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并非越少越好你清楚吗(你觉得公摊面积多少算合理)
公摊面积并非越少越好你清楚吗(你觉得公摊面积多少算合理)今天,不该按公摊后面积收费》引发网友关注。民小生此前报道:《物业费、取暖费,
全文2077字,阅读约需2分钟
近日,
“110平方米的房子
到手仅61平方米”的新闻
引发网友关注。
民小生此前报道:
《物业费、取暖费,
不该按公摊后面积收费》
今天,
民小生来做个小调查,
关于公摊面积,
大家觉得占比多少可以接受?
买房一定要计算公摊面积吗?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指出,建筑面积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是业主专有的部分,即关上家门就是套内建筑面积。而大家分摊的面积则属于业主共同所有的,并非专有,比如楼道、电梯、物业用房等等,这些就属于公摊面积。
王玉臣明确告诉记者,对于购房者来说,公摊部分是客观存在的。
王玉臣称,“可以在房屋销售的时候,不以建筑面积对外销售,以除去公摊面积后的套内建筑面积或套内使用面积进行销售。”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
上述《办法》明确,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按套(单元)计价或者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当注明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你觉得公摊面积多少合理呢?
不少网友表示:“我觉得没有公摊面积最合理!”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现行规定对于公摊面积大小没有比例限制,主要与新盘项目的规划设计、配套设施有关。从业主的角度看,套内起居生活面积与社区公共服务面积此消彼长,取决于业主的诉求。
李宇嘉认为,多层次住房消费并存的情况下,对不同类型的新盘项目,在规划设计及报批阶段,就应对公共服务为主的公摊占用做出合理的规划指标限定,毕竟房子和公服都是给业主用的。
取消公摊面积对谁影响最大?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指出,是否以套内计价对于购房者实际购房成本基本无影响,主要影响的是部分打着政策擦边球卖低得房率房子的开发商。另外,对于购房者而言,物业费等因为建筑面积衍生的收费也有可能降低。
张大伟称,公摊面积并不是越小越好,不计入面积价格,意味着开发商同样可以提高套内单价,另外如果开发商过度挤压公摊,会导致社区品质下调,包括楼道、会所、大堂等公共面积缩水。
对于购房者而言,张大伟称,套内面积计价影响最大的是期房销售,对于现房和二手房,购房者更容易计价。从套内计算价格看,全国已经有重庆等个别城市落地,的确更有利于购房者,对于开发商而言减少了灰色利益。
不计入公摊面积是否会导致房价上涨?
对于老百姓而言,取消公摊面积是否会对房价造成影响也是讨论的热点之一。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指出,无论是公摊面积计价还是套内面积计价,对购房者而言,只是计价方式有所改变,对总房价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李宇嘉则认为,公摊对房价的影响实乃无稽之谈,公摊对房价无任何影响。因为购买的不动产,本身就由专有和共有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组成,一边儿轻了,一边自然就重了。另外,大家买房,购买的不只是室内居住,还有由公摊部分支撑的社区服务。过去的筒子楼得房率(套内面积占比)很高,但配套设施少、公共服务差。现在的高层得房率低(70%-80%),但有高速电梯,有物业管理,采光通风也好。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对于取消公摊面积的议题,应该说值得关注,体现了对购房者或业主降低成本、规范小区运作的导向。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不公摊成本,成本不消化,开发商也还是可以算到房价上。
严跃进认为,若简单取消掉,公摊面积如何管理还是一个问题。其认为,后期可以建议一些小区或房企主动申报,未来房企若是资金实力强,那么完全可以把公摊面积给取消。比如公摊面积的成本让房企自己来承担,这样房企可以多考虑增值收益等。类似过程需要和业主多协商、多论证,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公摊取舍意见的公约数。
公摊明细能否“晒在太阳下”?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对于一些明显超出常规的“高公摊”现象,需要进行严管。尤其是要防范房企营销人员各类虚假的、误导的、含糊的或有歧义的营销,导致购房者放松警惕和疑问,最终在购房中面临各类问题。
在严跃进看来,实际得房率明显偏离正常水平的楼盘“都属于问题楼盘”。
李宇嘉则指出,社区生活离不开公摊。其中最重要的是,标准和明细一定要“晒在太阳下”,同时监管要跟上。
李宇嘉建议,要制定不同类型社区的公摊指引;公摊部分的内容要明晰,经营的部分要将经营收益归属全体业主,纳入物业维修基金,或者抵扣物业费;房屋交付时,独立第三方要对公摊面积进行实测并公示;探索公摊部分定价和套内定价的差异化。
“公摊面积一再被诟病、被质疑,意味着当务之急是要明确产权意识、夯实侵权必究。”他说。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素材来源: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