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游记中李世民的真实身份(唐王李世民本来尊崇道教的)

西游记中李世民的真实身份(唐王李世民本来尊崇道教的)当然这是虚构,但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唐王李世民从内心深处还是应该对当年的行为有愧的。起码作者吴承恩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西天取经很大程度上是唐王李世民自己的意愿,当然也是为了普度众生。为了超度那些死在自己刀下的亡魂,李世民让玄奘历尽艰险西天取经,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并且在位期间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仅对得起天下百姓,也对得起地下的亡魂。在人间留下了千秋美名,就是不知道在地府,人们,不“鬼们”,是怎么评价他的?幸好魏征在阴间有“熟人”:酆都判官催珪,原先此人与魏征有八拜之交,现在地府掌管生死簿。李世民“临行”前,魏征给他的“熟人”崔判官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定放李世民回来。结果崔判官很给面子,改动了生死簿,给李世民多加了二十年阳寿,重回人间继续做皇帝。李世民“重生”之后,就一心想超度地府那些冤魂,一直苦于没有办法。这时候,高僧唐僧(玄奘)就出场了。再加上“观音显象化金蝉”,更加坚定了唐王李世民对西天真经的

若论古今最好看的小说是什么,估计好多人都会说是《西游记》。因为它写得太“好玩”了。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爱不释手,适合所有人的口味。这就表明,不管什么样的人,内心都有热爱“浪漫主义”的情愫。

西游记中李世民的真实身份(唐王李世民本来尊崇道教的)(1)

《西游记》是历史上第一次用超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几乎把所有人们能想象到的,都糅合在了一起的一部著作:佛道儒、人神鬼、天地人、妖兽怪等等。它打融化人们被禁锢几千年的思想,开阔了认识。使人脑洞大开,浮想联翩。这可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啊,尤其在早期的时候。可能搁现代,这种感觉有些淡了。可是小编要说的是,即便是这样一部奇幻的作品,也是有历史背景的。

西游记中李世民的真实身份(唐王李世民本来尊崇道教的)(2)

那么《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那就是唐王李世民派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边就存在许多疑问。比如,李世民本来崇尚道教,为什么要让唐僧费尽周折去西天取经呢?取经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的“普度众生”,还是另有隐情呢?李世民和唐僧二人,谁最想得到真经?唐僧西天取经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吗?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就是一部玄幻小说,能有什么历史?你错了!历史真相往往就存在于人们人们认为虚幻的地方,真正的历史书中并非“真相”,那只是一个参考而已。所以,有学者说:“历史就像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装扮起来,涂抹起来”。这话也被不少人认同,因为它是有道理的。再说,历史本来就是为了告诉后人一个道理,并没有真相。

西游记中李世民的真实身份(唐王李世民本来尊崇道教的)(3)

我们都知道唐初的“玄武门之变”。此事变之后,李世民才当上了皇帝,太子本是他的哥哥李建成。只因李世民军功卓著,很有才能,不甘居于哥哥之下,才有了那次事变。而历史的记载却是太子李建成有很多污点,比如能力低下、慌银好色、银乱后宫等,李世民才发动了那次事变。之后唐高祖李渊又废掉了李建成的太子头衔,还判了罪,立李世民为太子。这样李世民上位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西游记中李世民的真实身份(唐王李世民本来尊崇道教的)(4)

宣武门

其实《西游记》的历史背景就是隐含了这段历史的。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说的是唐王李世民到地府参观了一圈,见到了当年“宣武门之变”的时候死在他刀下的冤魂,当然还有他父亲李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等人,个个都向他索命,李世民很害怕。又听阎王说:“这些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什么意思?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些冤魂都是“枉死”的,也就是没有寿终的,这些人将永远待在地府,不能投胎,就等着有一天李世民来了好找他算账呢!听了阎王的介绍,李世民几乎瘫倒在地。

西游记中李世民的真实身份(唐王李世民本来尊崇道教的)(5)

幸好魏征在阴间有“熟人”:酆都判官催珪,原先此人与魏征有八拜之交,现在地府掌管生死簿。李世民“临行”前,魏征给他的“熟人”崔判官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定放李世民回来。结果崔判官很给面子,改动了生死簿,给李世民多加了二十年阳寿,重回人间继续做皇帝。李世民“重生”之后,就一心想超度地府那些冤魂,一直苦于没有办法。这时候,高僧唐僧(玄奘)就出场了。再加上“观音显象化金蝉”,更加坚定了唐王李世民对西天真经的向往。才有了后面西天路上的故事。

西游记中李世民的真实身份(唐王李世民本来尊崇道教的)(6)

当然这是虚构,但是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唐王李世民从内心深处还是应该对当年的行为有愧的。起码作者吴承恩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西天取经很大程度上是唐王李世民自己的意愿,当然也是为了普度众生。为了超度那些死在自己刀下的亡魂,李世民让玄奘历尽艰险西天取经,用了十四年的时间。并且在位期间开创了大唐盛世。不仅对得起天下百姓,也对得起地下的亡魂。在人间留下了千秋美名,就是不知道在地府,人们,不“鬼们”,是怎么评价他的?

文/张超杰

(简短小文,有感而发;只言片语,定有不足。道不尽沧桑历史,写不完兴衰长歌。旨在抛出砖石,引来无暇美玉。敬请留下您的文明评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