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乡村小镇(嵩县德亭:打造特色小镇)
嵩县乡村小镇(嵩县德亭:打造特色小镇)该镇先后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沿街门面改造提升和街区路网、路灯、排水燃气管道全覆盖等工程,并按照“突出文化底蕴,完善基础功能,打造设施齐全、具有民族风情特色小镇和建设易地搬迁脱贫社区”的定位,运用民俗和自然元素,建“一街一品、一宅一景”,提升了镇区形象,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作者张政奇德亭镇名胜古迹甚多,著名的有梅子沟古遗址、佛泉寺、龙王庙、韩王墓、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池山等。2012年加大兰花谷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力度,加固护堤2.2公里,开辟景区步道7.3公里,精心打造青龙谷、竹缘林、新四军七区旧址3个景点,新建家庭宾馆10家。以兰花谷秀美景观为背景,成功拍摄德亭镇第一部数字电影《兰花谷遗恨》。记者在嵩县德亭镇看到,石牌坊、仿古街道、道德文化墙等充满乡愁文化的仿古建筑,让这个山区古镇旧貌换新颜。
德亭镇地处嵩县西北部,属浅山丘陵区,居北纬34°06′~34°18′、东经114°44′~114°58′之间。东邻纸房镇、何村乡,西接大章镇,南连木植街乡,北依城关镇,西北与洛宁县、宜阳县接壤。全镇总面积321平方公里,是嵩县第二版图大镇。
德亭镇由“三川”(左峪川、德亭川、武松川)、“两岭”(德亭岭、左峪岭)、“三道沟”(大王沟、小王沟、老道沟)组成。地势狭长,西北高,东南低,似弹花槌状。境内伊河从大章镇东湾村火神庙注入,经老道沟、酒店、杨湾、元湾出境。境内有德亭河、左峪河在杨村汇流,至山峡注入伊河。境内最高海拔1859.6米(佛泉寺村鹰嘴山),平均海拔620米,全年降水量764.3毫米,最大日降水量369毫米,最大降水强度101毫米/小时,平均气温14.8℃(最高40℃,最低-9.2℃),全年无霜期208天,全年积温4100℃,年日照时间3225小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亭全境分为三个保,即嵩县三涂里的德亭保和旧县里的左峪保、蛮峪保。民国21年(1932),德亭属嵩县西区,分左峪里、德亭里、蛮峪里。1947年10月嵩县解放后,设立德亭区。1949年大章、德亭、旧县合称大章区,1955年8月分开,改为德亭区,1956年1月,改为德亭中心乡。1958年6月,德亭中心乡划为蛮峪乡和德亭乡,同年8月与大章、旧县合并成立新华(大章)人民公社。1961年10月,撤销新华人民公社,德亭与大章分开,成立德亭小公社,属大章区管辖。1963年撤区并社,由德亭、蛮峪、酒店、左峪4个小公社合并,建立德亭人民公社。1968年3月,成立德亭公社革命委员会。1984年1月,改公社为乡,称德亭乡。2009年1月撤乡建镇,下辖德亭,赵园、黄水庵、佛泉寺、龙王庙、张湾、南台、孙园、杨村、栗子园、武松、段坪、庄科、梅子沟、上蛮峪、下蛮峪、乔家村、山峡、元湾、杨湾、酒店、大王沟、小王沟、老道沟24个行政村,298个村民组,4.9万人。
德亭镇名胜古迹甚多,著名的有梅子沟古遗址、佛泉寺、龙王庙、韩王墓、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池山等。2012年加大兰花谷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力度,加固护堤2.2公里,开辟景区步道7.3公里,精心打造青龙谷、竹缘林、新四军七区旧址3个景点,新建家庭宾馆10家。以兰花谷秀美景观为背景,成功拍摄德亭镇第一部数字电影《兰花谷遗恨》。
记者在嵩县德亭镇看到,石牌坊、仿古街道、道德文化墙等充满乡愁文化的仿古建筑,让这个山区古镇旧貌换新颜。
该镇先后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沿街门面改造提升和街区路网、路灯、排水燃气管道全覆盖等工程,并按照“突出文化底蕴,完善基础功能,打造设施齐全、具有民族风情特色小镇和建设易地搬迁脱贫社区”的定位,运用民俗和自然元素,建“一街一品、一宅一景”,提升了镇区形象,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作者张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