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艺装备厂旧址(老南京它曾是华东第一大厂)
南京工艺装备厂旧址(老南京它曾是华东第一大厂) 永利铔厂设备精良、生产工艺复杂,在设备、技术、管理方面远远超出我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工业水平。加上其在军用方面的重要地位,所以日军早就觊觎永利铔厂。 日军三次轰炸,威逼求合作 而到了战时,工厂就可以转换为军工厂,为国防所用。因为当时永利铔厂还生产硫酸和硝酸,而硫酸被成为“工业之母”,足见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想现代工业中的钢铁、石油、化肥、焦化、印染等各个领域都有硫酸的添加生产。“现代化工业没有硫酸是根本发展不起来的,因为这是最基础的化工原料。”老陈说道。 此外,硝酸可民用也可军用,军用则可以生产炸药。“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工厂建立在中华民国首都边的原因。” 范旭东于是从国内外聘请了侯德榜、李佐华(Gilmer T.Lee)等一批中外顶尖化工专家,工艺技术从美国氮气公司引进,主要设备购自化工装备技术最先进的美、英、德等国,从1934年7月施工队伍进场平整土地到1937年1月产出
在南京江北,有一个名为“大厂”的地方是20多万人的家,还曾有人专门为大厂写过一首歌。而其实这个地名源于中国第一座化肥厂——永利铔厂,这里是中国第一包肥田粉的诞生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专门指示:“对付永利铔厂守敌,只能诱至野外歼灭,不能强攻,不能硬打。如果毁坏了永利铔厂,就毁了半个南京城。”如今,永利铔厂更多成为种奋斗精神的代表和符号。今年年初,永利铔厂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而在去年,它就入选了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这座看似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关系的工厂,但珍藏了近代南京甚至近代中国的工业记忆,也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曾遭遇的苦难。
永利南京铔厂全景
“远东第一大厂”,世界一流水平
近日,记者来到前身是永利铔厂的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曾在该公司工作了30多年的老陈向记者揭开了永利铔厂的前世今生。
而到了战时,工厂就可以转换为军工厂,为国防所用。因为当时永利铔厂还生产硫酸和硝酸,而硫酸被成为“工业之母”,足见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想现代工业中的钢铁、石油、化肥、焦化、印染等各个领域都有硫酸的添加生产。“现代化工业没有硫酸是根本发展不起来的,因为这是最基础的化工原料。”老陈说道。
此外,硝酸可民用也可军用,军用则可以生产炸药。“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工厂建立在中华民国首都边的原因。”
范旭东于是从国内外聘请了侯德榜、李佐华(Gilmer T.Lee)等一批中外顶尖化工专家,工艺技术从美国氮气公司引进,主要设备购自化工装备技术最先进的美、英、德等国,从1934年7月施工队伍进场平整土地到1937年1月产出合格硫酸仅用30个月,无论人才、技术、装备及建设速度和质量,均为当时世界一流水平。
日军三次轰炸,威逼求合作
永利铔厂设备精良、生产工艺复杂,在设备、技术、管理方面远远超出我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工业水平。加上其在军用方面的重要地位,所以日军早就觊觎永利铔厂。
1937年才投产不久,永利铔厂正在为战事赶制炸药,军工产品被送往前线支持抗战。然而,8月21日清晨,6架敌机空袭硫酸铔厂,投下炸弹5颗,所幸落入江中,工厂安然无恙。
从日军的再三来袭,也侧面可见永利铔厂与国计民生关系的紧密。日本人有意将这个厂完整保存下来,为他们所用。他们通过各种渠道,逼范旭东就范,声称只要他愿意合作,就可保证工厂的安全。范旭东并不理会,坚持“宁举丧,不受奠仪”,决不和日军合作。
同年9月27日,日军再次派9架敌机轰炸硫酸铔厂,投弹16颗,铁工、木工两厂毁半,机器损失多台。
不到一个月,多架敌机第3次轰炸硫酸铔厂,敌机投弹18颗,威力极大,氧化部全部炸毁,硫酸厂毁损过半。遭受巨大损失后,工厂已无法继续生产,范旭东分四批组织职员撤退入川。1938年,该厂沦入敌手,之后硝酸全套设备被劫往日本。
抗战胜利后,经过与“盟军总部”两年零八个月的艰难交涉,其间总工程师侯德榜两度赴东京,终于将1400多件设备装载回国,其中全套硝酸设备终于物归原主。战争期间风雨飘摇甚至落入敌手的永利铔厂终于在范东旭等人的努力下,重回国人手中。
如今,索回的硝酸塔生产设备现已不再生产,而是作为纪念被树立于厂区内,他们既是国家贫弱的苦难见证者,也时刻提醒后人,老一代爱国实业家和工程师们为保护国家财产与利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南京铔厂局部
砖墙和大屋顶: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永利铔厂建成至今成为南化公司,创下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制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袋“肥田粉”(硫酸铵)。它的诞生打破了国人不能生产化肥,必须依赖进口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南京地区最为重要的化工企业,该厂区持续扩大发展,它不仅仅在产品的生产销售上带动了整个大厂组团的经济发展,职工居住区也围绕着南化成型,逐步形成中小型城镇,在现在的西厂门附近,形成了大厂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
而在南京市规划局名城处处长王昭昭看来,永利铔厂不仅在历史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建筑风格也值得称道,体现当时国内先进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据了解,现存永利铔厂的5栋办公楼,由民国时期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基泰工程司负责设计,基泰工程司的主要合伙人关颂声、朱彬、杨廷宝均为近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
永利铔厂现存办公楼设计手法简练,采用四坡顶别墅式建筑布局作为办公使用,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它的建筑还没有完全西化,沿用了砖墙和大屋顶的传统特色。四坡顶的屋顶结构成本较高,一般在高等级的建筑中使用较多。”王昭昭说道,这不同于民国时期较多出现的高层框架办公楼,永利铔厂办公楼的设计比较独特。
而记者在老南化一中旧址看到了大量的时尚元素。据了解,老南化一中及其周边地块现今被打造成1934文化产业园,以文化创意、影视拍摄、时尚街区为主要内容,打造成文化旅游时尚园区。而这一转变并非孤例。根据去年年底的规划,南化所在的江北新区NJJBb030单元将迎来新年,定位为江北新区产业转型的前沿地带、三桥科创板块的商务中心、科教功能的聚居地。这意味着,未来在永利铔厂将见到更多的文化设施、绿地游园等等,永利铔厂的工业记忆将刻入城市的发展脉络中。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