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

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笔者始终认为肩垫的主要作用是使左肩在演奏中保持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而这种安静的状态是左手技巧的准确性及右手运弓发音的最大依靠。凭借左肩的安静可形成双手运动的合理组合关系,依靠左肩的合理用力可使双手获得对乐器更有效率,更松弛的控制。但若能够解决好肩膀及持琴的问题,则肩垫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它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了。 稳固的承托支点可以通过下愕和锁骨这两个关节的合理运用来找到。我们试着让双脚自然站立,脚尖向前,双肩自然放松,把头转向左侧方向。这个时候我们量一下锁骨和下颚之间的距离是多和无与少,一般在7至10厘米左右,而琴身加上腮托的高度一般在六七厘米左右。似乎正合适,但大多数人不用肩垫根本夹不住琴,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其一是琴头的方向。大多数人在持琴时琴头的方向是对着身体的前方,或是与左脚尖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琴头较为偏向身体的右侧。这样的持琴给演奏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一是影响了左手的音

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1)

小提琴持琴与肩垫

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2)

在小提琴演奏中,肩垫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已被大多数演奏者所接受。尤其是初学小提琴者,可以依赖肩垫的帮助放松左肩,找到合理的承托支点,把左手释放出来。也由于承托支点的稳固,给右手的运弓提供了平稳运行的平面。肩垫成为了左右手技术动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习惯了使用肩垫的演奏者一旦失去了它,可能连最简单的技术动作都完成不了,它实在太重要了。

早期人们演奏小提琴是不使用肩垫的。那时别说肩垫,连腮托都没有。指板也很短,大概只有三、四个把位的长度。提琴制作家维奥姆对小提琴的音梁和指板作了改良,延伸了指板的长度,帕格尼尼的技艺才有了发挥的舞台。从以前保存下来的文字和图片的记载中,帕格尼尼的演奏是不用肩垫的,也不用腮托。他把琴放在肩膀上,用左手轻轻托住,就开始他那令人瞳目结舌的表演,手指在指板上快速地翻飞游走,犹如跳跃的精灵。他魔鬼般的技巧总能轻易的征服观众,让所有的同行为之惊叹。现代的技术大师们又有谁能在不借助任何辅助设备的帮助下完成一首帕格尼尼的作品呢?

腮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不可或缺的了,而肩垫呢,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其实还是希望能把它摘去。一来是省事,二来是长期使用肩垫的支脚会磨损琴的漆面。几乎每个演奏者都在追求一种自由的、随心所欲的演奏状态,肩垫的去除似乎证明自己向这种状态更迈进了一步。当然,是否使用肩垫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技术问题。有主张用的,有主张不用的,还有的主张因人而异,根据各人不同的生理条件作出选择。笔者认为肩垫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左肩的紧张,但若在演奏过程中左肩能够找到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则肩垫可用可不用。海菲斯不用肩垫也能做到这一点。尽管有人可能不喜欢他的音乐处理,但在纯技术领域中确实无人能出其右,他在对乐器的控制上所达到的高度是举世公认的。海菲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与他良好持琴有很大关系。那让我们来看看他持琴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吧。

持琴的重要性似乎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其实它是所有小提琴技术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规范而合理的持琴可以使琴头和琴身的角度在双手不断的运动中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而这种稳定又对所有的技术动作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我们看到海菲斯在持琴时没有任何耸肩的动作,在演奏的过程中他的肩膀始终是保持安静的,即使在演奏难度很高的片段时,他的肩膀、琴头和琴身的角度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的稳定。他的精确的音准和无与伦比的美妙音色都在这种稳定的支持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稳固的承托支点可以通过下愕和锁骨这两个关节的合理运用来找到。我们试着让双脚自然站立,脚尖向前,双肩自然放松,把头转向左侧方向。这个时候我们量一下锁骨和下颚之间的距离是多和无与少,一般在7至10厘米左右,而琴身加上腮托的高度一般在六七厘米左右。似乎正合适,但大多数人不用肩垫根本夹不住琴,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其一是琴头的方向。大多数人在持琴时琴头的方向是对着身体的前方,或是与左脚尖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琴头较为偏向身体的右侧。这样的持琴给演奏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一是影响了左手的音准,因为琴头越向右,往高把位换把时手肘左右摆动的幅度越大,在第九第十把位时手肘甚至紧贴身体。大臂和手肘过于狭小的活动空间使人在演奏时多了很多顾虑,人为增加了很多调整的动作,如换把时耸肩等等。另外右手的运弓也会受限制,琴头偏向右侧会导致右肩为了保持弓子的垂直运行而不得不往后收或向上提。肩膀如果不能保持自然下放和安静的状态,对音色、音量以及运弓的灵活性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妨碍,长此以往甚至会得关节炎等职业病。许多中老年的演奏者在拉琴时会感到肩与大臂的连接处有如针扎般的疼痛,或手腕酸楚无力等状况,这其实都是由于肩膀的不合理状态引起了其它部位的不合理用力而导致的。我们试着用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把琴头的方向向左方打开,把琴头指向身体的左侧。左脚尖如指向前方,则琴头的方向可调整到与左脚尖形成一个90的角度。琴头处于这个角度似乎是被大多数教学原则所禁止的,而在这里,我们尝试着来探讨它的合理性。

首先的顾虑当然是持琴问题,怕琴会夹不稳。解决的办法是我们可以把头部转向左侧夹琴,颈部的转动可以缩短下颚与锁骨的距离,使承托支点更加稳固。另外的顾虑是担心琴头偏的太开会影响弓子垂直运行的轨道,但这种情况恰恰不会发生。因为琴头的偏左及颈部的左侧转动可以使我们在演奏中双肩自然下放并向身体内侧收拢,双臂的控制范围可以得到有效的延伸,弓尖部分变得更容易控制。左手也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往高把位换把时手肘左右摆动的幅度会大为缩短,增加了左臂的机动能力,准确性也会有所提高。还有一种不同观点是,颈部的左侧转动会造成紧张。问题是,适当而合理的局部用力不但不会妨碍演奏,相反,帮助会很大。那种全身都松软得接近睡眠状态的演奏法又有多大的合理性呢?当然,我们的双手应该也必须保持一种相对松弛的手形,双手越松,我们就能得到越好的控制。这似乎与声乐的发声方法类似,歌唱家演唱时靠声带发音,但声带是松弛的,被的,依靠腹部、胸腔等其它部位的发力使声带形成一种带有张力的共鸣而发声。弦乐演奏的发音方法也有相同之处。我们通过双手来演奏,力量通过双手释放出来,但发力的部位不在双手,在身体的其它地方。下颚与锁骨的支点是演奏动作组合中最重要的支点之一,适度用力以保持这个支点的稳定是完全有必要的。当然,肩膀是不能往上拱起用力的,相反,肩膀向下方轻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加上下颚的配合会使持琴的支点更稳定。当肩膀向下压时会有一种把力量放在肩脾骨部位的感觉,大臂也会有一种沉重感,但奇怪的是手指却变轻了,变得更灵活,音准会更精确,揉弦更富于变化,尤其重要的是,这对发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众所周知,弓弦关系是演奏中最难协调、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组合。所有的演奏理论归根到底都是要使弓弦关系得到改善。小提琴是歌唱性的乐器,发音不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然了。我们练长弓的弓法练习时都在追求一种自然而松弛的音色,即用弓子自身的重量去发音。但在实际演奏中我们往往无法获得我们在弓法练习中的音色,为什么?笔者认为其问题也出在持琴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把一个球状物体放在桌子上,要使它放得稳,前提有二:一是桌面平整;二是地面平整。其中一方不安定,产生倾斜或波动,桌面的物体也必然会受干扰。肩膀犹如地面,而琴是桌面,琴身的角度越接近于水平,则弓子和手臂的重量会下放的越充分,越自然。如果琴面倾侧的角度过大,右手在运弓时就需人为的向左侧用力,在用力不自然的情况下,又要追求宏大的音量,这种时候声音只能是压出来或是捏出来,效果当然不会好。所以,当我们在训练手臂重量的自然下放,追求一种松弛通透的发音时,琴面角度尽量接近于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肩膀的下压式持琴正好可以做到这一点,配合身体适当的后仰,能够在演奏中使琴面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水平的角度,而最直接的好处是右手在运动当中可以使弓弦的接触点保持高度的稳定,音色及音量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笔者始终认为肩垫的主要作用是使左肩在演奏中保持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而这种安静的状态是左手技巧的准确性及右手运弓发音的最大依靠。凭借左肩的安静可形成双手运动的合理组合关系,依靠左肩的合理用力可使双手获得对乐器更有效率,更松弛的控制。但若能够解决好肩膀及持琴的问题,则肩垫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它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了。

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小提琴怎样持琴与怎样肩垫)(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