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剡地青年刘晨、阮肇离开阮庙(今嵊州市三江街道阮庙村)到天台山采集“谷皮”,谷皮是一种桑科植物,它的纤维可以织布,也可以作纸浆,还可以作药医治疾病。刘晨、阮肇脚穿草鞋,身带干粮,告别父母,跋山涉水往天台山而去。刘阮遇仙是一曲跨越千年的仙凡恋歌,现已成为民间文学中的经典。笔者将经典抽丝剥茧、细细打磨,根据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中记载的刘阮遇仙传说,让古典与现代来一个无缝对接:这两位嵊县青年,曾经在山中遇见过“仙女”,还成了亲…… 作 者 徐华铛刘阮遇仙传说

“刘阮遇仙”是一个流传甚广、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提并论,成为中国古代传奇故事中的两大经典。其中“刘阮遇仙”的主人公就是两位嵊县青年!

“刘阮遇仙”的传说,最早被东晋时期的干宝编入了《搜神记》,而最为详尽并为后人广为引用的则是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书里讲述了嵊县青年刘晨、阮肇入山遇仙结为夫妇的经过,叙述细致详实、情节曲折动人。

这一故事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涌现了一大批由它衍生出来的文艺作品和典故,特别得到唐代诗人们的传咏,使刘阮遇仙传说之地成为“唐诗之路”上的网红打卡地。

这个故事不长,却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因为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1)

这两位嵊县青年,曾经在山中遇见过“仙女”,还成了亲……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2)

作 者 徐华铛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3)

刘阮遇仙传说

刘阮遇仙是一曲跨越千年的仙凡恋歌,现已成为民间文学中的经典。笔者将经典抽丝剥茧、细细打磨,根据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中记载的刘阮遇仙传说,让古典与现代来一个无缝对接:

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剡地青年刘晨阮肇离开阮庙(今嵊州市三江街道阮庙村)到天台山采集“谷皮”,谷皮是一种桑科植物,它的纤维可以织布,也可以作纸浆,还可以作药医治疾病。刘晨、阮肇脚穿草鞋,身带干粮,告别父母,跋山涉水往天台山而去。

天台山崇山峻岭,峰峦叠嶂, 刘阮二人攀山越岭,只管埋头采药,不觉迷失方向,再也走不出来。就这样,他们一边采集谷皮,一边寻找归路。时间过去了十三天,身上带的干粮已经吃尽,但仍找不到回去的路,内心十分焦虑。

次日清晨,眼前一亮,发现前方有条山涧,隔涧的高山上有棵桃树,结满了累累果实。他们欣喜地涉过深涧,摘了几个桃子充饥。顺着潺潺涧水,忽然发现水中有新鲜的芜菁叶流出,还飘过来一只杯子,杯中有“胡麻饭”(芝麻)的饭粒。

刘晨、阮肇心中有了希望,抓住藤蔓,从涧中捞上杯子,沿着涧水往上游走去。绕过一个山湾,前面豁然开朗,竟是一条大溪,溪边站着两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她们看见刘阮二人好像老朋友相识一样与他们打招呼。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4)

刘阮二人一惊,她们的秀美容颜,令他们入迷,情不自禁地怔怔盯着她们。两位女子见状,盛情相邀,一位女子扬手在前面引路,另一位女子招手在后面相请。不容迟疑,他们赶紧迈开双脚,跟着两位女子往前而去。

走着走着,只见前方突然冒出一户筒瓦高墙的深宅大院,走到大院前,院门自动开启,室内设施豪华,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张大床,床上设绛红罗帐,帐角上挂着金铃银线,隽雅典丽。床前各有10名婢女,躬身相迎。

这时,两位仙女笑着对刘晨、阮肇说:“刘阮二郎,你们跋山涉水,身体劳累,又无食物进补,现特备下佳肴,请赶紧享用。”刘晨、阮肇见餐桌上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菜肴相当丰盛,又有美酒,还有吹、拉、弹、奏与歌女的伴唱,便高兴地拿起酒杯,与两位仙女畅饮起来。一顿酒菜,使刘阮两郎竟然成了入门贵婿,双双与二位仙女结为伉俪。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5)

冬去春来,刘阮两位住了半年。他们思念故里和亲人,提出回归。二位仙女知道姻缘已满,依依分手,并向他们详细指点回去的路径。

刘阮回到家乡剡县阮庙,今非昔比,环境大变,找不到旧址,见不到熟人,便到处打听。后来,一个年轻人告诉他们,祖翁入山采药,因迷路至今未归,已有七代了。想不到刘阮在山上仙境过了半年,人间已隔了七世,已经到了晋太元八年,时间竟然过去了300多年。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6)

“刘阮遇仙”传说在嵊州

“刘阮遇仙”传说的源头在嵊州,因传说的主人公刘晨、阮肇是当地悬壶济世的民间医生。当时剡县大旱,又蔓延瘟疫,由于药材匮缺,他们便到天台山采药,从而引出了遇仙成亲的美好传说。

宋代《剡录》卷三的“仙道”篇便记录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山采药遇仙的详细经过。又据《嵊县志》记载,阮肇的故乡在剡县阮庙,村中有纪念阮肇的阮公庙,存大殿三间,北壁有康熙十六年的启圣碑和道光三十年重建阮庙碑。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7)

2018年12月,笔者特地曾去阮公庙考察,阮公庙后改为“刘阮庙”。据刘阮庙立的碑志介绍,重建于清道光三十年的阮公庙,因月久年长,几经战火,日渐败落。2002年,由善男信女捐建重修,并改名为“刘阮庙”。庙由山门、戏台、两厢、大殿组成。大殿三开间,有一定的气势规模,大殿中间的上方挂有金龙镶边的“刘阮仙殿”匾额,匾额下面塑有剡人刘晨、阮肇的汉妆形象,束发绸髻,为神人风范,面容端庄祥和。

面对刘阮两郎与两位仙女的塑像,笔者心中不禁浮现出唐代诗人曹唐对刘晨、阮肇洞中遇仙写的一首诗:

天和树色霭苍苍,

霞重岚深路渺茫。

云实满山无鸟雀,

水声沿涧有笙簧。

碧沙洞里乾坤别,

红树枝前日月长。

愿得花间有人出,

免令仙犬吠刘郎。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8)

大殿的柱子上有三幅对联,分别是:

“刘阮名声久远扬,神话传说永离奇”;

“和成物外万类药,普救世间黎民病”;

“神通除八方之疾病,药物救万世之众生” ,令人神思遐想。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9)

“刘阮遇仙”传说在新昌、天台

“刘阮遇仙”传说的续篇在新昌。传说刘晨、阮肇在故乡没有了亲人,缅怀两位天仙女子,便沿着旧路寻找。刘晨、阮肇来到一条小溪边,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在溪边惆怅不已。后来该溪有了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名字——“惆怅溪”,溪上的桥叫“惆怅桥”。现在这溪叫桃源溪,桥即“迎仙桥”。整座桥呈弧度优美的拱形,台阶采用长条石及鹅卵石砌筑而成,1997年,迎仙桥被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10)

刘阮遇仙传说中两人遇到“神仙姐姐”的地方在天台山,当地人认为,刘阮遇仙之地是在天台县白鹤镇宝相村。宝相村位于白鹤镇东部,本族人全部姓张。天台县对刘阮遇仙传说十分重视,2014年,刘阮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浙江嵊山游(这两位嵊县青年)(11)

来源:嵊州新闻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