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深处的情感(对孩子偏执的爱)
孩子心理深处的情感(对孩子偏执的爱)
我们来分析两个故事,故事A小田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家里有四个孩子,小田是老小,小田长年不能上班,因为家里的老娘让她去种地,偶尔上个班,她的姐夫把钱直接给他老娘手里,所以,他一年连一件衣服也不能买,老娘也不给买,长年给姐姐家干活,姐姐也不给买,不知从哪里来的破布,给弟弟说这布很好,让弟弟想办法赞钱,给他做件衣服,这个弟弟开始傻傻的攒钱,老娘,老爹让这个老小干三家的地,老大,老三家,就连老小盖房子,还要给老大家干活干房子,因为不干,就上嘴巴子,导致这个老小很听话,所以活的是最累的,生产队的驴也没有这么用的。这倒是孝顺了,但是活得最累了。
第二个小故事,这个小田有个姐姐,姐姐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有精神病,老二是妈宝男,将近30岁了,口头禅依旧是“我妈说”,所以到现在还没结婚。她的妈妈将她的工资收入囊中。将自己打扮的靓丽夺人。然而自己的孩子却是30多了,还不能成家立业,也谈过几个对象,但因为她太听她妈的话了,还没有结婚开始这么听话,于是就分手了,可悲啊。
孩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是坏事,为什么一定要逼他干自己想干的事情?道德是约束自己的不是强加于别人的枷锁,孩子不听话,就以暴力的手段让她听话,那我估计这父母也不是好父母,是一个自私的父母。虽然不能断,但是可以远离。他们要的是钱,每个月打钱给他就是了。小田是幸运的,娶媳妇后,他姐夫依旧把他上班的工资钱给小田妈,小田有了孩子后是个女孩,每次生病,朝他妈要钱,就说没有,说什么一个小丫头片子看什么,没办法,他可能醒悟了,于是不再跟着他姐夫工作,辞职了,跟着小舅子工作,但是啥也不会,因为在家,父母只给老三找了师父,并没有给他找,所以他一切从零开始,多做一些活,去学习。慢慢地好了,这样生活虽苦,但也能过下去,但是她姐姐和妈妈不乐意了,开始朝他们要养老钱,开始闹,没办法,小田媳妇就给了她400元,然后就去老三家闹,老三媳妇不乐意了,就是不给,来小田家闹。后来小田妈再要,小田媳妇就说我不是老大,他们先给我就给,别老是欺负我了。大闹一场后,才不要的。后来小田有了第二个孩子,也是女孩。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所以生了之后,就安了避孕环,但是老人不愿意了,就对她们说,要是他们老家有一家,一看是女孩就直接扔猪圈了。后来老二果然不知怎么回事掉猪圈了,后来抢救回来。但是这时候,作为小田的姐姐没有出一分钱,孩子长大了,依旧当着孩子的面扇他嘴巴子,这给孩子落下深刻阴影,第二个孩子结婚也不让她姑姑去,他爸不同意,她就干脆不办宴席了,直接领了结婚证。
我觉得小田的孩子做得没有错,她们对你不好,为什么还要念亲情关系?为什么有些事她们能做,她不能做?她偏要做。小时候不懂事,不代表长大也不懂事。所以小田的孩子的生活都很幸福。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活得很累。不要把自己的自私强加给孩子身上。那不是爱,那是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