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诊疗流程(新生儿发热咋办)
新生儿发热诊疗流程(新生儿发热咋办)按顺序,他们把初诊认为病重的,即初诊时外观看起来病怏怏的(肉眼观察认为患儿病情重的,ill-appearing),标识为High risk(高风险);≤21天的发热患儿,也标识为High risk(高风险)。接着,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儿有无以下实验室指标阳性:最近有一项来源自欧洲急诊医生们的研究项目需注意。在很多新技术的发展下,比如快速病毒测定、结合免疫抗体测定、生物标志物、PCT、CRP的应用,都降低了患儿做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等风险。临床新策略:A Step-by-Step Strategy研究过程
发热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看看临床研究进展怎么说?
作者:@白衣奶爸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在过去的二十年,临床医生会根据不同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对新生儿发热进行协助诊治。这些临床或实验室指标中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为了辨别出低风险患儿,从而避免过多的临床检查:如腰穿、CSF培养、血培养、尿培养等。
在很多新技术的发展下,比如快速病毒测定、结合免疫抗体测定、生物标志物、PCT、CRP的应用,都降低了患儿做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等风险。
临床新策略:A Step-by-Step Strategy
研究过程
最近有一项来源自欧洲急诊医生们的研究项目需注意。
按顺序,他们把初诊认为病重的,即初诊时外观看起来病怏怏的(肉眼观察认为患儿病情重的,ill-appearing),标识为High risk(高风险);≤21天的发热患儿,也标识为High risk(高风险)。接着,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儿有无以下实验室指标阳性:
1、尿白细胞增多;
2、PCT≥0.5 ng/mL;
3、CRP≥20 μ/L;
4、中性粒细胞计数> 10 000/mm3。
患儿如果以上4项指标均为阴性,则被判定为Low Risk(低风险),可以酌情避免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
这项研究来自欧洲的11个急诊医学部门参与其中,是为了给未来诊疗提供更好的前瞻性研究成果。
项目研究对象包括从2012年到2014年,年龄<90天的患儿,研究中心取得标本和实验室检测包括:尿试纸、尿培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培养、CRP和PCT检测。
其他需要检测的指标,则根据诊治医生的意见决定,同样的,是否要根据经验用药,或者收住院进行进一步诊治的,也要由当地医疗中心决定。
研究者会跟进每一个患儿,对于没有收住院的患者,将会保持电话联络收集相关信息。
我们把没有呼吸道、消化道体征和症状,以及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但体温≥38℃的患儿,定义为未知病因发热。
血培养或CSF(脑脊液)培养阳性的感染定义为:侵入性检查发现的细菌感染(IBI);类似泌尿系感染、脐炎等定义为非侵入性检查发现的细菌感染(NIBI)(尿路感染定义:尿培养:≥ 10 000 colony forming units/mL,伴有尿常规白细胞增多。)
Study Findings:
研究对象包括2185名患儿,平均年龄为47天(其中16.7%≤21天) 平均的发热病程是5小时。初诊时,87.7%患儿看起来还好(well appearing)。
进一步的诊疗包括:腰穿脑脊液检查(27.4%),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49%),收住院进一步诊治(58.5%)
最终统计数据,在这87.7%患儿中,23.1%患儿患有细菌感染,只有3.9%是血培养或CSF培养阳性(IBI),409例是非侵入性检查发现的细菌感染(NIIB),大部分为泌尿系感染UTIs,5例消化道感染,蜂窝织炎、脐炎、肌炎各1例。12.3%(269例)在初诊时认为是看起来是病重的(ill-appearing)。
在这组患儿中,有10.8%的患儿最终确诊血培养或CSF培养阳性,14.5%确诊非侵入性检查发现的细菌感染。
在研究数据中,有307名≤21天的患儿初诊认为是病情还好(Well appearing),8.5%最终确诊血培养或CSF培养阳性,17.9%确诊非侵入性检查发现的细菌感染。在这其中,有999名患儿(占比例45.3%),相关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阴性(包括尿白细胞、PCT、CRP,中性粒细胞计数),即初筛阴性,依然被归为Low-risk(低风险)组别,但在这个组别,最终发现7名患儿(0.7%)血培养或CSF培养阳性,0.4%患儿最终确诊非侵入性检查发现细菌感染。
研究者得出结论,这种Step-by-step策略,较原来的Rochester Criteria,敏感性更高(92%VS81.6%),而且真阴性率高(99.3%)(即特异性高)。在辨别新生儿低风险组别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方面,该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Viewpoint
在析因分析中,Gomez和他的同事注意到,用这种Step-by-step方法筛查后仍遗漏,最终确诊为败血症或颅内感染的患儿,他们的发热病程大多数都<2小时(即发热2小时内就诊)。虽然这并不是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研究者建议,应该把就诊时已发热的时间,考虑入内,即发热时间较短的患儿,到急诊就诊时,应该注意更长的临床观察时间,避免患儿症状进一步加重前就被归为低风险患儿,而离开医院。
在结合了过去20年的这些对发热新生儿的诊疗经验,很多医疗机构已经把这种Step-by-step应用于临床,初诊时注意患儿临床外观、免疫接种史、病毒感染情况(临床表现或根据快速血浆测定)等情况,用于临床判断患儿处于高感染风险还是低感染风险组别。
这些临床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客观的证据,将更加利于我们的临床工作!
References
Gomez B Mintegi S Bressan S Da Dalt L Gervaix A Lacroix L; European Group for Validation of the Step-by-Step Approach. Validation of the "step-by-step" approach in the management of young febrile infants. Pediatrics. 2016;138.
Medscape Pediatrics © 2016 WebMD LLC
Cite this article: A Step-by-Step Approach to Infant Fever. Medscape. Nov 23 2016.
置顶公众号的都是真爱~
(右上match角→查看公众号→置顶公众号√)
医学界儿科频道投稿邮箱:yxj_ek@yxj.org.cn
稿费:100—1000小编huanba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