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美在哪里(桃花源记里写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美在哪里(桃花源记里写的世外桃源)关于"孤岛"镇这个名字,相传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孤"字由"子"、"瓜"构成,瓜子是向日葵的种子,寓意向着光明,充满生的希望,而"孤"字又形象地再现了小镇的状态,小镇因此得名。据说,起初孤岛是一片只长着一棵歪脖树的不毛之地,人们却在地下发现了似乎取之不尽的"黑金",于是,这里成立了一个采油厂,才有了一个新的小镇。1孤岛的故事黄河从黄土高原不远万里带来的沙土在入海口沉积下来,人们欣喜若狂地在这片盐碱地下发现了石油宝藏,他们举家迁入,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建立了胜利油田。
"哎,你家是哪里的?"上高中后有人这样问我。
"孤岛。""孤岛是哪儿?是个小岛吗?"同学满目惊奇。
我笑了,打趣道:"是啊,我们出门都要划船呢!"
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孤岛并不"孤",它是一座有故事的小镇……
1
孤岛的故事
黄河从黄土高原不远万里带来的沙土在入海口沉积下来,人们欣喜若狂地在这片盐碱地下发现了石油宝藏,他们举家迁入,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建立了胜利油田。
据说,起初孤岛是一片只长着一棵歪脖树的不毛之地,人们却在地下发现了似乎取之不尽的"黑金",于是,这里成立了一个采油厂,才有了一个新的小镇。
关于"孤岛"镇这个名字,相传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孤"字由"子"、"瓜"构成,瓜子是向日葵的种子,寓意向着光明,充满生的希望,而"孤"字又形象地再现了小镇的状态,小镇因此得名。
也难怪有来过孤岛的人说孤岛像是"桃花源"。从东营市区向北行进,北渡黄河,榆林茂密,满眼里是望不到尽头的庄稼地,让人不禁疑问这里是否会有人常年居住。只是从大坝上驶下,一个转弯,映入眼帘的便是另一番景象——车水马龙,屋舍俨然,一座小镇赫然出现,正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而除了本地人,又有几人知晓这一座小镇建成的艰辛?
当我们的祖辈来到这片荒芜之地时,这里的条件出奇的恶劣,石油工人在这里艰辛地为祖国献石油,却笑谈自己"三个蚊子炒一盘菜"、"张嘴便是满口沙"的生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凭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孤岛镇上随处可见的抽油机便是他们成就的见证,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闪动的红色工装就是最好的证明。
<石油铁人 注:图中主人公是作者的舅舅>
写下孤岛的发展历程,我不必查询任何资料,因为我写下的每句话,正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我小时候一直对我讲述的。相信每一个孤岛走出的孩子,都在心里明了——孤岛的故事。
<夜幕下的永和桥>
2
槐花的故事
孤岛还有一个动听的绰号——槐花小镇,镇如其名,万亩槐林确是孤岛镇的一大特色。自打记事起,每至五六月份,槐花盛开的时段,便会吸引来天南海北的养蜂人前来放蜂,买蜜也就成了每年孤岛人最不能错过的事之一。但凡尝过槐花蜜的人都知道,槐花蜜色泽鲜亮,气味清香,属蜜中之上品。
从小家里总是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放置着一个大玻璃罐,里面是黄透亮的槐花蜜,上面浮着一层厚厚的糖。小时候也常常蹲在罐旁痴痴地看着,想趁爸妈不注意偷尝一点,却总不成功,还经常弄出"罐碎蜜洒"的事来,搞得自己看着满地的蜜汁四溢,听着爸妈的责备,心里万分自责。
后来我也尝过,枣花蜜有一股浓烈的枣木味儿,紫云英蜜有股不真实的香气……不论哪一种花蜜,都没有我在家里喝到的槐花蜜味道好,孤岛的槐花蜜是清甜的,朴实的,和我生活的小镇一样,让我感到安心而真实!
近年,随万亩槐林的不断开发,更是在孤岛郊外掀起了野营热。暂不说孤岛镇居民闲暇时光便会全家出动去往槐林烧烤、野营,在月光斑驳的槐林里享受天然氧吧的惬意,就连许多外省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体验一把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
每到槐花节,吸引人们前来的不仅有帐篷节,槐花开的旺,自然吸引来不少文人骚客,多年前便有了各种写作、摄影比赛在六月展开。近年的"槐花笔会",更是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每当槐花节谢幕,人们在返程的路上,脸上仍会挂着意犹未尽的笑容,每一个灿烂的笑脸背后,都有了一段他们与槐花的故事。
<我与油城 注:雕塑名为《我为祖国献石油》>
3
神仙沟的故事
神仙沟里住着神仙吗?这是我小时候常常问爸爸妈妈的问题。当然没有,它的名字来自于它的源头——"神仙沟水库"。
神仙沟深绿色的河水像一条绸带盘绕在孤岛镇的土地上,饭后去河边沿着绿柳夹道走上一遭,是孤岛人的共同爱好。
我最爱做的一件事便是站在河边学着爸爸的样子打水漂。爸爸首先选了一块薄片状的石子,倾斜身子,石子射出的方向与水面基本平行,"噗噗噗噗"漂亮的四个弹跳,石子才滑进了水底。我学得很认真,捡了一块大石头,也斜着身子将其扔出去,"咕咚",石头沉了底,没等我唉声叹气,一边垂钓的人大声呼喊着数落我吓跑了他的鱼,我和爸爸偷笑着赶紧跑开。
每当走到永和桥下的一个小拐弯处,老爸便指着河中央道:"看,那是我挖的!"
曾经的孤岛"镇如其名",气候恶劣,水源缺乏,人畜生活用水都是很大问题,于是,70年代末,油田家属会战,工人、家属、上至6、70岁的老人,下到刚能扛动铁铲的娃娃都干劲十足地加入了一个浩大的工程——挖河道,老爸就是其中的一员,那时也不过刚上学的孩子。
神仙沟的深度据说有三四米,从孤岛镇西南郊外的神仙沟水库发源,蜿蜒数百里,横贯许多小村庄,也为几十年前孤岛镇的生活用水缺乏解决了燃眉之急。尽管现在的神仙沟不再供应着人们生活用水,但它在工业供水方面仍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神仙沟不仅是条供养孤岛人生活的河,更是代表着孤岛人民自强不息、勤劳肯干的河。
夏季的傍晚,潮湿的空气中透着河水的一丝腥气,神仙沟河面上更是氤氲的,形成一层水雾,河岸边的柳树下隔着一段距离便会有一个垂钓者,身边的小桶里扑腾着几条小鱼,悠然而惬意。永和桥的北边还有一座简单的石桥,水泥的路面,拱顶的装饰,被称作彩虹桥。再向北走几十米,河道两边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放,油绿的荷叶托着白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让人好生陶醉。
夜晚,华灯初上,神仙沟的两岸都装上了彩色的霓虹灯,缀以黄色的小灯,仿佛一条会发光的的道路通向远方。
还流连在神仙沟畔的居民们驻足远望,眼中映着灯的光亮,每个人的心中都自己与神仙沟的故事。
<神仙沟景色>
4
我的故事
我在孤岛出生,在孤岛长大,自是对这片土地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愫。去过大连,见识过那里别有欧洲韵味的建筑,一尘不染的街道,但那里没有清香四溢的槐花;去过上海,见识过那里车水马龙的繁华,开放摩登的环境,但那里没有日夜不停的抽油机;去过北京,见识过那里华灯初上的炫目,节奏颇快的生活,但那里没有神仙沟畔的自在安详……
我和孤岛其他孩子一样,刚会说话就认得随处可见的"磕头机"(抽油机),隔三差五的就会跑到有魏巍题写名字的滨海公园,登上假山,步入观海亭,将整个孤岛中心的景色尽收眼底。又或是享受一番简陋的游戏设施,去看看那些或残或缺的动物石雕,报废的战斗机可以让我们爬上爬下,再不然,翻新的孤岛会场夏天会有喷泉,叫上小伙伴,一起玩个透心凉吧。
后来到市里上高中了,回家的时间着实少了,高三后租住了房子,也就没有什么周末回家的借口了,整整五个月,孤岛镇只能是我心中的一个小小的牵挂。其实每到这种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孤岛的味道——大盘鸡、火锅鱼、鲜鱼汤……每次回家都要拽着爸妈讲孤岛的特色小吃吃个遍,可奈何在家的时间太少,这个愿望从未完整达成过。
故乡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自己可以将她贬得体无完肤,但别人不能挑出她的一丝不好。曾经厌倦过小镇的生活,心里鼓动着一双想要飞向远方的翅膀。当真正要离开她时,才会回忆起她种种的好。想要与她如从前般亲密,时间却已越来越少。
高一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还在路上时天色便已暗了,进入孤岛镇时,黛黑的夜色已涂满了天空,远离镇中心的地方能看到清晰的银河纵横天幕,车辆继续前行,荒野上零星散布着黄色的小灯,那是野外施工的工作站。不远处就是一条省道,路灯齐亮,在无尽的黑夜里织成一条金色的长龙。不禁暗暗想着,城市里纵然灯光夺目,又怎有油田小镇的夜景这样难以言喻的韵味?
在我第一次发布描写这座小镇的文章时,转发至朋友圈,配文案:"爱我大孤岛!"后面还加十多颗爱心。几分钟的时间里便有孤岛的十几位同学转发了我的说说,也写下了自己的心情。不觉心中泛起阵阵暖意——原来,真的是这样,每个孤岛的孩子都有着自己与这座小镇的故事。
写下这篇文章,心情豁然开朗,我用不成熟的笔触写下我对家乡的感受。纵然,这寥寥千字不足以表达我对她的全部感情。但我知道,写下了这篇文章,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让他们也知道有这样一个并不孤单的小镇,一个有故事的小镇——孤岛。
<雕塑:黄河母亲>
注意:图文均为原创,转载注明出处且需要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