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整个展览呈现123件(套)展品,将北国的粗犷豪放与南国的温和优雅融为一炉,折射出整个时代文化与艺术的激荡与辉煌。其中,有20件(套)文物为首次展出。展览通过对江苏出土的东晋文物、山西出土的北魏平城时代的文物对比展示与阐释,分三个部分按时间脉络对琅琊王司马金龙的一生进行分析,第一章讲述琅琊王的家族,以文物营造南方士族贵族的生活图卷,让帝王州、金粉地建康士族的华贵跃然眼前;第二章则选取鲜卑特有的游牧民族器具,呈现塞北民族的奔放豪迈;第三章展示司马金龙家族的光辉,通过墓中出土的精品文物,遥想琅琊王族的尊贵。时间:2018年12月22日-2019年4月14日地点:南京博物院魏晋南北朝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乱的时代,南北割据,政权更迭,但文化交流活跃,民族融合不衰,虽是乱世,却名士辈出,风流俊逸。展览通过文物几乎再现了琅琊王家族及司马金龙的一生,讲述在不同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以及艺术风格下,5-7世纪南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优质文章~本文共计3125字,阅读仅需6分钟~

正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江南之地,也好展频频。

特别推荐南京博物院的“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展。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

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

时间:2018年12月22日-2019年4月14日

地点:南京博物院

魏晋南北朝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乱的时代,南北割据,政权更迭,但文化交流活跃,民族融合不衰,虽是乱世,却名士辈出,风流俊逸。展览通过文物几乎再现了琅琊王家族及司马金龙的一生,讲述在不同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以及艺术风格下,5-7世纪南北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交融与变革,勾勒出东亚最重要的两座都城——平城和建康间交流互动的画面。

展览通过对江苏出土的东晋文物、山西出土的北魏平城时代的文物对比展示与阐释,分三个部分按时间脉络对琅琊王司马金龙的一生进行分析,第一章讲述琅琊王的家族,以文物营造南方士族贵族的生活图卷,让帝王州、金粉地建康士族的华贵跃然眼前;第二章则选取鲜卑特有的游牧民族器具,呈现塞北民族的奔放豪迈;第三章展示司马金龙家族的光辉,通过墓中出土的精品文物,遥想琅琊王族的尊贵。

整个展览呈现123件(套)展品,将北国的粗犷豪放与南国的温和优雅融为一炉,折射出整个时代文化与艺术的激荡与辉煌。其中,有20件(套)文物为首次展出。

南京博物院艺术馆修缮之后重新对外开放,“南张北溥”也是不容错过的好展。去年冬天冒着小雨去看展,心里也是热乎乎的。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

张大千与溥儒两位先生是活跃于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两位大家。近代以来,对于中国画的改良,张、溥二位先生有别于徐悲鸿先生的借鉴西方绘画,提倡中西合璧,而主张从认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绘画出发,来发展、弘扬中国画艺术。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他们各自确立鲜明的艺术风格,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早在一九三五年,于非闇即在《北京晨报》发表文章,合称二人为“南张北溥”。

看展当时,感慨如斯:行至南京,小雨如酥。一时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博物院亦掩映于枯木寒林之中。像张大千点染枯枝烟云,溥心畬作楼台亭阁,真应景啊。适逢艺术馆修葺一新,重新开放。“南张北溥”绘画作品充溢其间,观者虽寥寥,品者倒津津。张大千的山水小景,点缀人物,妙趣横生。秋林觅句、山中独步、抚松、送行等,皆有可玩味处,不是老顽童,焉能有此手笔乎!

溥心畬,一定要单拎出来细说。作为旧王孙,他身上的王孙公子气多少还弥漫在作品里。传言其曾于西山隐居十年,临摹宋画,出山便一鸣惊人。稗官野史不必考,然溥儒的画总会把你拉进一方旧世界,文人意气,挥斥方遒,继而颓了,散于尘世。可悲可叹,也是时势使然。斯人已去,笔墨渐远,然其思想格局都留在了画作里,隽永。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3)

名称:风神超逸——明代晚期书法作品展

时间:2019年1月20号至5月30号

地点:艺术馆 1楼 25号展厅

明代晚期,党争不断,腐败不堪,但人才辈出、学派蜂起,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启蒙思潮”或“儒学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程朱理学逐渐衰微并异化,陆王心学继续发展,以王艮、何心隐、李贽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出自王学,又越出王学走向民间,重视人生的价值,提升人的生存意义。此外,禅宗思想盛行。从哲学到文学艺术,都表现出了一股空前强烈的解放思潮,出现了一大批重个性、重创新、重主体情感抒发的艺术家,书画艺术以徐渭和董其昌最具代表性。

此二人之外,当时书坛尚有与董其昌并称“晚明四家”的邢侗、米万钟和张瑞图,云间书家莫是龙、陈继儒,篆隶书家赵宦光、宋珏,女性书家邢慈静,明末“三株树”——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以及遗民书家傅山等人,共同铸就了浪漫多元的晚明书风。有意思的是,这一时期的很多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都有很高的书学修养,所作书法个性豪放,又文气十足,落落大方,也明显地受到这股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体现了晚明书风之别样风貌和格调。

本次展览以万历元年(1573)和崇祯末年(1644)为前、后界线,从本院明代书法藏品中遴选精品数十件,以期客观地展现明代后期书法的发展状况、艺术成就和多元并存的书坛生态。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4)

路德维希的艺术课:中国美术馆珍藏作品展

时间:2019年3月16号至6月9号

地点:特展馆3楼11号展厅

彼得·路德维希教授是德国著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和夫人伊蕾娜·路德维希教授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收藏家。几十年来,他们收藏了数千件珍贵的艺术品,又通过捐赠和外借等方式,让这些艺术品在世界各地几十家博物馆找到归宿,为国际文化和艺术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1996年,路德维希夫妇决定在自己丰殷的艺术收藏中,精选82位欧美艺术家包括巴伯洛·毕加索、拉斐尔·卡诺加尔、安塞尔姆·基弗、安迪·沃霍尔等多位欧美现代艺术大师的89件117幅艺术作品赠送给中国美术馆。此次南京博物院“路德维希的艺术课——中国美术馆珍藏作品展”正是将这批世界艺术珍品展示给观众,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份文明与艺术的馈赠。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5)

内府殿本:清代宫廷的出版事业

展览时间:2019年5月中旬至12月中旬

展览地点:特展馆3楼12号展厅

中国自古就重视典籍图书的收藏和知识的传播,历代皇家都收藏了大量的典籍图书。有关典籍的刊刻、鉴别、校勘、抄补、传录、购买、保护以及装帧、题跋、用印等等,都有其悠久的历史。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6)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7)

“内府殿本——清代宫廷的出版事业”对清代收藏的宫廷刻书作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展示了众多清代宫廷内府的著名出版物,如《石渠宝笈》《康熙字典》等。观众在细品经典的同时也将一窥清代宫廷的出版事业状况。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

佛陀·中国:甘肃省博物馆藏早期佛教文物展

时间:2019年3月29日-6月2日

地点:苏州博物馆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次大陆,其创始人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大约公元前后,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后开始了与中国文化长达两千多年的碰撞、交织与融合的过程。甘肃省处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正是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甘肃大地,佛教早披,象法遗迹,遍布全境。在佛教传播史上,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正是在甘肃发端、沉淀并逐步影响中原腹地。本次展览精选了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早期佛教文物,将从一个侧面解读这一历史进程,管中窥豹,以飨观众。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9)

行云剑

剑出龙泉:2019年龙泉宝剑精品展

时间:三月起

地点:浙博孤山馆区精品馆

龙泉是一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净土,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驰誉中外。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0)

龙渊剑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1)

龙渊剑

此次展出的龙泉宝剑,汇集了当代37位铸剑名家的刀剑精品。许多艺术品收藏级别的宝剑是完全按照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是龙泉剑中的精品。相信这次展览一定会给广大观众带来一次鉴赏的绝佳机会。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2)

明 王时敏溪山亭子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馆藏明清仿古山水展

时间:四月起

地点:浙博武林馆区三层书画厅

古人作画,师古和传承是重要命题。“摹仿古人,始乃唯恐不似,既乃唯恐太似。”方薰《山静居画论》一语点破了摹仿从开始的学习到后来的内化,从而实现创作出新意的过程。一定意义上 中国文人画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回到古典、向古典致敬的历史。

在仿古山水画中,画家们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诠释古法,同时表现出对于古法的继承和发展,从而阐发了自己的审美观。本次展览将呈现出明清画家们学习古典又取径各异的艺术风貌。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3)

清 王原祁仿大痴富春山居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4)

水月镜像:怀素·自叙帖摹刻本与风格传衍特展

时间:2019年1月4日-4月28日

地点:台湾大学总图书馆

此次展览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特展系列(七),唐代书法真迹存世较少,怀素的《自叙帖》,可以说是书史上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狂草作品,除台北故宫所藏纸本墨迹长卷外,存世尚有众多摹、临、仿或刻之副本。此次展出多种明清刻帖,结合高清原寸照片、墨迹与当代大型水墨创作,讲述法书典范复制与新生的过程。

春夏秋冬皆入画万紫千红尽成诗(好展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