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redis 几种模式(Redis原理和机制详解)

redis 几种模式(Redis原理和机制详解)token生成、session共享、分布式锁、自增id、验证码等。可以减轻数据库压力,查询内存比查询数据库效率高。性能极高 – Redis能读的速度是110000次/s 写的速度是81000次/s 。原子 – 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同时Redis还支持对几个操作全并后的原子性执行。丰富的特性 – Redis还支持 publish/subscribe 通知 设置key有效期等等特性。

什么是Redis?

Redis 是开源免费的,遵守BSD协议,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非关系型数据库。

Redis特点:

Redis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在磁盘中,重启的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value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String,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

性能极高 – Redis能读的速度是110000次/s 写的速度是81000次/s 。

原子 – 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同时Redis还支持对几个操作全并后的原子性执行。

丰富的特性 – Redis还支持 publish/subscribe 通知 设置key有效期等等特性。

redis作用:

可以减轻数据库压力,查询内存比查询数据库效率高。

Redis应用:

token生成、session共享、分布式锁、自增id、验证码等。

比较重要的3个可执行文件:

redis-server:Redis服务器程序

redis-cli:Redis客户端程序,它是一个命令行操作工具。也可以使用telnet根据其纯文本协议操作。

redis-benchmark:Redis性能测试工具,测试Redis在你的系统及配置下的读写性能。

redis 几种模式(Redis原理和机制详解)(1)

四小时带你了解Redis源码八大技术点。

1:数据存储分析

2:redis存储原理

3:redis事件机制

4:redis6.0-IO多线程

5:redis有序集合的实现-跳表

6:跳表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动态有序搜索结构比较

7:redis-driver实现

8:redis高可用部署策略

redis源码剖析训练营学习地址可以后台私信“redis”

I/O复用模型和Reactor 设计模式

Redis内部实现采用epoll 自己实现的简单的事件框架。 epoll中的读、写、关闭、连接都转化成了事件,然后利用epoll的多路复用特性, 绝不在io上浪费一点时间:

1、I/O 多路复用的封装

I/O 多路复用其实是在单个线程中通过记录跟踪每一个sock(I/O流) 的状态来管理多个I/O流。

redis 几种模式(Redis原理和机制详解)(2)

因为 Redis 需要在多个平台上运行,同时为了最大化执行的效率与性能,所以会根据编译平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 I/O 多路复用函数作为子模块,提供给上层统一的接口。

redis的多路复用, 提供了select epoll evport kqueue几种选择,在编译的时候来选择一种。

select是POSIX提供的, 一般的操作系统都有支撑;
epoll 是LINUX系统内核提供支持的;
evport是Solaris系统内核提供支持的;
kqueue是Mac 系统提供支持的;

#ifdef HAVE_EVPORT #include "ae_evport.c" #else #ifdef HAVE_EPOLL #include "ae_epoll.c" #else #ifdef HAVE_KQUEUE #include "ae_kqueue.c" #else #include "ae_select.c" #endif #endif #endif

为了将所有 IO 复用统一,Redis 为所有 IO 复用统一了类型名 aeApiState,对于 epoll 而言,类型成员就是调用 epoll_wait所需要的参数
接下来就是一些对epoll接口的封装了:包括创建 epoll(epoll_create),注册事件(epoll_ctl),删除事件(epoll_ctl),阻塞监听(epoll_wait)等
创建 epoll 就是简单的为 aeApiState 申请内存空间,然后将返回的指针保存在事件驱动循环中
注册事件和删除事件就是对 epoll_ctl 的封装,根据操作不同选择不同的参数
阻塞监听是对 epoll_wait 的封装,在返回后将激活的事件保存在事件驱动中

2、Reactor 设计模式:事件驱动循环流程

Redis 服务采用 Reactor 的方式来实现文件事件处理器(每一个网络连接其实都对应一个文件描述符)

当 main 函数初始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进行事件驱动循环,而在循环中,会调用 IO 复用函数进行监听
在初始化完成后,main 函数调用了 aeMain 函数,传入的参数就是服务器的事件驱动

Redis 对于时间事件是采用链表的形式记录的,这导致每次寻找最早超时的那个事件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容易造成性能瓶颈。而 libevent 是采用最小堆记录时间事件,寻找最早超时事件只需要 O(1) 的复杂度

redis 几种模式(Redis原理和机制详解)(3)

如上图,IO多路复用模型使用了Reactor设计模式实现了这一机制。

通过Reactor的方式,可以将用户线程轮询IO操作状态的工作统一交给handle_events事件循环进行处理。

用户线程注册事件处理器之后可以继续执行做其他的工作(异步),而Reactor线程负责调用内核的select/epoll函数检查socket状态。当有socket被激活时,则通知相应的用户线程(或执行用户线程的回调函数),执行handle_event进行数据读取、处理的工作。由于select/epoll函数是阻塞的,因此多路IO复用模型也被称为异步阻塞IO模型。注意,这里的所说的阻塞是指select函数执行时线程被阻塞,而不是指socket。一般在使用IO多路复用模型时,socket都是设置为NONBLOCK的,不过这并不会产生影响,因为用户发起IO请求时,数据已经到达了,用户线程一定不会被阻塞。

3、redis线程模型:

如图所示:

redis 几种模式(Redis原理和机制详解)(4)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redis-client在操作的时候,会产生具有不同事件类型的socket。在服务端,有一段I/0多路复用程序,将其置入队列之中。然后,IO事件分派器,依次去队列中取,转发到不同的事件处理器中。

redis数据结构

存储字符串
1.set key value:设定key持有指定的字符串value,如果该key存在则进行覆盖操作 总是返回OK
2.get key: 获取key的value。如果与该key关联的value不是String类型,redis将返回错误信息,因为get命令只能用于获取String value;如果该key不存在,返回null。
3.getset key value:先获取该key的值,然后在设置该key的值。
4.incr key:将指定的key的value原子性的递增1. 如果该key不存在,其初始值为0,在incr之后其值为1。如果value的值不能转成整型,如hello,该操作将执行失败并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
5.decr key:将指定的key的value原子性的递减1.如果该key不存在,其初始值为0,在incr之后其值为-1。如果value的值不能转成整型,如hello,该操作将执 行失败并返回相应的错误信息。
6.incrby key increment:将指定的key的value原子性增加increment,如果该key不存在,器初始值为0,在incrby之后,该值为increment。如果该值不能转成 整型,如hello则失败并返回错误信息
7.decrby key decrement:将指定的key的value原子性减少decrement,如果该key不存在,器初始值为0,在decrby之后,该值为decrement。如果该值不能 转成整型,如hello则失败并返回错误信息
8.append key value:如果该key存在,则在原有的value后追加该值;如果该key 不存在,则重新创建一个key/value

存储list类型

1.lpush key value1 value2...:在指定的key所关联的list的头部插入所有的values,如果该key不存在,该命令在插入的之前创建一个与该key关联的空链表,之后再向该链表的头部插入数据。插入成功,返回元素的个数。

2.rpush key value1、value2…:在该list的尾部添加元素

3.lrange key start end:获取链表中从start到end的元素的值,start、end可为负数,若为-1则表示链表尾部的元素,-2则表示倒数第二个,依次类推…

4.lpushx key value:仅当参数中指定的key存在时(如果与key管理的list中没有值时,则该key是不存在的)在指定的key所关联的list的头部插入value。

5.rpushx key value:在该list的尾部添加元素

6.lpop key:返回并弹出指定的key关联的链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即头部元素

7.rpop key:从尾部弹出元素

8.rpoplpush resource destination:将链表中的尾部元素弹出并添加到头部

9.llen key:返回指定的key关联的链表中的元素的数量。

10.lset key index value:设置链表中的index的脚标的元素值,0代表链表的头元素,-1代表链表的尾元素。

存储Set

添加或删除元素
1.sadd key values[value1、value2……]:向set中添加数据,如果该key的值有则不会重复添加
例如:sadd myset a b c

2.srem key members[member1、menber2…]:删除set中的指定成员
例如:srem myset 1 2 3

获得集合中的元素
1.smembers key :获取set中所有的成员
smembers myset

2.sismember key menber :判断参数中指定的成员是否在该set中,1表示存在,0表示不存在或者该key本身就不存在(无论集合中有多少元素都可以极速的返回结果)

集合的差集运算 A-B
sdiff key1 key2 … : 返回key1与key2中相差的成员,而且与key的顺序有关。即返回差集。

集合的交集运算
sinter key1 key2 key3… :返回交集

集合的并集运算
sunion key1 key2 key3… : 返回并集

扩展命令(了解)
scard key : 获取set中的成员数量
例子:scard myset

srandmember key : 随机返回set中的一个成员

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 将key1 key2 相差的成员存储到destination中

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key…] : 将返回的交集存储在destination上

suninonstore destination key[key…] : 将返回的并集存储在destination上

存储hash

1.赋值
hset key field value : 为指定的key设定field/value对

hmset key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field3 value3 为指定的key设定多个field/value对

2.取值
hget key field : 返回指定的key中的field的值

hmget key field1 field2 field3 : 获取key中的多个field值

hkeys key : 获取所有的key

hvals key :获取所有的value

hgetall key : 获取key中的所有field 中的所有field-value

3.删除
hdel key field[field…] : 可以删除一个或多个字段,返回是被删除的字段个数

del key : 删除整个list

4.增加数字
hincrby key field increment :设置key中field的值增加increment,如: age增加20
hincrby myhash age 5

自学命令:
hexists key field : 判断指定的key中的field是否存在

hlen key : 获取key所包含的field的数量

hkeys key :获得所有的key
hkeys myhash

hvals key :获得所有的value
hvals myhash

存储sortedset

1.添加元素
zadd key score member score2 member2…:将所有成员以及该成员的分数存放到sorted-set中。如果该元素已经存在则会用新的分数替换原有的分数。返回值是新加入到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根据分数升序排列)

2.获得元素
zscore key member :返回指定成员的分数
zcard key :获得集合中的成员数量

3.删除元素
zrem key member[member…] :移除集合中指定的成员,可以指定多个成员

4.范围查询
zrange key strat end [withscores]:获取集合中角标为start-end的成员,[withscore]参数表明返回的成员包含其分数。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stop :按照排名范围删除元素

zremrangescore key min max :按照分数范围删除元素

扩展命令(了解)
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 [limit offset count] :返回分数在[min max]的成员并按照分数从低到高排序。[withscore]:显示分数;[limit offset count];offset,表明从脚标为offset的元素开始并返回count个成员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设置指定成员的增加分数。返回值是修改后的分数

zcount key min max:获取分数在[min,max]之间的成员个数

zrank key member:返回成员在集合中的排名(从小到大)

zrevrank key member :返回成员在集合中的排名(从大到小)

key的通用操作
keys pattern : 获取所有与pattern匹配的key ,返回所有与该key匹配的keys。 *表示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字符, ?表示任意一个字符

del key1 key2… :删除指定的key
del my1 my2 my3

exists key :判断该key是否存在,1代表存在,0代表不存在

rename key newkey :为key重命名

expire key second:设置过期时间,单位秒

ttl key:获取该key所剩的超时时间,如果没有设置超时,返回-1,如果返回-2表示超时不存在。

persist key:持久化key

192.168.25.153:6379> expire Hello 100
(integer) 1
192.168.25.153:6379> ttl Hello
(integer) 77

type key:获取指定key的类型。该命令将以字符串的格式返回。返回的字符串为string 、list 、set 、hash 和 zset,如果key不存在返回none。
例如: type newcompany
none

redis的数据类型,以及每种数据类型的使用场景

(一)String
这个其实没啥好说的,最常规的set/get操作,value可以是String也可以是数字。一般做一些复杂的计数功能的缓存。

(二)hash
这里value存放的是结构化的对象,比较方便的就是操作其中的某个字段。博主在做单点登录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数据结构存储用户信息,以cookieId作为key,设置30分钟为缓存过期时间,能很好的模拟出类似session的效果。

(三)list
使用List的数据结构,可以做简单的消息队列的功能。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可以利用lrange命令,做基于redis的分页功能,性能极佳,用户体验好。

(四)set
因为set堆放的是一堆不重复值的集合。所以可以做全局去重的功能。为什么不用JVM自带的Set进行去重?因为我们的系统一般都是集群部署,使用JVM自带的Set,比较麻烦,难道为了一个做一个全局去重,再起一个公共服务,太麻烦了。
另外,就是利用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可以计算共同喜好,全部的喜好,自己独有的喜好等功能

(五)sorted set

sorted set多了一个权重参数score 集合中的元素能够按score进行排列。可以做排行榜应用,取TOP N操作。另外,参照另一篇《分布式之延时任务方案解析》,该文指出了sorted set可以用来做延时任务。最后一个应用就是可以做范围查找

redis的过期策略以及内存淘汰机制

分析:这个问题其实相当重要,到底redis有没用到家,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你redis只能存5G数据,可是你写了10G,那会删5G的数据。怎么删的,这个问题思考过么?还有,你的数据已经设置了过期时间,但是时间到了,内存占用率还是比较高,有思考过原因么?
回答:
redis采用的是定期删除 惰性删除策略
为什么不用定时删除策略?
定时删除 用一个定时器来负责监视key 过期则自动删除。虽然内存及时释放,但是十分消耗CPU资源。在大并发请求下,CPU要将时间应用在处理请求,而不是删除key 因此没有采用这一策略.
定期删除 惰性删除是如何工作的呢?
定期删除,redis默认每个100ms检查,是否有过期的key 有过期key则删除。需要说明的是,redis不是每个100ms将所有的key检查一次,而是随机抽取进行检查(如果每隔100ms 全部key进行检查,redis岂不是卡死)。因此,如果只采用定期删除策略,会导致很多key到时间没有删除。
于是,惰性删除派上用场。也就是说在你获取某个key的时候,redis会检查一下,这个key如果设置了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如果过期了此时就会删除。
采用定期删除 惰性删除就没其他问题了么?
不是的,如果定期删除没删除key。然后你也没及时去请求key,也就是说惰性删除也没生效。这样,redis的内存会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采用内存淘汰机制
在redis.conf中有一行配置

#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该配置就是配内存淘汰策略的(什么,你没配过?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1)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应该没人用吧。
2)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推荐使用。
3)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应该也没人用吧,你不删最少使用Key 去随机删。
4)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种情况一般是把redis既当缓存,又做持久化存储的时候才用。不推荐
5)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依然不推荐
6)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不推荐
ps:如果没有设置 expire 的key 不满足先决条件(prerequisites); 那么 volatile-lru volatile-random 和 volatile-ttl 策略的行为 和 noeviction(不删除) 基本上一致。

redis和数据库双写一致性问题

分析:一致性问题是分布式常见问题,还可以再分为最终一致性和强一致性。数据库和缓存双写,就必然会存在不一致的问题。答这个问题,先明白一个前提。就是如果对数据有强一致性要求,不能放缓存。我们所做的一切,只能保证最终一致性。另外,我们所做的方案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只能说降低不一致发生的概率,无法完全避免。因此,有强一致性要求的数据,不能放缓存。
回答:首先,采取正确更新策略,先更新数据库,再删缓存。其次,因为可能存在删除缓存失败的问题,提供一个补偿措施即可,例如利用消息队列。

如何应对缓存穿透和缓存雪崩问题

分析:这两个问题,说句实在话,一般中小型传统软件企业,很难碰到这个问题。如果有大并发的项目,流量有几百万左右。这两个问题一定要深刻考虑。
回答:如下所示

缓存穿透:即黑客故意去请求缓存中不存在的数据,导致所有的请求都怼到数据库上,从而数据库连接异常。

解决方案:
(一)利用互斥锁,缓存失效的时候,先去获得锁,得到锁了,再去请求数据库。没得到锁,则休眠一段时间重试
(二)采用异步更新策略,无论key是否取到值,都直接返回。value值中维护一个缓存失效时间,缓存如果过期,异步起一个线程去读数据库,更新缓存。需要做缓存预热(项目启动前,先加载缓存)操作。
(三)提供一个能迅速判断请求是否有效的拦截机制,比如,利用布隆过滤器,内部维护一系列合法有效的key。迅速判断出,请求所携带的Key是否合法有效。如果不合法,则直接返回。

缓存雪崩,即缓存同一时间大面积的失效,这个时候又来了一波请求,结果请求都怼到数据库上,从而导致数据库连接异常。

解决方案:
(一)给缓存的失效时间,加上一个随机值,避免集体失效。
(二)使用互斥锁,但是该方案吞吐量明显下降了。
(三)双缓存。我们有两个缓存,缓存A和缓存B。缓存A的失效时间为20分钟,缓存B不设失效时间。自己做缓存预热操作。然后细分以下几个小点

  • I 从缓存A读数据库,有则直接返回
  • II A没有数据,直接从B读数据,直接返回,并且异步启动一个更新线程。
  • III 更新线程同时更新缓存A和缓存B。
如何解决redis的并发竞争key问题

分析:这个问题大致就是,同时有多个子系统去set一个key。这个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大家思考过么。需要说明一下,博主提前百度了一下,发现答案基本都是推荐用redis事务机制。博主不推荐使用redis的事务机制。因为我们的生产环境,基本都是redis集群环境,做了数据分片操作。你一个事务中有涉及到多个key操作的时候,这多个key不一定都存储在同一个redis-server上。因此,redis的事务机制,十分鸡肋。

回答:如下所示
(1)如果对这个key操作,不要求顺序
这种情况下,准备一个分布式锁,大家去抢锁,抢到锁就做set操作即可,比较简单。
(2)如果对这个key操作,要求顺序
假设有一个key1 系统A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A 系统B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B 系统C需要将key1设置为valueC.
期望按照key1的value值按照 valueA-->valueB-->valueC的顺序变化。这种时候我们在数据写入数据库的时候,需要保存一个时间戳。假设时间戳如下

系统A key 1 {valueA 3:00} 系统B key 1 {valueB 3:05} 系统C key 1 {valueC 3:10}

那么,假设这会系统B先抢到锁,将key1设置为{valueB 3:05}。接下来系统A抢到锁,发现自己的valueA的时间戳早于缓存中的时间戳,那就不做set操作了。以此类推。

其他方法,比如利用队列,将set方法变成串行访问也可以。总之,灵活变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