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还记得小的时候,捂住耳朵站得远远的却满含希望的看着转动炉子的炸爆米花的叔叔,只等待那“砰”的一声,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会被吓一跳。爆米花大城小爱王力宏 - 盖世英雄消失的味道1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会不会再也看不到?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2)

大城小爱王力宏 - 盖世英雄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3)

消失的味道

1

爆米花

还记得小的时候,捂住耳朵站得远远的却满含希望的看着转动炉子的炸爆米花的叔叔,只等待那“砰”的一声,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会被吓一跳。

但当锁在闷罐子里的那点粮食,瞬间化成了偌大一堆爆米花,还能想起的那记忆中的味道,比现在电影院的爆米花香甜得多。

曾经路边的棉花糖,在小孩子看来就如同魔术一般。一根签子转啊转的,再加上一点颜色,云朵啊花啊各种形状就这样出现,都舍不得下嘴吃了。虽然现在有卖的,但再也不是当年那种味道。

5

炸糖糕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4)

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路边总有卖炸的糖糕的。和现在五花八门的甜点不同,那时候的特别简单,5毛钱一个的糖糕,炸的酥酥的,起锅后控一下油,塑料袋一装,就这样捧在手里吃,里面融化的糖水还包裹着粒粒白糖格外的香甜。

6

菜盒·肉盒

菜盒·肉盒是小时候逛夜市的必买之物。一口下去,馅料的香混合着油香就冲进鼻子里,勾引着肚子里的馋虫。顾不得烫,咬上一口表皮焦酥,菜香浓郁,最家常的味道吃起来也最舒心。

7

万芳春

属于开封人的记忆之一。红黄两色的冰棍,外面包裹着一张薄薄的纸,印着""万芳春冰糕""几个字,不像现在的冰糕一样口味繁多·包装精美,却是童年珍贵的记忆。

8

麻糖

叮叮当,叮叮当,还记得小时候的麻糖吗?那一块块用钉锤敲下来的可口白色糖块,是小伙伴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了。

9

糖人·糖画

清明上河园总会有一个老爷爷挑着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运气好的一毛钱就能转到一只龙或者凤凰,这可是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

10

薄荷糖

小时候家门口总会有老爷爷骑着三轮车喊着“薄荷糖橘子糖~~”小时候比起凉凉的薄荷糖,更爱吃橘子糖,现在已经找不到图了,橘子糖是橙白两色相间的,对于小时候喜爱甜食的我一天能吃上个好几块钱的。

11

套四宝

套四宝是开封的传统菜肴,堪称“豫菜一绝”。“套四宝”绝就绝在集鸡、鸭、鸽、鹌鹑之浓、香、鲜、野四味于一体,四只全禽层层相套,个个通体完整,无一根骨头。一道菜肴多种味道,不肥不腻,清爽可口,回味绵长。

12

酸辣面鱼

那时候空调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夏天消暑最佳的方式就是晚上去湖边遛弯,吹着小风再来它一碗凉爽酸辣面鱼儿,真是凉到心里了。现在除了老城区还偶尔见过几次叫卖酸辣面鱼的老人家,似乎很少能找到了。

13

吹糖人

小小的一块糖在艺术家们的手里想气球一样变大又变出各种样式,甜甜脆脆的,但是一般都不会吃,那时候是小伙伴们之间炫耀的资本。

14

发糕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5)

小时候家门口卖馒头的地方都有,口感松软,味道有点甜甜的,又不是特别甜,每次吃完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15

花式馒头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6)

小孩子不喜欢吃白面馒头,家里的老人就把馒头做成各种小动物的模样,眼睛是红豆,叫刺猬的刺是用剪刀一点一点剪出来的,小时候这样的小刺猬我能吃好几个!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7)

消失的行当

1

剃头匠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8)

不同于现在让人的andy老师、kevin老师,曾经的剃头匠对比起来是那么朴实。十指运动,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上下兼顾,协作,不一会就面目一新。可如今剃头匠太难找寻了,点点找到一张珍贵的剃头匠的工作照。

2

修鞋补雨伞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9)

能修套鞋、修跑鞋,给皮鞋钉个鞋掌啥的,还兼修雨伞。如今可能只有胡同里还有。

3

补锅匠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0)

以前补锅匠们走街串户时,总悠悠是唱“补——锅——嘞——”嘹亮的嗓音绕梁不绝,惹得奶奶忙着找出破锅烂碗,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

4

拉大锯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1)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小时候特喜欢玩木屑,一玩能玩一整天,乐不思蜀。

5

磨剪刀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2)

“磨剪子戗菜刀~~~",午睡时,总能听见苍老的声音拉长了腔调喊。随着老人的砂轮一圈圈转动,刀剪逐渐锋芒毕现,可这些手艺人又去哪了?

5

编竹筐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3)

在编织袋大规模流行前买菜拎东西啥的可都是用竹篮的哦,很环保的说!

6

弹棉花

弹棉花着实存在于不少人的回忆中。以前的被子都是根据自己要求让棉花匠根据重量定制的。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7

修钢笔钟表

以前在校门口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现在用中性笔的多了,钢笔的少了,写字基本靠敲的了,用钢笔的都是签大合同的,坏了也只会丢弃了。

8

打煤球

小时候每天早上或者中午都会有个浑身是黑的老爷爷拉着一架子车的煤球喊着:谁要煤球~~那时候家里没有煤气灶和电磁炉,家家烧蜂窝煤做饭,老爷爷就是从年轻时就开始打煤球卖煤球,那时候谁家的煤球耐烧,街坊邻居总会在他来的时候卸一墙。

9

杆秤

曾经抓中药、卖菜用的小杆秤,称一些重一点的东西就用的大杆秤。现在的电子秤很方便,但还是会怀念以前的杆秤。

10

石磨

还记得那些年的石磨豆浆石磨豆花儿吗?浓浓的豆香味,没有机器的味道。现在基本上都被取代了,只有一些老人还在坚持着。还有少数地方当做供游客体验还在用。

11

绑扫把

以前的扫把都是手工做出来在街上卖的,现在大多都是尼龙扫把,已经很少看见手工扫把了。

消失的胡同

1

油坊胡同

在市区东部,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东段,北起东半截街西口,与南羊市街南口和裴场公胡同东口相接。民国时期街南口有山西人在此开油坊,汴人故称油坊胡同。

2

裴场公胡同

位于市区东部,东起油坊胡同,西至大袁坑沿街。北宋时,为祭祀 汉代汤阴县皮场镇人张森,为民杀蝎有功,而在此街建皮场土地祠,称皮场街,属东京城显仁坊。明代,该街建皮场公庙,清光绪年间称裴场公胡同,民国初谐音将“皮”字讹为“裴”,沿用至今。

3

北刘府胡同

在市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双龙巷西部,北至双井街西口,1935年曾名法治胡同,1937年复称今名。

4

北仁义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4)

在开封市区西部,南北走向,南起西门大街北侧,北起开封市明胶厂,“仁义胡同”此段在北,故名北仁义胡同。

5

南仁义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5)

在市区西部,南北走向,北起西门大街,与北仁义胡同南口相对,名称来历同北仁义胡同。

6

侯家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6)

在市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北至双龙巷,1935年称维新街,1937年复称今名。候良翰,祖籍兰考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仕途后居住该街。

7

双龙巷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7)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8)

相传有两说法,一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曾在此居住,因古代皇帝为真龙天子,故名。另一说法,相传该街有座龙王庙,街两端有两口井,出现两条龙,东青龙,西火龙。故名双龙巷。

8

蔡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19)

在市区西北部,南北向街道中部向东通宋都御街,向东南通解放胡同,明代,周王府菜园在此处,清代称菜胡同,后改为蔡胡同。

9

三民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20)

在开封市区中部。明代称草三亭,清代称曹三厅,又称凤凰巷。1912年以后为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改称三民胡同。此处回民居多。日本入侵改为东光胡同,取大东亚共光共荣之义,日本投降后恢复为三民胡同。

10

大黄家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21)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草市街南口,西止南土街。明代称黄瓜胡同,清乾隆年间属第二隅,称黄家胡同,民国时期称大黄家胡同。

11

镟匠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22)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23)

在市区中部。明、清时,街内多镟匠经营手工木制品的店铺,故名。民国初期,北书店街北端打铜巷铜匠迁入街内,该街为木、铜制品店铺集中区,现为居民区。

12

胭脂河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24)

在市区南部,西起新务农工街,胭脂思夫心切,以泪洗面。她每天都向门前的小河投入一盒胭脂,河水又泛起了玫瑰色。后来,俊生战死疆场,胭脂也投河身亡。人们怀念俊生和胭脂,就把这条河叫胭脂河。

13

屈家河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25)

在市区东北部。该街原有两条街,南北向一段,因有屈姓先居此,清光绪年间称屈家胡同,东西向一段,原名状元胡同,1935年称平民胡同,屈家胡同称民意胡同。1937年民意胡同复称屈家胡同。民国后期,平民胡同并入屈家胡同,沿用至今。

13

朝阳胡同

开封府内每天都有什么(开封这几样正在消失的东西)(26)

在市区东北部。清代该街为两条街,分别称火神庙后街、翟家胡同。1912年易名维新东街。1937年改称维新街。建国后复为两条街名,称火神庙后街、翟家胡同。1965年,二街合并称朝阳胡同。

时过境迁,时代进步了,

生活改善了。

网络讯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虽然和现在没有可比性,

但是经历过的开封人,

回忆一下能够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爱开封的过去和现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