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豆瓣书评采集数据(豆瓣原创因子)

豆瓣书评采集数据(豆瓣原创因子)2011年1月,读书笔记上线。9月,获第三轮融资5000万美元。2010年,推出展示类广告、品牌小站和豆瓣FM音频广告等广告产品。12月,豆瓣专有货币小豆上线。2007年11月,豆瓣网用户超过100万。2008年1月,豆瓣同城开通;8月,豆瓣广场上线;11月,豆瓣推出音乐人页面。2009年6月,豆瓣电台Beta版上线。年底,豆瓣网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豆瓣书评采集数据(豆瓣原创因子)(1)

举目而望,在五彩缤纷的互联网世界里,豆瓣网名闻遐迩,独树一帜。回顾创业经历,它是留美博士杨勃回国后,在2005年3月创立的。网站为网民提供生活和文化类服务,有书籍、电影、音乐的推荐和交流平台,线下同城活动,小组话题讨论等多种服务,以独到的书评、乐评、影评等著称,颇受青年人喜爱。截至今年6月,豆瓣网注册用户超过一亿,在Alexa的中国网站排名中进入前20强。

豆瓣书评采集数据(豆瓣原创因子)(2)

【案例分析】

2005年3月6日,豆瓣网上线。4月,小组藏书功能开通,针对用户和小组推出个性化域名服务。5月,开通了豆瓣电影频道和豆瓣猜功能。7月,推出繁体字版,针对港台用户增加了个性化服务,增加数万种港台出版的图书名目;同月,豆瓣音乐频道上线。10月,开通二手书碟交换功能。11月,公司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12月,英文版上线。

2006年,豆瓣网完成第一轮融资,获得联创200万美元的投资。

2007年11月,豆瓣网用户超过100万。

2008年1月,豆瓣同城开通;8月,豆瓣广场上线;11月,豆瓣推出音乐人页面。

2009年6月,豆瓣电台Beta版上线。年底,豆瓣网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2010年,推出展示类广告、品牌小站和豆瓣FM音频广告等广告产品。12月,豆瓣专有货币小豆上线。

2011年1月,读书笔记上线。9月,获第三轮融资5000万美元。

2012年5月,付费电子书商店上线。

2013年1月,发布付费订阅的网络电台豆瓣FM Pro。11月,与苏宁易购达成合作。年底,豆瓣电影频道可实时查询全国400个城市2500家影院放映时间表,部分影院还可以直接购票、选座。

2014年8月,豆瓣APP上线。

2015年,豆瓣网注册用户超过1亿,发表图书条目近2000万条,电影条目50万条,音乐条目100多万条。

豆瓣书评采集数据(豆瓣原创因子)(3)

【案例剖析】

一、特色原创,筑造网友精神家园

十年之间,纷繁的中国互联网江湖里,不少网站相互模仿,急速扩张,在抢夺用户中争得头破血流,朝生暮死。豆瓣网是一款完全由中国人自创开发,颇具年轻人特质的成功网站,在纷杂的网络世界中一直平稳发展,我行我素地坚持原创,页面简洁素雅,充分满足小众个性化需求,成为无数网民精神生活的依托。有网友评价,豆瓣网就像是互联网时代里“一位风华绝代的奇女子”。

豆瓣网的开发一开始就很独立,不管是起名还是功能设置都充满偶然性和趣味性,充分体现出张扬个性、创新和分享的互联网精神。2004年9月,杨勃在和朋友聊天时,一些朋友建议他做一个非主流旅游景点的网站,于是他制作了一份“驴宗网”的旅游网站商业计划书。但杨勃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在当时自助旅游的人群还太少,于是调整计划去做一个文化服务类的网站,搭建一个“臭味相投”的文化圈子,看看有多少人在读同样的书,让他们一起分享读书体会和快乐。由于创业之初杨勃是在豆瓣胡同的咖啡店里开发网站,所以一时兴起就起名“豆瓣网”,一个“以书为媒”的社交网站就这样诞生了,后来逐渐又把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活动也容纳进来。这段创业史,被业界称为“一个人的豆瓣”而广为传颂。

通常网站的界面都是以产品为中心构建的,布局是固定的,而豆瓣网主页充满个人特色,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喜好和兴趣定制,自主选择显示的内容,各板块的位置也可以自由拖动。豆瓣网页面操作便利,功能人性化,为网民提供广阔的内容编写和评论空间,一经推出就快速聚集了一群爱读书的小资、文青、小清新群体。用户在网上使用“豆瓣猜”功能找朋友,分享和交流心得,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网民在互动中产生极高的黏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群体,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网络社区就这样落地了并逐步形成豆瓣网特有的网络文化气息。

二、衍生服务,尽力回馈黏性用户

通过对“长尾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豆瓣网发现SNS网站如果只通过单一兴趣聚合网友是很难做大的,要将多种不同爱好的网民通过不同的小组聚集起来,才能增加网站总体访问量。所以,它提供了阅读、看电影、听音乐等多种频道,把不同类型热爱生活的青年白领及大学生等网聚在一起,引导他们参与豆瓣小组、小站的各种讨论和各种有趣的线上、线下活动,形成互联网上新的流行风尚。

豆瓣网一直执着于服务用户,而没有过早的把精力放在追逐商业利润上,凭借独特的风格和持续的创新,开阔网民视野,赢得良好口碑,建立了稳定、高聚合力用户群。然后,再从海量用户中挖掘和创造出新的价值,建立了品牌广告、互动营销以及电子商务等盈利模式,并通过多种方式回馈用户。

从2010年开始,豆瓣网推出了展示类广告、品牌小站和豆瓣FM中的音频广告。在选择客户时非常谨慎,核心原则是客户的品牌定位是否与豆瓣网的用户吻合,符合网站气质而不只看客户是不是世界500强,比如第一个广告客户匡威,风格和气质都和豆瓣网比较接近。对广告制作也非常精致,图片好看,文案有趣。豆瓣网已经与300多个品牌合作,行业横跨汽车、时尚、旅游、奢侈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凭借网站独特气质,借助小站、线上活动、同城活动助力品牌商开展互动营销。比如在豆瓣读书频道,与当当、卓越亚马逊等图书电商合作,通过为他们推广书目,共享读者资源等方式获取利润。

三、寻求突围,力促移动客户端转型

近年来,移动APP成为豆瓣网发展的双刃剑。在移动端的冲击下,豆瓣网的功能和商业模式都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豆瓣APP把网站的频道分解出来,让各个产品独立化,摒弃了复杂的项目管理,减少了成本。另一方面,豆瓣网抢占移动社交滩头,以“豆瓣一刻”为例,这是一款2014年5月上线的面向移动端的内容消费APP,每天向用户推送约15篇豆瓣网的精选内容,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网民和用户。

豆瓣网坚持以书识人、以乐识人、以影识人,从小众到大众,在商业上取得一些成果。它不只在阅读方面与书商合作,还在音乐上开发了豆瓣FM收费频道,提供数字化音乐产品,由于买CD的人越来越少了,音乐数字化产品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在豆瓣电影频道,很多志同道合的电影爱好者在这里分享资源,交流观影感受,相约线下聚会。目前,豆瓣网不仅提供影片、电影排行榜、电影预告等内容和信息服务,还与全国两千多家影院合作,提供和网络购票,直接订座等服务,把网络线上和线下的服务合为一体。

豆瓣书评采集数据(豆瓣原创因子)(4)

【思考与启示】

一、凸显“原创因子”

互联网时代,网站中山寨、抄袭等现象严重,造成网站同质化。豆瓣网可谓是本土创新的典范,它融合本土文化,为网民打造了贴身的文化服务,致力于用原创品质提高网民的生活品质和品位。所以在互联网上,原创就是生产力。豆瓣网的十年记录了文艺生活在互联网的流布和嬗变,故事未落幕,青春不终场,豆瓣网在追求原创的道路上依然是“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所以才有网友缱绻深情说可以停掉微博,关闭朋友圈,但是不能没有豆瓣网。

二、确定核心竞争力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性的网站也有越来越向大众化发展的倾向,如果这样随波逐流,就会丧失品牌优势。曾经对豆瓣网高度认同感的用户,在网站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殿堂的重建,文化身份认同的失落,所以改版中不断遭到吐槽,一些用户甚至注销了使用多年的用户名。所以,网站在发展中一定要考虑如何解下列问题: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服务于什么样的客户?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内容?豆瓣网用自己成功的实践回答了一切。

三、争做技术“弄潮儿”

移动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网站的模式,网站如果没有很好地布局移动网络,就会丧失优势,显现劣势。如何解决网站频道在移动端分与合的问题:移动互联网被一个个应用分割,原来相对独立的频道是整合成为一个客户端,还是在各个垂直领域全线开战,如果分而治之,有没有那么强的资金和实力去做;而整合在一个APP客户端上,如何解决电脑版面和移动端版面大与小的问题,小小的客户端能否承载起原有网站的诸多功能,有效继承原有的那些盈利点?豆瓣网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引领了10年的网络新潮。

作者:李骏(澳门科技大学传播学博士生,浙江树人大学副教授)

本文原刊载于《传媒评论》2015年9月刊

豆瓣书评采集数据(豆瓣原创因子)(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