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被熊孩子欺负的经历吗(你都是如何反击的)
大家有被熊孩子欺负的经历吗(你都是如何反击的)孩子做错事应该承担责任,张先生这话说的的确没问题。那么,听到这话的奶奶又是怎么回应的呢?“我们的孩子都很娇贵,你们的孩子我不敢怎样,但他做错事了就要承担责任。”于是张先生直接把孩子提起来“拎”上楼,查看监控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实从监控里就能看到,孩子拿着玩具枪在张先生的车前乱涂乱画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气愤之余,张先生和记者来到了熊孩子的家里,和他的家里人讨要个说法。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郑州的张先生听到了自家孩子讲,邻居家的熊孩子拿玩具枪将自己的车前盖前乱涂乱画,于是他紧张赶紧跑下了楼看看车况。
下楼后他看到,熊孩子已经把车划了一大片,引擎盖上全是细小的痕迹,虽然痕迹不深,但是需要重新喷漆。
孩子没有道歉,张先生不敢打也不敢骂,于是就找了他们家人评理,结果孩子的家人对他也爱理不理。
于是张先生直接把孩子提起来“拎”上楼,查看监控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从监控里就能看到,孩子拿着玩具枪在张先生的车前乱涂乱画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气愤之余,张先生和记者来到了熊孩子的家里,和他的家里人讨要个说法。
“我们的孩子都很娇贵,你们的孩子我不敢怎样,但他做错事了就要承担责任。”
孩子做错事应该承担责任,张先生这话说的的确没问题。那么,听到这话的奶奶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我们承担责任没错,但是你把孩子吓得大哭,孩子妈妈也因此请了几天的假,这又怎么说?”
在奶奶和张先生的谈话里,奶奶对张先生吓到孩子的“愤怒”,远远大于孩子划伤张先生车的“抱歉”。
局面僵持不下,于是记者给孩子的妈妈打了电话,没想到妈妈的态度比奶奶更加坚决,还要张先生先向孩子道歉。
“他应该给我孩子道个歉,他把我孩子拎到楼上,吓着孩子,还报警,是想抓我孩子吗?”
妈妈似乎认定了张先生欺负她的孩子,说孩子说张先生动手了,但是张先生始终坚持,自己没动过孩子一根手指头,否则他不会站在这里讨个说法,也不会说任何一句话。
当记者问孩子事情的真相,张先生到底有没有动手,孩子拒绝回答:“不想说!”
在最后,孩子的母亲终于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后果,会把张先生的车修到好为止。
这件事引起了评论区很多人的共鸣,
“熊孩子的背后都是熊家长!”
“他还是个孩子,千万别放过他!”
“我也遇到过很多熊孩子,每次都是着急上火!”
“抓起来一顿打才好呢。”
熊孩子的存在大概十分让人头疼,他们破坏力强,并且不讲道理,爱吵闹,也爱耍赖,知乎上、百度上也常有类似“碰到熊孩子怎么办?”的问题。
中国有句话叫“以和为贵”,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忍气吞声,也不代表我们没有任何行动。
“熊孩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且难以解决的问题,遇到了熊孩子、熊家长,我们该怎么办呢?
面对着熊孩子,或许我们可以牢记这三点,做到身心平衡,不会做出冲动的行动。
遇到熊孩子,先默念几个口诀
1、暂停几秒—稳住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在公共场所时,旁边有孩子大声吵闹,踢我们椅子;或者是认识的熊孩子欺负我们的孩子,毁了我们家的贵重物品,来我们家里乱翻东西,乱拿东西……
这一系列不礼貌的行为,往往会让我们怒火中烧,甚至会让我们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给了不讲理的人一个耍赖的机会。
或许大家还记得之前四川遂宁公交车上男人暴打熊孩子的新闻,一个小男孩在车厢里频繁试探性的用脚踹另外一名男乘客,结果让人抡起来一顿揍。
虽然孩子的动作不礼貌,但是男乘客的行为也是过激的。
而这件事情,最终也以“男孩医院治疗,男乘客15日拘留且罚款”画下了句号。
但是,熊孩子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你生气的样子”,我们与其用这些时间生气,不如用这些时间想想如何更好的应对。
2、正面表达—直面熊孩子
熊孩子除了“熊”的属性,还有“孩子”的属性。
好奇、破坏、恶作剧,孩子那些讨人厌行为的出发点,是他们生来就有的探索欲。
于是,在孩童时期,他们的世界观、是非观还未完全形成,这种欲望的实现方式就成了我们讨厌的:吵闹,恶作剧,搞破坏……
在遇到熊孩子时,或许我们也会碰到很多熊家长。在熊孩子接收到的教育里,没有做错事要道歉的做法,他自然而然也不会觉得这是错的,只是好玩、兴奋。
所以,我们在遇到熊孩子时需要坚定表达,我们可以告诉他什么是对错。
比如:
孩子乱翻别人东西,我们说:“来别人家,是不能随便碰别人东西的,要先经过别人同意。”
孩子搞破坏,我们说:“你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是需要向别人道歉,说声对不起的。”
熊孩子一次次惹人生气的背后,是对行为界限的模糊,直接告诉他什么是错误的做法,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是很重要的。
3、坚定维权—直面家长
有时候熊孩子做的太过分了,治标也治本的办法,可以是先“搞定熊孩子的家长”。
如果熊孩子损坏了我们的物品,弄坏了我们的东西,我们需要和对方父母明说赔偿,用事实来讲道理,而不是对孩子泄气。
无论大人有没有对孩子动手,在熊孩子的父母看来,这也是对熊孩子的一种伤害,也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维权的难度。
在日本的2CH论坛上,有一位网友讲了一个关于熊孩子的事,被网友戏称真是太解恨了,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
因为外婆过世办丧事,住得较远的亲戚就借住他的家中。其中一位表妹的三儿子熊心大发,竟然偷偷跑到他特意上锁的房间里,并把里面多年的收藏品,包括模型、手办、游戏、DVD以及漫画全部毁坏。
他气得几欲晕倒,一怒之下要求表妹一家全额赔偿。
详细清算过后,向熊孩子一家提出了至少314万日元的高额赔偿金,熊孩子的妈听到立刻抓狂,开始耍赖撒泼,还扬言要告受害人诈欺:
“小孩子不懂事而已,怎么可以要求这么多金额!哪值这么多钱!”
面对质疑,他打开了亚马逊购物站,把损失的宅物价格一件一件报价给他的表妹听。
亲眼见识到每件物品的高昂价格后,表妹总算闭嘴了。
其实这些还并不包括受害人被果汁泼到的绝版工具书以及沙发清洗费,不然求偿金额更高。
最后还是表妹的父母出面,看到房间被破坏的惨状向他道歉,并帮熊孩子一家代垫了4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万元)的赔偿金才算解决这件事。
平时保存好自己物品的票据也是挺有必要的,能让熊孩子的家长立刻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再放肆。
在网上也曾看过有人分享过一个故事,碰上不讲理的熊孩子和熊家长,直接带着他们去门店清算才是最有用的。
我们碰到熊孩子或许已经不够愉快,要是我们的孩子碰到熊孩子,被欺负了,和他们产生矛盾了,我们该不该反击呢?
熊孩子和自家孩子有矛盾,
我们应不应该反击?
其实,如果生气了就跟熊孩子动手,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父母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做好“社交方法的传递”,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孩子将会从你的一言一行中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遇到不讲理的人怎么办,和别人闹矛盾了怎么处理,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等等问题,这都是以后孩子为人处世的启蒙。
1、保证安全
也就是保证产生矛盾的两个孩子双方都安全,不必打回去,但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跟人动手,不解决任何问题,更何况对方还是一个年幼的孩子,虽然十分顽皮,但打人终究是解决不了问题。
上海的一家学校门口,就曾出现这样的场面。
原本只是两个孩子在嬉戏打闹,结果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认为孩子受欺负了,抡起巴掌就打了另一个孩子。
结果这一幕被另一个孩子的父亲看到了,怒火中烧,两个成年人居然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打起来了。
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闹情绪了可以用武力解决,那么他以后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第一时间也会想用暴力来解决。
所以小七老师的建议是,保证安全是最重要的。
2、安抚孩子的情绪
我们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描述一下整个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获得孩子的认同。
在孩子描述的时候,我们需要安静的倾听,时不时发出疑问:
“宝宝你现在是什么感受?是谁打了你?为什么打你呢?旁边都有谁呀?他的爸妈怎么说的?有没有人帮你?”
给足他足够的时间,弄清楚事情的经过,我们再重新描述一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妈妈很爱你,你不用害怕,我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
安抚孩子的情绪之后,我们再询问孩子需不需要帮助。
3、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在询问了孩子的感受之后,我们就可以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很多时候,是我们大人定义了谁是受害者,可能我们的孩子跟别人玩,只是被推了一下,孩子觉得无所谓。因为在幼儿园,你推我我推你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但如果孩子认真的点点头,说他需要帮助,那我们就提供帮助,不是直接替孩子出头、出气,这不是一个好的榜样。
我们可以用成年人的方式去解决,找对方的父母讲道理。
接着,我们就要教孩子自我防卫,比如以后不要和这个小朋友玩,他会欺负你,假如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再过来欺负你,你就可以大声的叫喊,很凶的震慑他,然后离开他在的地方。
平时,我们也可以在家和孩子多演练几遍“当孩子遇到熊孩子”的场景,排练的多了,孩子自己也会知道下次该怎么做了。
好啦,快用小七老师的办法试一下吧!
关于育儿,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
没关系,小七老师一直关注家长们的需求
我们将不断推出能解决大家育儿问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