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 苦行僧(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黄粱一梦)
王健林 苦行僧(苦行僧王健林再添黄粱一梦)时间回到2015年4月,王健林宣布万达开始第四次转型,其中金融作为一项支柱产业被提上日程。步入2019年,可能让王健林舍不得却又不得已放弃的是,万达的另一个梦也在悄然破碎。在1月份举办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不再放声高歌。“王健林”相关百度指数2018年2月,万达以5000万欧元卖掉马德里竞技俱乐部17%的股份;5月,以3.15亿澳元卖掉澳洲黄金海岸项目及悉尼项目;10月,又以62.81亿元将万达文化管理100%股权出售给融创。在海外地产项目、文旅项目相继被“甩卖”后,王健林的“出海梦”、“文旅梦”成一地鸡毛。
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我是谁。——崔健《假行僧》
文/隗樊 亿欧专栏作者
2017年,万达年会上,王健林唱火了这首《假行僧》。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在那之后王健林也开始了苦行僧般的“自我炼狱”。
2018年关于王健林的报道少了很多。王健林指挥万达持续“瘦身”,这一年也是万达集团“走钢丝”的一年。
“王健林”相关百度指数
2018年2月,万达以5000万欧元卖掉马德里竞技俱乐部17%的股份;5月,以3.15亿澳元卖掉澳洲黄金海岸项目及悉尼项目;10月,又以62.81亿元将万达文化管理100%股权出售给融创。
在海外地产项目、文旅项目相继被“甩卖”后,王健林的“出海梦”、“文旅梦”成一地鸡毛。
步入2019年,可能让王健林舍不得却又不得已放弃的是,万达的另一个梦也在悄然破碎。在1月份举办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不再放声高歌。
万达金融“大跃进”,王健林:力图三年IPO时间回到2015年4月,王健林宣布万达开始第四次转型,其中金融作为一项支柱产业被提上日程。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万达历经三次转型:
1993年走出大连,万达由地方企业向全国性企业转型;
2000年,由住宅向商业地产转型;
2006年,大规模进军文化旅游产业,使万达由单一的房地产企业发展为综合性企业集团。
对于第四次转型,王健林曾高调表态,金融将会是万达集团未来最有价值的一块业务。2016年1月举办的亚洲金融论坛上,王健林进一步明确万达金融业务的KPI:3年内万达网络金融实现IPO。
实际上,为了成功实现金融业务的加速布局,万达从2014年就开始筹备,不惜重金从建行投行部挖来王贵亚担任执行总裁。
2014年年底,万达获得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68.7%的股权,金融业务迈出实质且关键的一步。随后三年里,万达全线发力,在保险、财富管理、网络小贷、征信、众筹等领域接连“落子”。
3年期限已至,与“小目标”渐行渐远有些讽刺的是,如今距离王健林设定的金融小目标已经过去3年了。2019年1月12日,在万达集团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万达金融成绩平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文化产业却成了四大产业中名副其实最有价值的一块业务。
除了业绩并不亮眼之外,万达金融的版图也在悄然“缩水”。
2019年1月8日,百年人寿官网披露股权变动信息,万达以27.18亿元将百年人寿9亿股股份转让给绿城中国,这意味着万达将全面退出保险业务。1月18日,据澎湃新闻报道称,王健林拟出售万达征信业务,已有意向买家恰谈。1月23日,万达金融更名为万达投资。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万达支付业务快钱的推广似乎也不尽人意。早在2017年3月,万达就与银联战略合作,万达集团方面称,万达及其合作商户将陆续全面受理银联云闪付,共同拓展客户服务渠道。近期有传闻指出,万达计划出售支付牌照,尽管万达方面否认了该传闻,但亿欧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万达有意向暂停支付业务。
支付宝在前、微信在后,万达线下支付的出路在哪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支付市场分化为线上、线下两个场景。对于万达来讲,其原有的资源都根植于线下商圈,从线下切入自然顺理成章,但赋能线下商家的万达也 “有苦难言”。
对于商家来说,接入一家支付平台需要考虑两点:一是费率,二是支付之外包括营销、财务管理、信贷等一整套解决方案。
费率的比拼实质上是一场激烈的“价格战”,价格战背后考验的是资金实力。目前支付宝和微信为了拓展线下,会承诺给商户很低的费率,有的甚至是零费率。而代表国家队的银联云闪付自2018年以来开启“烧钱”模式,返现补贴公交、校园、商圈等各个支付场景。对于不断出售资产、降低负债率,要“活下去”的万达来讲,比拼费率这条路似乎“行不通”。
那么整合性的全套服务似乎是万达布局线下支付的突破口。目前来说,万达的困境在于,在以“收租”为主的盈利模式下,用户、商家的数字化难以实现,因此也就难以获得支撑营销、信贷等增值服务的数据。万达广场虽然入驻了众多商家,每天拥有大量客流,但万达却难以掌握商家的经营数据和用户数据。
相比之下,支付宝和微信更有创新支付附加服务的优势。支付宝在服务商家的过程中,可以整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内部资源,从而提供会员、营销、信贷、保险等一整套服务;微信支付则以公众号、小程序为入口,帮助商家积累粉丝,提供一系列营销等服务。
放不下的电商梦,扶不起的支付王国对于线下推广支付的难度,王健林似乎早有预料,可能也正因此,王健林对电商有一种执念,毕竟在线上场景中,电商是最需要打通支付环节的场景之一。
从2013年万达上线服务于万达体系内的万汇网,到2014年万达与百度、腾讯成立飞凡电商“腾百万”,再到2016年“腾百万”瓦解后重组飞凡到万达网科,王健林始终放不下“电商梦”。
但自建电商,万达OK吗?亿欧金融认为,万达在电商上多次碰壁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1)类似的实体企业转型普遍缺乏互联网基因和电商基因,渠道思维很容易占主导,以速度为本,对既有核心业务进行包装整合,很难做好。暂且不提万达从房地产跨界转型的难度,目前苏宁自建的苏宁易购业绩表现也并不出色,其很大一部分盈利来自购买的阿里股票,甚至一度被外界戏称为“炒股王”。
2)万达实体产业非常庞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建电商考验的不仅是平台的聚合能力,更考验的是对资源的调度与分发能力,在内部资源协调整合方面,万达势必会遇到诸多困难。
3)王健林作为万达掌舵人,处于绝对的决策中心。作为万达的改革先锋,王健林骨子里还是个传统的生意人——做买卖一开始就是要赚钱的,而互联网的打法常常是先免费后付费,先投入后“收割”。
4)另外非常值得思考的一点是:万达的组织管理是否有效适用于当下新经济体,是否契合消费互联网的路径,是否融于产业互联网的血液?
无法以线上和线下交易场景带动支付业务发展,加之外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近乎“垄断”的凌厉攻势,导致万达在金融链条最为关键的支付环节中节节败退。
撑起万达网络金融半边天,信贷业务到底如何?万达金融此前主要以万达投资、万达网络金融(万达网科)、百年人寿为主。转让保险、出售征信、失足支付,亿欧金融发现万达网络金融帝国最大的实体只靠两家贷款公司了。
目前万达依靠网络小贷和小额贷款两张牌照布局了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上线了万达贷、万e贷、快易花和万达普惠四款APP。
其中,“快易花”的客服向亿欧金融表示,万达贷、万e贷、快易花和万达普惠是四个独立的产品,业务有交叉,同时在信贷策略和风控上会有差异。
“万达贷”包含商户贷款和消费分期业务,授信额度在1000元-20万元之间;“万达普惠”业务包含现金贷(信用分期、万达业主贷)、消费金融(装修分期)、供应链金融(生意红、发票贷、医贷通);“快易花”主营现金贷业务,最高授信金额为5万元。
相比于消费金融10多倍的杠杆,网络小贷和小额贷款的1-3倍杠杆对于资金的撬动能力较弱,天花板较低。因此,除了自有资金,万达方面也接入了南京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等银行授信额度进行放贷。
事实上,从万达集团过去三年的工作总结看,2016年-2018年,万达金融集团的收入分别为:213.5亿元、321.2亿元、433.6亿元;2017年-2019年万达金融目标收入分别为:265亿元、408亿元、496.4亿元。在2017年工作总结中,王健林特别提到:金融集团净利润完成年计划的1961%,创万达完成计划指标的历史纪录。但对于万达金融真实的经营业绩和细分收入结构,万达从未披露。如果要实现1961%这一惊人的增长率,万达金融的利润目标不是定的不高,就是利润非常丰厚。
亿欧金融从万达金融的前员工处了解到,万达金融以投资和保险业务为主,网络金融板块还在发展中,其中快钱支付业务目前处于萎缩状态,因此主要还是以信贷为主。对于集团金融板块的收入其表示,“这个都是集团意志,至于这部分究竟装了哪些收入进去,事实上就是一个黑盒。”
值得关注的是,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快易花、万达贷、万达普惠也曾出现目前消费金融饱受诟病的暴力催收等行为。据21聚投诉数据资料显示,有用户投诉“万达贷”对用户进行暴力催收,催收方为青岛北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包括谩骂、短信轰炸、骚扰通讯录等。
折戟金融,下一个小目标靠“医疗”?在2018万达年会上,王健林除了肯定文化产业在万达的支柱地位外,还正式提出全面进军大健康产业。
对于可能引起的外界争论和质疑,王健林给出的解释是:“近年来万达推进轻资产战略聚焦优势产业,对一些非优势产业采取了退出瘦身的策略,但万达绝不是放弃发展新兴产业,对于不是传统产业、科技含量高、又看准了的新兴产业,万达还是要进入,而且全力推进。”
从“勇闯冒险岛”到“抢滩鬼门关”,于转型中的万达而言,每走一步都异常沉重。从结果反推,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到的是探索有余,但远瞻不足;布局很大,但精细欠佳。
时局易把人抛,碎了昔日梦,乱了既定路,跌跌撞撞的万达,何处是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