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后一位南北战争老兵的遗孀(我们的父辈从懦夫到屠夫)

最后一位南北战争老兵的遗孀(我们的父辈从懦夫到屠夫)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从这个角度看,弗雷德海姆的主动送死,是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父亲及国家对自己的愿望:既然胜利无望,干脆战死沙场。事实上他的想法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要么凯旋而归,要么战死沙场。为什么说当时的德国弥漫着好战的气息?自然有其历史因素,但长话短说的讲法就是,作为德国精神基础的普鲁士一度在各种战争中,逃兵远远多于战死的人,后来军队渐渐形成爱国主义,人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加强,乃至爱国主义在后期逐渐变味,战场上的“死亡”被“牺牲”代替,成为一种为国捐躯的光荣行为。父亲的这种态度,成为弗雷德海姆重回战场的底层铺垫。

从对话里也可以看出来,父亲对于兄弟俩态度的不同——大儿子已经立过战功,这是家族的骄傲;小儿子总是吊儿郎当,一副不成器的样子让自己闹心。那句“你我跟紧你哥哥”里的“跟紧”,无疑包含了两种意思:一方面当然是“行动”上跟紧,像哥哥那样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为德国的未来建功;一方面则是“精神”上跟紧,要像哥哥那样从里到外效忠国家,积极应战,让家族光荣。

在父亲看来,只有忠于军队、英勇好战才是男子汉,从侧面看,这显然是一种对小儿子“男子汉”气概的否定。

最后一位南北战争老兵的遗孀(我们的父辈从懦夫到屠夫)(1)

2、 “抱歉,让你失望了,子弹和心脏偏差一厘米。”

弗雷德海姆在九死一生后,穿着挂满勋章的军服,负伤独自回到家里对着父亲说出的第一句话,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哥哥威廉已经战死了。父亲对此一言不发,一方面是对失去大儿子的痛心,一方面是对小儿子的怒其不争——战争尚未打赢,作为一名军人,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凯旋而归,你现在这样回来算是怎么回事?而且你的哥哥也死了!只有你回来了!

事实上他的想法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要么凯旋而归,要么战死沙场。

为什么说当时的德国弥漫着好战的气息?自然有其历史因素,但长话短说的讲法就是,作为德国精神基础的普鲁士一度在各种战争中,逃兵远远多于战死的人,后来军队渐渐形成爱国主义,人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加强,乃至爱国主义在后期逐渐变味,战场上的“死亡”被“牺牲”代替,成为一种为国捐躯的光荣行为。

父亲的这种态度,成为弗雷德海姆重回战场的底层铺垫。

从这个角度看,弗雷德海姆的主动送死,是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父亲及国家对自己的愿望:既然胜利无望,干脆战死沙场。

最后一位南北战争老兵的遗孀(我们的父辈从懦夫到屠夫)(2)

第二重悲剧内核:赎罪心态下,一个和平主义者与冷血杀手的博弈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1、初入军队时,弗雷德海姆的怯懦,其实是一种和平主义对战争的不喜

如威廉所说,一开始,弗雷德海姆只是一个“懦夫”。在征战初期,认为战争会锻炼出一个男人的威廉自述:“手下的兵都是好兵,除了弗雷德海姆,每个人都认为他懦弱,他每天都要惹我生气,让我因他感到羞耻。”

最后一位南北战争老兵的遗孀(我们的父辈从懦夫到屠夫)(3)

在弗雷德海姆“黑化”以前,他的眼神充满“懦弱”和“不屑”

弗雷德海姆总是在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永远“缩在后头”,相较于别人的积极,他从不主动请缨,毫不介意把自己的枪借给别人,以“杀了几个人”为荣的队友们常常因此耻笑他,认为他是一个缩头乌龟。但弗雷德海姆仍然不以为意,也时常对此反唇相讥。在哥哥要求他主动一些的时候,他的回应是:“你如果想要我去火力组,你可以命令我去。”

简单来说,此时弗雷德海姆的态度就是:要当英雄你们当,我不在乎这种身份和你们的嘲笑,反正我不要杀人,如果非要我去,那么就用命令的方式,总之主动是不可能主动的。

最后一位南北战争老兵的遗孀(我们的父辈从懦夫到屠夫)(4)

事实上,从弗雷德海姆后来180°的蜕变来看,那个收拾军囊不忘塞两本书、担心敌军俘虏被队友伤害、为了死去的犹太女孩掩面大哭的“文弱书生”,面对战争更多的是“不喜”而非“懦弱”——前者是出于对他人生命的敬畏,后者是出于对个人安危的顾虑,如果要通过杀死无辜的人来成为真正的男人,那么他对此完全不屑一顾。

最后一位南北战争老兵的遗孀(我们的父辈从懦夫到屠夫)(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