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技师学院聂校长(中山市技师学院郑家恒)
中山市技师学院聂校长(中山市技师学院郑家恒)进入“风口”上的行业,成功取得多项专利中山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技能人才的培育,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此,中山市技师学院建立了成熟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140家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共筹建6个产教联盟。当时,郑家恒在学校的推荐下,来到中山市立威电器有限公司进行工作实践。100多米的生产线,郑家恒就先从最基础的打螺丝开始做起。虽然工作看似枯燥无聊,但是他没有放过每一次学习进步的机会。每次上班前下班后,他都利用零碎时间请教工厂里的老师傅各种问题。“师傅们都很忙,如果你不主动提问,别人想不起来要教你。”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3个月的实习结束后,郑家恒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这个年轻人做事聪明、踏实又细心,是可造之才。”部门领导甚至还主动发出了邀请,“下次放假随时欢迎你再来实习!”而这次实习也为郑家恒建立了自信心,明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相信我可以做得
一笔一画,产品线条在屏幕上灵动浮现;一次一次,在无数次测试中探索创新之路……至今,郑家恒还能回忆起,刚刚迈入中山市技师学院的自己。青涩懵懂,带着青年对未来的迷茫。9年过去,现在,郑家恒已经成为技能领域独当一面的创新人才,就职于太康精密(中山)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产品开发工程师,并研发出多款专利产品。谈及当初的选择,他毫不后悔。“学好一门技能,足以改变人生。我相信这是最适合我的选择。”
中山市技师学院优秀毕业生郑家恒。
一次实习,找到人生的方向
2013年,郑家恒结束了中考。虽然分数远高于普通高中,但因为对机器感兴趣,他选择进入中山市技师学院,就读数控专业。入学之后,中山市技师学院丰富的社团文化、多元的学习课程、融洽的师生氛围,迅速吸引了郑家恒。但与此同时,他的内心经常感到迷茫,“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直到一次实习,彻底改变了他。
当时,郑家恒在学校的推荐下,来到中山市立威电器有限公司进行工作实践。100多米的生产线,郑家恒就先从最基础的打螺丝开始做起。虽然工作看似枯燥无聊,但是他没有放过每一次学习进步的机会。每次上班前下班后,他都利用零碎时间请教工厂里的老师傅各种问题。“师傅们都很忙,如果你不主动提问,别人想不起来要教你。”
努力从来不会被辜负。3个月的实习结束后,郑家恒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好评——“这个年轻人做事聪明、踏实又细心,是可造之才。”部门领导甚至还主动发出了邀请,“下次放假随时欢迎你再来实习!”而这次实习也为郑家恒建立了自信心,明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未来可以在技术创新方面深入钻研。”直到毕业前,郑家恒在6家企业进行了实习,培养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靠实习工资赚取了自己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
作为中山市技师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毕业之后,凭借优秀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郑家恒收获了多家企业抛来的绣球,最终入职了太康精密(中山)有限公司。“扎实的专业技能,就是求职最好的敲门砖。”
中山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技能人才的培育,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此,中山市技师学院建立了成熟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140家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共筹建6个产教联盟。
进入“风口”上的行业,成功取得多项专利
入职之后,郑家恒在公司积极参与研发,取得了多项专利产品。其中,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款电动车的组装式电连接器。“最初客户找到我们,说希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于是,我们就从最贵的零件着手,将车件替换成冲压件,使其仍符合大电流的规格。”团队针对产品进行修改、开模、打样确认,生产成本缩减将近1/3,成功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谈到研发的心得,郑家恒提到一个关键点——“我们不是为了研发而研发,而是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以及产品的实际来进行设计,这样的研发才具有应用价值。”一款产品的开发涉及设计、生产、追踪、运维等流程,产品开发部门需要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品保部门、销售部门进行通力合作,最终才能推出一款成功的产品。
郑家恒提到,在校期间,很多小组作业都需要与同学共同完成。“这很好地培养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果说技能是一块‘敲门砖’,那么善于沟通、良好合作的能力就是我在行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当下,不少行业都受到了疫情冲击,产值有所下滑。但郑家恒所处的电子配件行业却是蒸蒸日上。这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更多依赖于电子产品进行工作学习有关,电子配件领域成为了疫情下的行业“风口”。近年来,太康精密(中山)有限公司不断转型升级,订单稳步增长,并在今年正式上市,郑家恒也从入职的产品开发工程师助理晋升为产品开发工程师,薪资涨了一倍多。
郑家恒表示,现在就业市场上极其缺少高技能人才。“将一门技能研究透,就能成为企业抢着要的人才。我希望师弟师妹们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工作中主动承担责任,勇于展现自己。这也是我工作4年来最大的体会。”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蒋松荣
【作者】 苏芷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