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因为夜空中看到的大部分星辰,其实都是会发光的恒星。这些恒星距离地球可以说是非常遥远,动辄就是几十上百,甚至上万光年。比如半人马座的阿尔法星,是除了太阳之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即便如此两者之间的距离大概也有4.24光年左右。这时候你的心里是否也会有所疑问,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一个人的生死祸福会跟天上的星辰有什么联系吗?这种说法未免也太牵强了。那么这种观测的方式到底有没有根据可言,如果有的话,可信度又有多少?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人在黑夜里抬头仰望星空,眉头紧锁,露出一副仔细思索的表情。然后低头掐指一算,就知道谁谁谁命不久矣,或者预言天下即将大乱。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1)

“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主公可速致书袁绍,求其相助。”

这是《三国演义》原著中的一个桥段,当时孙坚正在率兵攻打刘表,而刘表手下的一位谋士,则通过夜观天象的手段,成功推断出了孙坚必然会阵亡于此。

即使在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以及民间传说当中,懂得夜观天象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司马懿,还有后来的刘伯温等等,这些人总是能够通过对夜空中星辰的观测,来判断其他人的命运,甚至是整个天下的命运。

也正因如此,所以每当说起夜观天象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往往非常玄秘,尤其是在那些传的神乎其神的故事当中,能够夜观天象者往往都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预知能力。无论有什么事情,总是喜欢先抬头看看天空,然后自己一番推敲,最终胸有成竹的说出一个答案。

那么这种观测的方式到底有没有根据可言,如果有的话,可信度又有多少?

人的命运和夜空中的星辰是否有所联系?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2)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一个人在黑夜里抬头仰望星空,眉头紧锁,露出一副仔细思索的表情。然后低头掐指一算,就知道谁谁谁命不久矣,或者预言天下即将大乱。

这时候你的心里是否也会有所疑问,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一个人的生死祸福会跟天上的星辰有什么联系吗?这种说法未免也太牵强了。

因为夜空中看到的大部分星辰,其实都是会发光的恒星。这些恒星距离地球可以说是非常遥远,动辄就是几十上百,甚至上万光年。比如半人马座的阿尔法星,是除了太阳之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即便如此两者之间的距离大概也有4.24光年左右。

也就是说,从地球上看到的星光其实都是许多年以前射出来的光束,甚至可能是几万年前的光芒。可是一个人的寿命却最多只有百年时光,当那些天体发出这道光束的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可能还没有形成。

所以说让那些存在了无数年的恒星去对应一个人的命运,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明显是风马牛不相及,毕竟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过于悬殊。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3)

当然,古时候那些懂得夜观天象的人并不只是观测恒星,同时也会观察流星。就像三国演义中关羽兵败被杀之后,诸葛亮就说过这样一句话:

“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意思也就是说他看见有一颗非常耀眼的流星,坠落在了荆州那一块地方,并且根据这件事情推断出了关羽的死亡。这种说法初听起来似乎的确有迹可循,但若是仔细分析起来,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据天文气象台观测,地球上每一天都会降落几十万颗流星,光是能够让人肉眼可见的就有几千颗。 如果说每当看到一颗耀眼的流星坠落,天下就会有一位闻名天下的大将去世,那么恐怕不出一天的功夫,三国时期的大将便会死伤殆尽。

由此也就可以逆向推导出夜观天象断人生死的说法,其实并不靠谱,最多只是故事中的一些传闻而已,没有事实和科学的依据。

那么如此说来,古人夜观天象就没有一点依据了吗?倒也不是,因为夜观天象也不是纯粹的迷信,只是没有传说中这么神乎其神。

夜观天象的本质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4)

事实上从本质上来看,“星象学”和“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等学术一样,都是来源于史前时代,人们对于天体运行规律的观测。

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推演大地上的节气和季节变化,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

例如几大行星的相冲与相合、月亮的盈缺、彗星的出现和消失,以及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流星的一闪即逝,甚至连新星的爆发,还有日月的交食与极光现象等等,都属于天文观测的范围之内。

比如《鹖冠子》书上记载: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是一部4000年前的古籍,集中记载这几句话是以黄昏时光在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当时的时令季节,即使现在看起来也是非常有科学依据性的。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推断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或者干旱或者风雨,亦或是大雾大雪等等,从而针对当时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尤其是在古时候行军打仗时,这种天象观测更是非常有必要,一旦出现任何纰漏,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战局。而且在古代战争史上,也有许多借助天气之利打胜仗的例子,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就是指的天气或者当时的季节是否对自己有利。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5)

而对于这方面的观测和记录,古代文献中也同样有所提及。例如《尚书·洪范》中就曾经提到过:“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书中所提到的箕星和毕星,都是古代天文学家对于星辰的命名,其中箕星就是东方青龙星宿中的最后一颗星辰,隶属28星宿之一。同时这也证明了,中国古时候的确可以通过对星辰轨迹的观测,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地球上的节气和气候变化。

不过这种观测方式又与推断天下大事有何关系?就像《三国演义》第102回中提到的那样,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率兵攻打曹魏,笑呵呵地对皇帝说:

“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难道说古时候真的有能人异士,能够通过夜空中天体的运行变化,来推算当下的天下局势吗?其实这里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同样没有这么神乎其神。

因为在古时候引发天下形势大变的原因有很多,帝王的统治能力是一方面,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国之计在于君,封建时代时帝王的品性和行为,确实对整个天下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但是除了这条主观因素之外,自然气候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制约条件。因为在各方面生产力都相对落后的古代,如果出现连年自然灾害的情况,天下就很容易发生动乱。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6)

例如有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后期之所以会灭亡的这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赶上了小冰河时代,导致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朝廷一度陷入了兵荒马乱的状态。对于这一点,的确有迹可循,如史料记载明末的万历至崇祯年间,基本上每一年都有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仅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水灾、旱灾、雪灾、蝗灾,一些地区还发生地震。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明朝全国各地民不聊生,起义军四处横行,最终覆灭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然而,在这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也的确可以通过对天文和星象的观测,以及以往经验的积累,提前做出一定程度上的预测。即使是现代的天文学家,也是在以同样的方式观测着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只是手段比古时候更加高明。

但是在古代,要想真正通过天文观测得出准确结论,对推算者的观测能力要求就非常高了,非一般人力所能及。毕竟天体的运行周期动辄就是几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一次,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够积累出来的经验。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7)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古代专门研究天文气象的官员,也就是所谓的天官,大多数都是一代传一代的家族事业,即使朝代更迭,新兴朝代的统治者,也会派人把以往的资料都找出来以供后世钻研。

因此,在古时候每当天下即将有大事发生的时候,这些天官的话,多少还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但是与此同时,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故意造谣的说法,那些事情中掺杂着太多的人为性因素。就像秦始皇在位时天降陨石,上面刻着一些文字,这件事情很明显不可能是自然形成,而是有人刻意为之。

当时的人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给人们内心中造成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像这样故意捏造某种事实对外宣扬天生异象的做法,应该属于古人打心理战的范畴,是一种造势的手段。毕竟封建时代的普通百姓对天文的认知不够科学,很容易相信一些天意之类的说法,从而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思想力量。

总而言之,古时候很多夜观天象得出的结论,其实往往都是真假参半,很多事情中都存在着解释不通的疑点。而且据很多历史研究者推算,古籍中记载的很多特殊天文现象,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时间点其实并没有那么吻合,完全是经过后世之人的人为加工,两者之间才出现了非常紧密的联系。

有什么依据(到底有没有依据)(8)

事实上说到最后,古人夜观天象如果只是推测气候和自然规律,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也的确可以通过一些间接性的推演,对天下形势做出一些预测。但若是涉及到一些个人命运和天意之类的说法,那么便有故作玄虚之意了。

因此我们今天在看书中或者电视剧中那些夜观天象,掐指一算的桥段之时,就只将其当做一段故事看就好,不必对此太过较真。毕竟自古以来故事里的事皆不可尽信,任何事情都要客观理性地对待,若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尽量以科学和事实作为依据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以古鉴今,也同样可以用现代的知识来验证古时候的传说。

结语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足以引起人们的好奇,有些是虚无缥缈的传说,有些是未知领域的空白,总之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难免会生出好奇之心。况且古往今来上下几千年的时间,也的确积攒了不少秘闻的往事,就像夜观天象这件事情一样,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外纱,使人忍不住想要将其揭开。

或许有人觉得研究这些东西非常无聊,但是如果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研究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毕竟人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色彩来点缀,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其实正是一抹非常绚烂的色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