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仁青林寺,由直贡噶举派高僧强斯根郭仁钦于600年前创建。强斯根郭仁钦,获得施主冲朗卡白桑布的资助之后,依照茹托索朗坚赞活佛的遗嘱,抵达加持之地墨竹舍尔多建庙。但该地有两个叫舍尔多的地方。所以强斯根郭仁钦只好供神施食子以求指点,随后突然降下一只乌鸦叼走施食子,飞至墨竹曲南岸的树枝上,强斯根郭仁钦认为这是神显灵指点,决定在墨竹曲南岸的树枝旁建寺,取名仁青林。仁青林的藏族民居日多温泉在藏传佛经中曾有记载,莲花生大师曾预言世界上没有比这再好的温泉,因为这是神泉。在此沐浴能洗掉人以往的罪孽,净化人的灵魂,调节人的气血阴阳,治疗诸多疾病。当地农牧民把泡温泉作为治疗保健的主要内容,连养殖的牦牛也常年在温泉中泡澡、喝温泉水,所以牦牛体大皮毛黑亮,常年不生病,令人称奇。老何听到的传言大概源自于此,反正我们都没去尝试。略略休息一阵,我们沿着墨竹曲继续向西,一路的缓下坡,路修得很好,几乎和旁边的林拉公路一样平坦

从松多(也可能是日多)到拉萨,相当于川藏驿道第59、60、61站

从米拉山俯冲下来,时速基本在40公里以上,11点钟,冲到K4444的里程碑处,好多人提到这块碑,有些骑友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在这组数字处涂鸦、留影?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1)

半小时后到日多乡,我找了一家藏茶馆,要了糌粑和甜茶,当作午饭。连说带比划,总算让老板娘冲了足够的开水在青稞粉里,全部搅拌成糊糊,就着甜茶吞了进去。后面老何和小罗进来,也要了一份,我忘了提醒一下,结果老何一张口说话,一蓬青稞粉喷到空中,然后听明白他说:能不能加点水?太干了!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2)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3)

日多寺,就在我们打尖的藏茶馆后面的半山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传由高僧多尔丹·德瓦勋努创建,多尔丹别名日多巴·德瓦勋努,所以名为日多寺。

日多温泉在藏传佛经中曾有记载,莲花生大师曾预言世界上没有比这再好的温泉,因为这是神泉。在此沐浴能洗掉人以往的罪孽,净化人的灵魂,调节人的气血阴阳,治疗诸多疾病。当地农牧民把泡温泉作为治疗保健的主要内容,连养殖的牦牛也常年在温泉中泡澡、喝温泉水,所以牦牛体大皮毛黑亮,常年不生病,令人称奇。老何听到的传言大概源自于此,反正我们都没去尝试。


略略休息一阵,我们沿着墨竹曲继续向西,一路的缓下坡,路修得很好,几乎和旁边的林拉公路一样平坦。我们一直能够保持33-34公里的时速,小罗的车传动系统可能有点问题,一直要蹬踏才能维持这个速度,我的挑战者800显出优势来,一半靠蹬踏一半靠惯性就轻松维持住了。就这样坚持到仁青林时,小罗只能下来休息。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4)

墨竹曲上游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5)

仁青林的藏族民居

仁青林寺,由直贡噶举派高僧强斯根郭仁钦于600年前创建。强斯根郭仁钦,获得施主冲朗卡白桑布的资助之后,依照茹托索朗坚赞活佛的遗嘱,抵达加持之地墨竹舍尔多建庙。但该地有两个叫舍尔多的地方。所以强斯根郭仁钦只好供神施食子以求指点,随后突然降下一只乌鸦叼走施食子,飞至墨竹曲南岸的树枝上,强斯根郭仁钦认为这是神显灵指点,决定在墨竹曲南岸的树枝旁建寺,取名仁青林。

仁青林寺起初规模很小,只有一间佛殿与数间僧舍。后来该寺逐渐扩建,形成8600平方米的面积,最多时有176名僧人,称为大宝寺。文革中仁青林寺被毁,1978年后,当地民众自筹资金重新修缮了仁青林寺,如今该寺有喇嘛20余人。

黄慕松使藏时,分成二个组分别进藏,第一组由海路绕道印度、锡金,第二组由黄慕松本人率领从川藏线走。第一组先期抵达拉萨,黄慕松一组走得慢,走到仁钦里时距拉萨还有三站到四站路,第一组的同人巫明远、蒋致余、王良坤及郭侍卫长等,从拉萨赶来会合,阔别数月,聚首畅谈,殊为欣慰。令黄慕松专使高兴的是,自南京一别,使藏团职员悉数会师于仁钦里。

而藏方派出的迎接人员也一起抵达,看似迎出百里之外,其实有所目的而来。双方见面后,藏方迎接人员提出一些事关仪式的问题,比如什么等级的官员要在拉萨郊外迎接使团,在拉萨如何接待使团,使团驻锡之地等等,颇有刁难之处。黄慕松、巫明远坚持参照前清驻藏大臣的礼仪,藏方推脱一阵也就答应了。

具体方案是:热振摄政的代表、司伦朗顿及噶厦成员到距拉萨4英里的地方去迎接黄慕松一行,并敬献哈达;新近任命的彭雪噶伦及所有扎萨和四品官到距拉萨城1英里的郊外的一个帐篷中举行茶会欢迎黄慕松一行;由675名卫兵组成的仪仗队,在距拉萨1英里处列队迎接黄慕松使团的到来,这几乎是驻扎拉萨的所有军队了。于是在汉藏双方失联22年后,国民政府册封、祭拜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专使代表团,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和平地进入拉萨。

邢肃芝记载:从乌苏江沿河西行三十公里到仁进里,此地的妇女,大都在面部涂上黑茶油,猛一看像非洲的黑人一样,大概是当地民俗。再向前五公里就是墨竹工卡,只见沿途大片农田,路上来往的人也很多。墨竹工卡因为接近拉萨,市面比较繁荣,居民有一百多户,街道两旁小商店很多。

西藏人通用的泥质酥油茶壶,就是仁进里出产的,但是手工粗劣,很容易破碎。买了新茶壶后,壶底要用酥油和猪血涂抹,以免漏水。每只上等的泥壶大约值藏银三四两,下等的值一两,销路西至后藏,东到拉萨,在拉萨销售得最多,光是三大寺的喇嘛就有两万多人,每人都要买一把酥油茶壶,拉萨居民还没有计算在内。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6)

突然变宽、变缓的墨竹曲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7)

从K4444到此,二个小时55公里,天完全转晴


早晨从松多村出发时,有二种选择:激动的、体力好的会选择一天到拉萨,行程180多公里;体力弱、情绪淡定的,想慢慢体味这一路以来的酸甜苦辣,可分为二天,先到墨竹工卡,再半天到拉萨。我和老何约定,如果下午4点钟前能到墨竹工卡,就继续往前,去拉萨,不然就在墨竹工卡住宿。事实上,我们是下午1:40到的,那就别无选择了。

我们在墨竹工卡县城没有停留,一闪而过,前面不远是松赞干布的出生地甲玛乡。

长途骑行川藏线(我的川藏线骑行-47.墨竹工卡)(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