独则是指一个的意思。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在这篇赋里,梁元帝所写的,是那个时代最常出现的别情。在那样一个时代,相爱而没有婚姻关系的两个人,类似于现世中的同居男女。
萧绎是个才子皇帝,因为他有一只眼睛残疾,所以生理上的缺陷令他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屡屡因为独眼猜忌别人,与人发生不快。他的妻子徐妃徐昭佩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徐娘半老典故里面的那个徐娘。徐娘做事大胆出格,屡屡用化半面妆的方式来讽刺他的一只眼,并且与人私通,将绿帽戴到了身为皇帝的萧绎头上,这真可谓是中国历史最高级别的一顶绿帽。
曾有人说,这篇赋是萧绎为讽刺徐娘而作。但读过通篇,却寻不到丝毫讽刺之情。细细默读,竟可以嗅到一个女子于庭中孑然伫立十年的闺怨。婉转,伤情,令人动容。
萧绎曾写过: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读这句诗的时候,总觉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样。想必她初嫁萧绎时,一定很美。但她性格不羁,尝试夫妻和睦失败,爱已无望时,索性将心向地一掷,画了半面妆讥笑独眼的萧绎。徐昭佩嗜酒,大醉后常常吐在萧绎的衣服上,几千年来的后宫妃子,如此疏狂的,也独她一人了。
徐昭佩是梁朝侍中信武将军的女儿,嫁与湘东王萧绎,萧绎继位时,已生有一子一女,许是夫妻不睦,萧绎即位后,后位空着,也不立她做皇后。
徐昭佩常和宫内失宠的嫔妃一起喝酒,而发现怀孕的宫女,便杀之,后来,她私通他人,忍耐已久的萧绎终于受不了了,借着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给她安了个投毒的罪名,逼她投井自尽,又将她的尸体送回家,曰休妻。
有时想想,萧绎和徐昭佩之间的关系,更像民间的一对不睦夫妻,从半面妆、嗜酒、杀死怀孕的宫女来看,孤绝的境地,是她一手寻来,个性有多辣烈,孤单就有多重,萧绎本罪似乎不多,换做民间的男子,也不能这样一忍再忍,何况一个天子,他还算是豁达。
曾有人说:人的一生,有的错误能犯,有的错误,是不能犯的。她明知,这种方式的报复,一半解决几近癫狂的孤独,一半为激怒他——给天子扣上一顶绿帽子,下场她不是不知道,但此时,她已无视自己的生命了。
任何一个时代的女子,若是与意中人长久离别分居,凄苦之情自是相同的。她们没有能力,没有任何的办法与彼人相见甚至取得联系。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随军战南北,经商走东西,安得知其在何处?托人带信,只有无望的等待,去痴望那根本不可能的回音。
不是每一个女子都能做孟姜女,她们至多能做杞梁妻,看到丈夫的尸体,为之倾出毕生之血泪。但尸体又在何处?她们等待毕生,换来的只是自己的孤老,鸡皮鹤发,一把薄纸,归葬入土。
这是一个女子可以为爱付出的最高境界,一个女子不可能为了一个男人去倾了天下,她能为之倾尽自己的青春荣华也就够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已经全数给与你,夫复何求?况且是你负了她!
男子可以有新欢,他希望有些女子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但女子爱他到死心塌地,不甘心只以过客之身走过他的生命。于是她抱着细小奢望,不惜年月的等待。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不论男子去了哪里,去做什么事情,他都应该觉得自己应是有负于一个远方女子。怜子之心不能尽,纵有万般不得已,让一个爱自己的女子等待十年,皆是过错。
梁元帝笔下,荡子之妇是惨淡的,她几乎可以作为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个典型。她不是众人认为的那样去与别的男子相好,背着荡子重觅新欢,她是在真真切切的等待。
纵然是霜封阶砌,秋叶狂扫,她亦要坐在庭院里,看着那扇尘封经年的门。她要看到他某一日亲自将之开启,她要听到他推门时用往昔的声音唤她的名字。
徐娘确实给梁元帝戴了绿帽子,但这首赋却万万不是讽刺她而作罢。虽然萧绎最后让之死去,但从平日种种可以窥见,萧绎是爱她的。这首赋可能透着一种希冀,希望徐昭佩能够若荡子之妇一般去等候自己。
纵然自己不再将她宠幸,纵然自己已有了千万别的女人。他希望徐娘能够做在房中,静静等着自己归来。但徐娘不是这样的女人,她可以用半面妆讽刺萧绎,她可以从骨子里看不起他自小眇一目。
她有种烈性,不屈服于某个男人,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默默抵触他对她的不公!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诗词歌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