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并购典型案例分析(最智慧的最遗憾的)

并购典型案例分析(最智慧的最遗憾的)1997年,张小龙发布Foxmail1.0版,开启创业。张小龙通过二次被并购,成就100亿微信之父最遗憾的并购案例:微软并购雅虎;最神奇的并购案例:上市公司并购持股62%子公司,失去控制!最智慧的并购案例:

原创 并购会钟世雄 深圳并购 2022-07-21 09:42 发表于广东

上市,是企业家的终极梦想。然而上市的道路太窄,截至2022年3月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仅4782家。可是,根据统计数据,并购案是上市案的20倍以上。根据《证券日报》7月1日报道,2022年上半年,仅176家企业首发上市,但A股市场就有1867起并购事件。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曲线上市 并购上市是中小企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的一条康庄大道。

并购案例缤纷多彩,本文就分享三个案例,分别是:

最智慧的并购案例:张小龙通过二次被并购,成就100亿微信之父;

最遗憾的并购案例:微软并购雅虎;

最神奇的并购案例:上市公司并购持股62%子公司,失去控制!

最智慧的并购案例:

张小龙通过二次被并购,成就100亿微信之父

并购典型案例分析(最智慧的最遗憾的)(1)

1997年,张小龙发布Foxmail1.0版,开启创业。

1998年9月,金山总经理雷军联系张小龙,希望购买foxmail。张小龙随意给出15万元的报价,未成交。

2000年,博大互联网公司开价1200万元收购Foxmail,处在生存边缘的张小龙出任副总裁。

2005年,腾讯4.5亿收购foxmail,沉寂5年之久的张小龙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博大互联网虽然用户突破500万,但是已经走向没落,张小龙推动公司5年获得了9倍的回报,进入腾讯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赢得大平台大发展的机会。

2010年年底,张小龙给马化腾发出一封邮件,建议腾讯做移动社交软件。张小龙认为,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通讯工具,而这种新的通讯工具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马化腾很快回复邮件,赞同张小龙的想法,并且让其作为负责人带领腾讯广州研发部开始这个项目。至今,微信估值超万亿,张小龙本人年薪超过亿元,持有的腾讯股票市值已经超过了100亿 妥妥的就是一个中等偏上的上市公司。

没有张小龙,腾讯能够做出微信吗?

1997年末,微软收购免费电子邮件提供商Hotmail,然后由原来运行于Linux平台逐步过渡至完全运行于Windows平台上,跟微软的其他服务合并成MSN的组成部分。

而微软的MSN正是腾讯QQ的劲敌。面对MSN的强势竞争,马化腾通过对foxmail的收购,仅三年时间,使旗下的QQ邮箱发生巨大改变,具有能打垮其Hotmail的能力。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日益活跃,新的工具已经孕育。在微信出来前,腾讯内部有三个团队同时在做,都叫微信,谁赢了就上谁的。最后广州做 e-mail 出身的团队赢了,成都的团队很失望,就差一个月。

某种程度上,腾讯创新能力已经建立在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上,没有张小龙,也会有其他人。由于有QQ基础,有腾讯的机制,微信的成功,是有其必然的。

选择自己融资,张小龙会怎么样?

1997年张小龙发布Foxmail1.0版。由于没有广告,也没有投资人,张小龙一度开出了15万的价格,将这个软件卖给雷军。可是雷军的研发团队高手云集,这个软件只需要一两个月即可开发出一模一样的,张小龙没有成功卖出,无赖只能靠卖盗版光盘生活。

经过3年的创业,虽然不算失败,但也没有太大的成就。其实熟悉张小龙的人就知道,张小龙的性格真的不合适自己独当一面。张小龙不喜欢出风头,在公司不喜欢开会,也不喜欢社交。最近几年连微信大会,张小龙都是用视频的形式去参加。张小龙的优势是在于他的思维能力。张小龙喜欢独立思考,其实更像是一个科学家式的人物,而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企业家。如果一直死守自己的项目,估计今天的成就也是一般。

其实很多人都是专才,而不是全才,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创业人才其实少之又少,而很多平台型人才,离开了公司,离开了所在的位置,其实什么都不是。张小龙也许明白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是平台型人才。而平台型的人才,必须寄托于某一个平台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张小龙的智慧是,通过二次被并购,获得了腾讯顶级平台的资源,从而主导了顶级产品的研发。

最遗憾的并购案列

微软并购雅虎未果

并购典型案例分析(最智慧的最遗憾的)(2)

缘起:

微软与雅虎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抵御强大的谷歌 逐渐成熟的Facebook Myspace和其他美国互联网公司,在网络搜索和网络广告领域竞争中获得优胜。

启动并购:

2008年1月末,微软发出收购要约。三个月的角力中,雅虎一直在与微软讨价还价。当微软提高一点价格,雅虎则有更高期待,直到微软把价格出到每股33美元,总价值为446亿美元“天价”,雅虎仍在坚持微软必须给出每股37美元,总计530亿美元的价格。

5月4日,历时三个月的微软并购雅虎案终以失败告终。随着微软CEO鲍尔默正式撤回收购要约,这场被称为科技业最著名并购案的交易定格于“失败”,此前诸多“伟大”的想象瞬间踏空。

后续:

在谈判破裂后,雅虎人才迅速流失、股票价格迅速下滑。到2008年11月19日,新的投资人进入,“雅虎酋长杨致远”辞职,股票从9美元拉升到11美元,只相当于微软最初报价的三分之一。开启互联网搜索业务的雅虎从此逐步退出搜索市场,靠投资了阿里生存。

微软从此步入疲软的10年,不仅搜索还是移动互联网,都没有多大的起色。直到2018年12月,依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领域才“起死回生”,疲软了10年后的微软股价才短暂登顶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市值达到1.04万亿美元,超过谷歌、亚马逊和苹果,妥妥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并购典型案例分析(最智慧的最遗憾的)(3)

感慨:

两家“伟大的公司”合作排演了一场有始无终的感情戏。剧情则庸俗不堪,一方扮演有“贼胆”、“贼心”更有“贼钱”的中年追求者,另一方扮演自认为年轻貌美,实则青春即将逝去的“过气美女”。欲迎还拒、跌宕起伏的剧情中,看不到“爱情”,看不到“伟大的理想”,只有“买”和“卖”,以及买卖所需要的钱。

对“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00后来说,雅虎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在70后、80后心中,雅虎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老司机”,只是,好久没有发车了。2017年,雅虎终于死了:从1000亿市值到48亿卖身 连名字都没保住。从互联网的拓荒者,到现在的拾荒者。原本可以成为Google、Facebook的“爸爸”,或者微软的“儿子”,最后却像“孙子”一样被贱卖,沦为互联网浪潮的“弃子”。长江后浪推前浪,雅虎死在沙滩上。

最神奇的并购案列

上市公司并购持股62%子公司,失去控制!

并购典型案例分析(最智慧的最遗憾的)(4)

2018年,成立已经21年的天隆公司还未实现盈利,公司干了21年,营收也才1亿多一点点。但是,科华生物按照估值8.8亿收购62%股权,支付现金5.5亿,并且约定三年后收购剩余38%股权,对价是:最高9亿,或者扣非净利润的25倍。

38%股权收购价格9亿元,PS为25倍,对应要求整个天隆公司净利9474万元。科华生物给出了PE25倍的开放性估值的理性推断是基于:过了三年净利就要赶上营收,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在科华生物一侧来看,9亿元已是不可企及的天花板了。天隆公司收到5.5 9=14.5亿被并购,估值也已经比较高了。

可是,2020年,由于疫情突然爆发,天隆科技的净利润达到了11亿,按照25倍市盈率计算就是275亿,剩余的38%股权就是105亿。因此,天隆科技原股东向上市公司索要105亿,估值一下子上涨了30倍左右。上市公司肯定不干,原股东就申请当地的法院把上市公司64%的股权给冻结了,不让其行使股东权利。

上市公司跟原股东打起来官司,申请仲裁。截至2022年7月,仲裁结果到现在还没出来,但上市公司不能合并报表,已经面临退市风险:

并购典型案例分析(最智慧的最遗憾的)(5)

END

✦✦

并购典型案例分析(最智慧的最遗憾的)(6)

更多精彩关注我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