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有鉴于此,戴巧艳通过长期临床护理经验,并和同事、同行、显微外科医疗专家深入沟通后,发明了一把小尺子——皮瓣血运观察尺。“现实的情况是,大家对颜色的认知是存在一定主观偏差的,比如我看是暗紫,但换一个护士则可能认为那是深黑。这样的判断描述上的误差,往往给临床带来重大的误判,并可能延误治疗。”怎么才能细致入微的观察移植皮瓣的存活情况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区护士长、副主任护理师戴巧艳表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观察是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其观察要点包括4个方面: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瓣颜色是判断血液循环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四大要素中,皮瓣温度可以通过皮温计进行测量,肿胀程度和供区皮肤对比很容易判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以通过指腹或者棉签均衡测试亦一目了然,但是目前关于皮瓣颜色变化的观察没有好的工具,只能据医护人员的经验判断。

一把小尺子,就能帮助判断重度创伤、压疮患者皮瓣移植后的恢复情况;一个亲手缝制的背心,就能将伤、患牢固又舒适地固定在轮椅上;将存放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的架子倾斜45度,就能解决手术室抽吸药物时的误伤;将护理小推车进行分区设计,这分明就成了一个吸痰物品放置架……

这些精美的专利、设计,均来自中山一院护理团队的奇思妙想,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小发明已经回过头来提升护理质量,让患者受益。

一把小尺助力皮瓣移植后观察护理

严重创伤、长期卧床不起形成的压疮以及难以愈合的伤口,往往需要通过显微外科手段来将伤、患健康正常部位的皮瓣移植到伤口处,通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似的腾挪,让伤患达到康复目的。类似的皮瓣移植,关键的一环就在于一同移植的动静脉血管是否通畅,挪动了位置的皮瓣是否仍有血运。说起来简单,但手术后期给护理团队带来的护理尤其是观察任务堪称重大,如有疏忽大意,很可能移植失败,不仅创面不能愈合,还给伤患带来额外伤害。

怎么才能细致入微的观察移植皮瓣的存活情况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区护士长、副主任护理师戴巧艳表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观察是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其观察要点包括4个方面: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瓣颜色是判断血液循环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

四大要素中,皮瓣温度可以通过皮温计进行测量,肿胀程度和供区皮肤对比很容易判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以通过指腹或者棉签均衡测试亦一目了然,但是目前关于皮瓣颜色变化的观察没有好的工具,只能据医护人员的经验判断。

“现实的情况是,大家对颜色的认知是存在一定主观偏差的,比如我看是暗紫,但换一个护士则可能认为那是深黑。这样的判断描述上的误差,往往给临床带来重大的误判,并可能延误治疗。”

有鉴于此,戴巧艳通过长期临床护理经验,并和同事、同行、显微外科医疗专家深入沟通后,发明了一把小尺子——皮瓣血运观察尺。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1)

和常规学生尺一般大小的小发明,分为正反两面,正面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皮瓣分区尺:皮瓣测量尺;皮瓣比对尺,上面印有血管危象进展的图谱,包括9种静脉危象颜色比对图像、颜色说明和静脉危象的分期。 反面为7种动脉危象颜色比对图像和颜色说明。

有了这把多功能尺子,能规范定位皮瓣出现危象的区域,能统一描述皮瓣的颜色变化,能准确分辨皮瓣出现危象的类型和测量血管危象发生区域的大小;而且皮瓣血管危象的图片都是从临床真实案例中提取,颜色直观、真实。“此创新项目用于临床后,医护人员对皮瓣颜色的观察更加直观,对皮瓣颜色的判断得到统一,临床指导性强,有助于提高皮瓣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和护理文书合格率;目前这把由广东护士发明的小尺子,已经推广到全国16个省市,62家医院,得到全国显微外科同行认可。”

吸痰物品移动起来

让病房变得更敞亮

对于不少呼吸道疾病患者、鼻咽疾病患者和年老失能患者而言,气道护理、吸痰是最常规的护理工作。可此类病人的床旁往往需要设置心电监护等大量监护设备,加上输液架等医疗物品,如果固定摆放一整套吸痰物品,再宽敞的病房都会显得拥挤逼仄。如果让这些固定、繁多的吸痰物品移动起来,用的时候再推到床旁,既能提升护理质量和速度,又能改善患者的住院体验。

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吴洁丽,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就发明了一套移动式吸痰物品放置架。让众多的吸痰物品移动起来。这个可移动的架子上,输液架、吸痰用物放置平台、吸痰管放置盒、手套放置盒、负压吸引瓶放置平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平台一应俱全。装上了万向轮后,更是能为移动架提速不少。

可千万别小看这个动起来的架子,关键时刻,它还能为挽救生命提速。

吴洁丽表示,以往,护士按常规准备吸痰物品,不能一次备物齐全,需多次往返,如遇紧急抢救,未能一次备物齐全,将影响抢救速度,危机病人生命安全。提高护士准备抢救病人用物的速度,保障病人安全。

这个小发明,在2017年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护理研究课题立项及创新发明方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创新发明二等奖”;2019年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耳鼻喉科护理创新大赛一等奖等众多奖项。

给轮椅装上安全背心

安全、舒适地输送伤患

老年社会逐渐临近,一大批失能、失智的老人需要仰仗轮椅来活动,如果加上大量的残障人士,轮椅的使用量就更加庞大。可传统的轮椅,只有一条细小的安全带,遇到瘦弱等特殊体形伤患、老人时,要么紧绷、勒人,要么就容易发生从轮椅上滑落的情况。

因为长期接触此类轮椅上的伤病、长者,中山一院特需一区黄思思、李小芬、陈妙虹三位护士对当前轮椅安全带方面的瑕疵深有体会,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2)

“一些烦躁不安、痴呆、瘦弱的患者,特别容易从轮椅上松脱。为防意外,医护、家人甚至需要动用床单来对患者进行包裹、固定。”主管护士黄思思告诉南都记者,一些活动不便的老年人通过轮椅外出活动时,也会存在安全隐患,推行过程中一旦碰见斜坡或者障碍时,由于轮椅的速度不易控制,易导致乘坐轮椅的老年人易滑脱或跌倒造成二次伤害。

三人说干就干,选用了易于清洁、伸缩性强的面料,内部填充海绵等柔软物质,缝制出了一件背心,通过韧性十足并可调节的条带来将患者安全固定在轮椅上。“为满足一些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背心还被设计成了v领,确保呼吸管道安全暴露出来。安全背心轮椅的使用,可大大减少由于轮椅问题带来的滑脱、跌倒等二次伤害,减少老年人乘坐轮椅外出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家庭医疗费用支出。”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3)

将摆放针剂的架子倾斜45度

能有效预防手术室职业伤害

对于手术室而言,因为需要长期抽吸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存在安瓿瓶里急救药物,针刺伤是手术室内最常见的职业伤。“与其他科室相比,手术室护士每天都从事高频率的注射操作,是针刺伤事件高发场所之一。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 89.5%,手术医师针刺伤发生率为 44.35%,注射器针刺伤害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事故 发生率年人均 0.98 次。”中山一院手术室护师钟颖告诉南都记者,以经鼻内镜手术为例,每一台手术采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浸泡脑棉进行填塞止血,起码使用 4 支利多卡因安剖以及 4 支肾上腺素安剖进行配制,为了保证无菌操作,巡回护士会把安剖掰开予台上护士用10ml 注射器抽吸。手术开台前巡回护士必须手持安剖予洗手护士用 10ml 注射器进行无菌抽吸,因利多卡因针剂的直径为只有16毫米,肾上腺素更是只有10.5毫米,抽吸药物时双方的配合就非常关键,否则一个端着药瓶,一个举针就抽吸发生针刺伤的概率高达5.3%。

动手能力特强的手术室护士们决定自行研究解决针刺伤问题,她们手绘了针剂摆放支架,并将摆放药品的支架角度设计成了最方便抽吸的45度角。然后上网网购了亚克力材质的生产厂家来帮助生产。“刚刚开始时,做一个类似的支架需要100来元,可架不住我们手术室护士强大的砍价能力,现在一个支架的订购价已经降到了五六块。”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4)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5)

价格倒是其次,在中山一院的手术室内有了这个支架后,护士抽药职业暴露从以往的20%下降到了0,而抽吸四支药物的时间从常规的30秒钟减少到了16秒。

“我们还会开放设置有放大镜的二代、三代支架,让手术室护理姐妹、兄弟工作时更得心应手。”

护理服务创新不遑多让

互联网 护理让0-92岁患者受益

不仅在技术上进行创新,通过服务创新也能让患者实实在在的获益,比如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护理的互联网 服务,就是中山一院护理部开展的优质项目。

医院护理部健康教育部主任护理师林芳宇表示,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互联网 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个省、直辖市作为“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试点后,中山一院也很快开展了这项服务。目前全院护士完成资质审核及网上注册者共有647人。他们随时准备接单。

为了让护理工作拥抱互联网,医院还特别拟定及规范了护士上门服务流程。经过反复推敲,多次修改最后拟定流程,每一项流程都有清晰的指引和步骤,确保上门服务能顺利实施。做到全程留痕,出门前需要在平台点击“确认出门”,服务完成后点击“服务结束”。具体工作主要是由病人下单后,管理端护士通过全景病例及患者填写的资料对患者实施初步评估,评估后认为护士可以实施上门服务,再根据派单原则将上门服务订单安排给合适的专科护士上门服务。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6)

“互联网 护士”上门提供婴儿护理。

正式开展一年多来,共为21例患者提供了56次上门护理服务,完成了16个项目共152次操作,实实在在为病人解决问题。服务患者的年龄段,从刚刚出生的0岁宝宝,到92岁的超高龄长者,一名通过胃管鼻饲的脑梗长者,从去年4月至今,一直在享受着中山一互联网护士提供的上门护理。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

办好“析望”工程服务千余名透析患者

在众多的临床科室中,肾内科所负责的尿毒症患者的透析工作堪称责任重大。不论血透、腹透,一旦中断,患者将有生命危险。中山一院肾内科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腹透中心,在治腹透患者人数超过1200多人,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障好这些全国各地腹透患者透析通道畅通,肾内科医护们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护士长、主任护师林建雄告诉南都记者,腹透病患的关键药物、耗材一共有三项:腹透液、碘伏帽和腹透管路。患者一个月的用量,往往就需要24寸大行李箱装上一整箱。

于是,腹透中心通过和医院兄弟部门的配合,实现了腹透药品、耗材的全部配送化。并通过透析云平台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实现了药品、耗材配送到家,透析护理指导网络开展,即教授预防腹膜感染的方案,也教授预防新冠的知识。疫情以来,中山一腹透中心的1200多名患者,新冠感染率为零,腹膜感染率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7)

新型腹膜透析液。

护士输液流程图(护士只能输液包扎)(8)

“由于腹透是二类门特项目,通过互联网门诊开药无法报销。为减轻患者负担,我们还在医保科和收费管理科的支持下,腹透中心与配送公司、防控办等部门协商药品运送流程,创新绿色通道服务,制定了《腹透护士代开药流程》,由主管护士代患者开药,取药后与配送公司核对,将口服药、透析液、耗材一起为患者配送到家或隔离酒店,实现患者治疗不中断,且能享受到医保基金支付的便利。”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