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那些事(西游记里的人性与兽性的拷问)
西游记的那些事(西游记里的人性与兽性的拷问)以往对于西游记里的取经总是从人类社会来考虑,在人类社会内部寻求答案。但如果把取经放到整个自然界历来看的话,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人性与兽性是横梗在文学作品里的两个基本标识,在利益的争逐中,人性的傲骄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利益,兄弟倪墙,父子骨肉相残,家国成为战场,人性异化为兽性者比比皆是。因此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里促进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理性认识归属,从群体性上升到人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基于内在的群体属性是有范围的,封闭性文化的外延虽然讲究天人一体,但是还是以人性为重心的,其他只是附属在人类社会的外沿上,对于他们的尊重只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用,所以存在。 02走,去西天 01 关于西游记里妖魔鬼怪为什么总是吃不到唐僧肉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我们要认识到那些妖魔鬼怪都具有人的贪婪,总想用人的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对于动物来说,饮食时从不讲求有多好吃,只求吃就行,只是由于人性的贪婪最终谁也没有吃到。所以
《西游记》里的人性与兽性的拷问
郑重申明
本文已交由头条首发,严禁复制粘贴转载,侵权必究相关法律责任。
走,去西天
01
关于西游记里妖魔鬼怪为什么总是吃不到唐僧肉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我们要认识到那些妖魔鬼怪都具有人的贪婪,总想用人的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对于动物来说,饮食时从不讲求有多好吃,只求吃就行,只是由于人性的贪婪最终谁也没有吃到。所以人性的贪婪倾注到了动物内心,有了九九八十一难,这是考验人性与动物属性的过程。因此唐三藏取经的过程就有了从动物属性向人性靠拢归依最终确立了人性的伟大意义。
02
以往对于西游记里的取经总是从人类社会来考虑,在人类社会内部寻求答案。但如果把取经放到整个自然界历来看的话,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人性与兽性是横梗在文学作品里的两个基本标识,在利益的争逐中,人性的傲骄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利益,兄弟倪墙,父子骨肉相残,家国成为战场,人性异化为兽性者比比皆是。因此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里促进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理性认识归属,从群体性上升到人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基于内在的群体属性是有范围的,封闭性文化的外延虽然讲究天人一体,但是还是以人性为重心的,其他只是附属在人类社会的外沿上,对于他们的尊重只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用,所以存在。
你最喜欢谁
03
在西游记成熟的过程里,再一次揭示了人性的升华过程,人类战胜自然环境,在自我发展中不断形成自我的内在属性,成就人类社会文化的终极归属,确立人类文明的最终文化制度,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人与神仙存在的公平性。进化有不同,存在有公平,万物有差别,但和平共处的过程里除过利益交叉外,我们还有人性的目光在关注世界大同、天地大同。
每一种生命都存在于这个地球之上,在成为我们人类的食物之后,它们就有了好坏善恶之分,其实这种分类方法是狭隘的。生命的存在不以我们人类的标准来划分世界的势力范围,万物有灵,各循其道。我们人类只是了解了属于我们人类的一部分,关于其它物种的方面,我们知道的太少,还不断处于研究中,结论还不完善,所以只从我们人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我们要上升一个层次来认知自然。
真经是啥
04
在西游记里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其实是我们人类内心深处的各种意识的外化,是各种物欲的生动体现,在面对数倍于我们的低等生物时,弱者就成为强者的试金石。强者对于弱者来说拥有了一切的生杀予夺的权利。弱者可以成为强者的玩物宠物,可以成为强者的奴隶,可以成为强者的牺牲品。这在西游记里体现的栩栩如生,披着神仙光环的人成为天地之间的主宰之王,统治着三界过去未来现在,而匍匐在其下的弱者生灵们用他们可能的方式来在强者面前蝇营狗苟,膜拜于大地上的神仙。而唐僧这个肉眼凡胎刚好是从人类低等属性向高等属性进化的一枚棋子,他对于兽性的怜悯,对于弱者的同情,显现出一个等同于万物的平等姿态,让社会的刚性目标失去了其显性范畴里的理性刚性,不分善恶,不辨是非,稀里糊涂的被妖魔鬼怪掳走,又费尽心机地被救回来,在这个过程里人性与兽性的交锋内化为人类意识中的善恶是非美丑的二元评判。这些是唐僧取经里的自然界归属的人文社会意义。生命之来,无所谓善恶;利益之上,无所谓好坏;是非之上,无所谓美丑。在人类自身的人性与兽性的挣扎里,唐三藏是真正具有人的价值属性的代表,在取经里扛着人类的一面旗帜,不断地与天地之间的所有生灵打交道,进行各种各样的纠扯。我们嘲笑唐僧的不识妖魔鬼怪善恶不分,其实是没有明白我们自己的价值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区分,当我们从简单狭隘的利益纷争里脱身出来,看我们自己与地球生灵时,我们会发现人类也不过是地球中的一部分。但缠绕于利益价值之内的我们总是用人的兽性物欲标准来捆绑我们的理性,所以悲剧之外,除过悲哀我们只能是怜悯悲悯。而佛教在看待万物生灵上具有了超然的视角,所以中国哲学从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时期三四百年历史里佛教与中国社会的融合、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就具有了非凡的价值意义。《西游记》里的取经历史其实就是人类自身寻找人性文化归属的探索史,发现中国人类文化与地球生物共同存在的一种平衡关系的求证过程的取经里程。
05
唐僧取经,在现实的结局里获得了天地之间佛儒道及世俗的价值统一,平衡了生灵万物的终极存在地位,生而平等,互化之外,和而存,不可一棒子打死。
老子曰:守虚而待物,非盈而得缺,善。大道之下,生与灭;万物之中,化与存;乾坤之内,是与非;意识之下,善与恶;人性之下,美与丑。俯仰天地间,求一腹之饱,劳一世之辛,累一生之辨,不可得真章者,惑矣。
郑重申明
本文已交由头条首发,严禁复制粘贴转载,侵权必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