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之罪故事概述简书(无证之罪读后感)
无证之罪故事概述简书(无证之罪读后感)正因为,读者一开始就知道了真凶是谁,也知道他的理由,那么他——骆闻,他的理由值得被理解吗? 我常常把自己为啥读这本书,特别是重读这本书的原因给写下来,这可不是为了凑字数。因为我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说,阅读跟生活的点滴息息相关,只要我还有一颗想阅读的心,则生活中处处都是促使我继续阅读的机缘。 回到《无证之罪》,书里最引人注意的,我认为不是严良而是骆闻。因为书里是给读者开出了上帝视角的,这使得读者一开始就知道杀害徐添丁的真凶是谁,故而也知道了所有案件的凶手是谁。 “十分钟的路程,他整整走了三年。”
《无证之罪》本来是读过的,但推理书嘛,我虽然爱看,却很少写读后感。
这次重读,是因为朋友推荐我读《长夜难明》,读完又看了剧《沉默的真相》,看剧的时候,弹幕都说是从《无证之罪》来的,我一想反正书也看过,顺便也把剧看了吧。结果看完剧以后,感觉跟书不一样,于是乎,又拿出书来读。
这次读完,心里有了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突然觉得我看剧看书也像警察破案一样,警察破案是跟着线索,我看剧则是被弹幕牵着鼻子走,书跟着剧,剧跟着书,这往往是一个优秀作品被成功影视化后的良性循环。
我常常把自己为啥读这本书,特别是重读这本书的原因给写下来,这可不是为了凑字数。因为我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说,阅读跟生活的点滴息息相关,只要我还有一颗想阅读的心,则生活中处处都是促使我继续阅读的机缘。
回到《无证之罪》,书里最引人注意的,我认为不是严良而是骆闻。因为书里是给读者开出了上帝视角的,这使得读者一开始就知道杀害徐添丁的真凶是谁,故而也知道了所有案件的凶手是谁。
“十分钟的路程,他整整走了三年。”
正因为,读者一开始就知道了真凶是谁,也知道他的理由,那么他——骆闻,他的理由值得被理解吗?
妻女失踪八年,这八年中骆闻用三年的时间犯罪,以迫使警方做海量的指纹排查,帮他找人。
看起来,骆闻似乎有着不可辩驳的理由,有着令人同情的苦衷,也就是说他不是毫无理由的犯罪,他下手的对象又是刑释人员,所以他不是没有底线,对吗?
哈哈!放屁!
在我看来,骆闻就是没有底线!
为什么呢?
因为“任何理由的犯罪都是无耻的”。骆闻违反了自己的选择!
还因为骆闻他懦弱!
骆闻,天才法医,双料博士,顶级专家。他该是很自负的吧,从书里面骆闻和妻子的交谈可知,他得意的很。但事业的成功不代表生活中角色的合格,骆闻对妻子和孩子是忽视的。
出差期间和妻子的联系也是不多的,恐怕骆闻的情况和大多数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是一样的。
男人忙事业疏忽家庭这不是一个绝对的错误,但这是一种遗憾。因为这使得他会失去很多,骆闻的经历只是作者把这种失去和遗憾做了极端化的处理。
但为什么我要说骆闻懦弱呢?这在于骆闻妻女出事以后,骆闻的表现。他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妻女凶多吉少!
就因为这个不相信,使得他整整花了八年才见到李丰田,整整杀了五个人才见到李丰田!
如果骆闻从一开始就把这件事当做命案去推理,我想他不会想不到凶手会如何处理尸体——因为那个湖离他家那样近。
有人说,你看了书,当然知道李丰田做了什么,骆闻怎么会知道!
骆闻为什么不会知道?他会想不到凶手最可能会怎么处理尸体吗?凶手的抛尸手段能有多少种?
家里两个人没了,连狗都没了,如果一开始就往命案方面去考虑,如何处理尸体就是一个最大的调查方向,以骆闻在当地公安的地位,他会排查不到离案发现场那么近的一个湖?他连废品收购站都查到了呀!
所以,骆闻不敢往命案方向去想,甚至于八年中一直在回避往命案方面去想,他告诉自己现场没有血迹,无法做命案立案。
骆闻那么努力,一己之力都查到废品站了,他做了这么多,查的这么深,所以找不到人真的不能怪他——这是他的逻辑,但他的这套逻辑里,只能感动自己,其他全无作用!
骆闻执着于找到那个人(李丰田),但其实他的调查方向一开始便是错的——试想,对骆闻来说,是找到被凶手抛弃的尸体难,还是平白无故的去找一个大活人难?骆闻选择找李丰田无异于大海捞针,实际上是在舍近求远。
毕竟,如果假设发生了命案,以骆闻家为中心,去排查可能的抛尸地点,我想以骆闻的专业水准和逻辑推理能力,他很快就可以锁定那个湖,而搜湖其实对他并没有难度,无论是通过官方渠道还是民间渠道,搜湖都具有可行性。
可惜,骆闻不敢往命案上去想。他一直在安慰自己,现场没有血,没有命案痕迹!
没有命案痕迹,使得骆闻的“无能”不会被发现了;没有命案痕迹,使得骆闻的“努力”不是徒劳了;没有命案痕迹,使得骆闻的犯罪也具有了理由……
可是,没有命案痕迹是多么脆弱的一个逻辑前提啊。如果一切以命案为前提进行假设,我想骆闻不会找不到妻女的尸体,然后命案就可以立案,李丰田就会被找到。
然而,没有如果,骆闻的不敢面对,使得他选了一条最远的路,而且八年间,湖填平了建了楼,他失去了见到妻女遗骸的可能性。
——这十分钟,他走了三年!
——其实这十分钟,他走了八年!
因为他的懦弱,他错过了让妻女入土为安的机会,他错过了好好祭奠妻女的机会,他更错过了原谅自己的机会。
骆闻,潜意识里恐怕一直是在责怪自己的。但他却异常努力的去寻找李丰田,其实,他在责怪自己。
想一想,小龙女跟踪甄志丙,但真的到了能手刃仇人的时候,小龙女放弃了。不是小龙女没能力报仇没条件报仇,而是小龙女就不是那样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她的跟踪只是因为她想不通,面对着命运的捉弄,她只是想不通。
骆闻,当他真的面对李丰田的时候,他怯懦了,他打不过李丰田,甚至无法亲自抓住他,毕竟警察及时赶到了,抓到李丰田的是警察,其实八年前警察就可以抓到——只要骆闻能找到妻女的尸体。从李丰田嘴里知道骆闻妻女下落的是警察,骆闻在李丰田面前里没得到真相,也没法亲手抓住仇人。骆闻,真是失败呀!
骆闻,执着于李丰田,有一个潜意识层的执念,他对李丰田太好奇了,他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高手。有句话叫近乡情怯,如果骆闻是旁观者,他一定会正常的去分析推理,很快就可以推出受害者已经遇害并被抛尸的可能性。
然而,骆闻是当局者,他不敢想妻女遇害这一点,于是他的意识里把李丰田神话了,李丰田成了像他一样的“高手”。
大约,见到李丰田的那一刻,骆闻该是非常失望的吧!
骆闻是在知道了妻女的下落后,跟严良摊牌的。他的无证之罪,被他自己的陈述,豁开了——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他败的这样惨,失去的这样多!他能怪谁呢?从前他可以怪李丰田,现在他没得怪了!李丰田这样的对手,对骆闻来说,还不是蚂蚁一样吗?所以,骆闻的一切,都成了笑话!
看过剧以后,再看书,我觉得剧的改编很好。但郭羽黑化嘛,觉得可有可无。李丰田的战力升级好,要给编剧一个大大的赞,因为骆闻确实需要这样一个“高手”的对手,骆闻的病也要给编剧一个大大的赞,因为骆闻没病的话,其实缺乏犯罪必要性的前提条件。
但这两点改编,是基于剧的主角是严良。而书的主角其实是骆闻。当以严良为主角的时候,骆闻这个人物形象就不需要太丰满了,所以骆闻得到了一个“合格”的对手,也得到了一个不得不犯罪的理由。
而书里,骆闻没有那个“合格”的对手,也没有不得不犯罪的理由,这恰恰是书的深刻之处——人性。骆闻骨子里的骄傲和懦弱把他从一个正义的法医改造成了一个杀人的恶魔。
因为骄傲所以反而遇到的李丰田是低端犯罪者。
因为懦弱所以失去了埋葬妻女祭奠妻女的机会。
所以,骆闻的心被诛了,他肯定不会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