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师竟然收藏了这么美丽的画:这位老先生九十多岁时 还是这么一心一意的花痴
中原大师竟然收藏了这么美丽的画:这位老先生九十多岁时 还是这么一心一意的花痴34年岁时,他画《白梅图卷》,84岁的黄宾虹在画上题词:“宋元士大夫纯以书法入画,平寿(于希宁的字)有道,深明篆刻,此帧得古籀(大篆)遗意矣。 ” 这是大师点拨法门,画梅“纯以书法入画” 犹嫌不足,还要有金石味道 才能登堂入室。31岁,为老师黄宾虹刻“黄山予向”、 “黄宾虹之玺”的印章。北宋 赵佶《腊梅山禽图》轴于希宁写梅,有一股金石气,因为他在金石篆刻上头,下过苦功。当年,老先生还是二十出头的后生,以同乡前辈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为蓝本,临刻过几百方秦汉印。同时研习瓦当、封泥、钟鼎款识、碑额刻石,又学邓石如、吴昌硕及西泠八家。
于希宁
老先生爱梅,爱得专心。
老先生活了95岁,画了70多年梅花,从画梅起步,因画梅成名,平生最后一幅作品叫《寒香》,不消说,还是梅花。
历来画梅的人极多,识画的人说,画梅,靠的是画者肚里学问和胸中气象,确切的说,是写梅而不是画梅。
北宋 赵佶《腊梅山禽图》轴
于希宁写梅,有一股金石气,因为他在金石篆刻上头,下过苦功。
当年,老先生还是二十出头的后生,以同乡前辈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为蓝本,临刻过几百方秦汉印。同时研习瓦当、封泥、钟鼎款识、碑额刻石,又学邓石如、吴昌硕及西泠八家。
31岁,为老师黄宾虹刻“黄山予向”、 “黄宾虹之玺”的印章。
34年岁时,他画《白梅图卷》,84岁的黄宾虹在画上题词:“宋元士大夫纯以书法入画,平寿(于希宁的字)有道,深明篆刻,此帧得古籀(大篆)遗意矣。 ” 这是大师点拨法门,画梅“纯以书法入画” 犹嫌不足,还要有金石味道 才能登堂入室。
后来,他研究美术史,编写过《北魏石窟拓片选》、《殷周青铜花纹演变初探》这些理论专著,写起梅花,金石味儿也越发浓了。
Lot 139 于希宁(1913-2007) 千秋万岁
立轴 设色纸本
90×48cm 约 3.9 平尺
RMB: 80 000-120 000
题识:千代蟠龙舞,中华仰止崇。堂堂君子度,万载颂高风。希宁以齐瓦当制图。
印文:希宁、山左老于、求索
比如这幅《白梅》,结体曲绕变幻,刚中带柔,又不失稳当,有篆刻分朱布白的味道。
Lot 127 于希宁(1913-2007) 白梅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80×50cm 约 3.6 平尺
RMB: 60 000-80 000
题识:诗人代代咏梅花,各具风情莫漫夸。我念梅花梅爱我,新枝老干任横斜。老干铁柯点点花,嶙峥傲骨传中华。冰魂正气昭昭在,自古报春第一家。一九八二年元月三日,希宁客杭州,初试温州纸。
印文:希宁、于希宁印、长乐
这幅《白梅傲雪》,笔法畅快处如狂草,顿挫处似篆籀,笔锋中分散出飞白的效果, 像是积雪未融的感觉。
Lot 116 于希宁(1913-2007) 白梅傲雪
立轴 水墨纸本
68×45cm 约 2.8 平尺
RMB: 50 000-80 000
题识:释氏写梅先着鞭,杨王几辈留新篇。藩篱脱出凭机枢,我自不甘薄古贤。希宁并题。
印文:希宁、山左老于、虚怀、自强不息
领袖的一曲《卜算子咏梅》之后,红梅便是那个时代最热闹的主旋律题材,但他的红梅却当得起高古冷艳,灵动变化的结体,深红浅红的搭配,怕是那些俗手“未能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