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水浒传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中品格最高尚的人)

水浒传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中品格最高尚的人)他出家后 路过桃花村 见刘太公为桃花山山大王要强娶女儿为“压寨夫人”而烦恼 这本不是出家人管的事 但他也伸出援救之手。他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刘太公害怕周通报复 请求“师父休要走了去 却要救护我们一家儿使得”鲁智深回答:“甚么闲话!俺死也不走。”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考虑得周到、细致 保证让被帮助者安全离去。他帮助人完全是凭直觉行事 当做即做 不瞻前顾后 不求感恩 不求报答 没有丝毫的个人功利目的。“这个腌鰧泼才 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 做个肉铺户 却原来这等欺负人!”当时就拿出银子送给金老父女安排他们回东京去。店小二阻拦 他两拳打倒店小二;又三拳打死镇关西。在古代社会 仗势欺人和讨饭卖唱之类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 人们都习以为常。金翠莲哭诉的时候 当时在场的人 包括一向仗义豪爽的史进 都无动于衷。此时的金翠莲 可谓危困已极。只有鲁智深 出于一种正义的同情心 激愤形于言表 援助见于行动。

在《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中 鲁智深是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 即他是一个佛教徒 一个出家的和尚。虽然小说还写了武松、公孙胜也是教徒打扮 但鲁智深与他俩不同。公孙胜是道土 他除了向晁盖传递了个“十万贯金珠宝贝”的信息外 他的思想言行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优秀表现 不像个好汉。武松是行者 但他不是修行人。虽然他头上戴戒箍 身上穿皂布直裰 但他不仅没有剃发 而且没有拜过师 没有挂靠过某个寺院。他的“行者”身份是为了逃避官府追捕遮掩本来面目的伪装。而鲁智深却是一个真正的和尚 拜过师 受过戒 参过禅。他住过的寺院都是历史悠久的宝刹名寺。

同时 鲁智深也是一个真正的好汉。他不带任何个人功利目的的助人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思想品格 在梁山泊无人能及 而且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也堪称一代典范。

水浒传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中品格最高尚的人)(1)

鲁智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他思想纯真 爱憎分明 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乐于助人。

中国古代非常赞赏扶危济困的人。但无论在历史上或是文艺作品中 真正能够没有个人功利目的单纯扶危济困的极少 而鲁智深却做到了。

他和金翠莲父女素不相识 社会地位差别也大 但当他听了金翠莲的哭诉:他们父女流落渭州 儒弱无依 被镇关西郑屠强媒硬娶金翠莲作妾 但三千贯文书是“虚钱实契”。未及三月 郑家人把金翠莲赶出 当初未曾得过郑屠一文钱 如今却要他们每天到酒馆赶座卖唱还钱。鲁达立即义愤填膺 骂道:


“这个腌鰧泼才 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 做个肉铺户 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当时就拿出银子送给金老父女安排他们回东京去。店小二阻拦 他两拳打倒店小二;又三拳打死镇关西。在古代社会 仗势欺人和讨饭卖唱之类的现象可谓司空见惯 人们都习以为常。金翠莲哭诉的时候 当时在场的人 包括一向仗义豪爽的史进 都无动于衷。此时的金翠莲 可谓危困已极。只有鲁智深 出于一种正义的同情心 激愤形于言表 援助见于行动。

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考虑得周到、细致 保证让被帮助者安全离去。他帮助人完全是凭直觉行事 当做即做 不瞻前顾后 不求感恩 不求报答 没有丝毫的个人功利目的。

他出家后 路过桃花村 见刘太公为桃花山山大王要强娶女儿为“压寨夫人”而烦恼 这本不是出家人管的事 但他也伸出援救之手。他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刘太公害怕周通报复 请求“师父休要走了去 却要救护我们一家儿使得”鲁智深回答:“甚么闲话!俺死也不走。”

他把不是自己该管的事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句话 正是刘太公极为需要、热切盼望的安全保证 简约中含着踏实 平淡中透着热忱 最鲜明地表现出鲁智深的豪侠性格 也是读者最为赞佩的鲁智深助人为乐精神的典型体现。

水浒传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中品格最高尚的人)(2)

《水浒传》把“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当作好汉的信条。

武松凭这句话帮助施恩打败蒋门神 夺回快活林;石秀凭这句话打跑踢杀羊张保 替杨雄解了围。但细考较来 武松、石秀的行为很难当得上“路见不平”四字。所谓“路” 指遇之当路 互不相识,素无关系。但武松与施恩在打蒋门神之前不能说互不相识。施恩父子为了请武松替他们报仇 在武松身上很下了一番工夫。武松打蒋门神已不是“路见不平”。石秀与杨雄虽然过去并不相识 是“遇之当路” 但杨雄身为蓟州两院押狱兼市曹行刑刽子 行刑回来 正受着许多人的恭维 军汉张保气不忿 说:


“你今日诈得百姓许多财物 如何不借我些?”

他们混打起来 其间说不上有什么不平。石秀作为一个贫穷的卖柴人实在不该去打这个“抱不平”实际上 不仅武松、石秀为然 就是李逵在刘太公庄杀死假宋江帮助刘太公夺回女儿的事 虽然与鲁智深的故事极为相似 但二者的性质却有很大差别。李逵帮助刘太公 主要是因为抢刘太公女儿的强人自称“宋江” 而他先有对宋江好色的成见 着眼点在宋江身上;而鲁智深却单纯是为了助人。山大王李忠是他的旧相识 邀他上山作客 他念念不忘的全是刘太公的事。先对李忠说:


“既然兄弟在此 刘太公这头亲事再也休题。他止有这个女儿 要养终身。不争被你把了去 教他老人家失所……这件事都在你身上。”

这段话后来又对周通说一遍 直到周通“折箭为誓” 永不翻悔 才算完结。鲁智深有一句名言:


“杀人须见血 救人须救彻。”

这是他助人的最显著的特点。

水浒传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中品格最高尚的人)(3)

《水浒传》中称赞“真大丈夫”做事“有头有尾 有始有终” 唯有鲁智深做到了。

帮助金翠莲父女和刘太公父女已说明了鲁智深助人到底的品性 林冲被高俅陷害 被发配去沧州 鲁智深一路上对林冲的保护 使这一特点更得到淋滴尽致的表现。

人间的不平 普通人民的不幸 都是由于邪恶势力倚强凌弱造成的。所以要铲除不平 扶助弱小 不可避免地要同邪恶势力发生冲突;而且唯有打倒邪恶才能救助弱小。但邪恶势力之所以敢于逞凶肆虐为非作歹 则是因为他们有所凭恃 可倚仗官大势大 不受制裁 或依仗财多气粗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般人之所以做不到“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 主要还不是因为缺乏同情心 而是斗不过、惹不起邪恶势力;弄得不好 自身难保 自己也会被邪恶势力所吞没。

任何人在准备锄强扶弱的时候都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力量。但鲁智深对自己的力气、武功充满自信 从来不考虑与对方掂量;他没有家室拖累;更重要的 他对自己的饭碗——官职也不考虑。他为助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一次:为救助金氏父女丢掉了“提辖官”这一令人羡慕的官职 逃上五台山当了和尚。

第二次:在瓦罐寺为替几个老和尚责问强人崔道成、丘小乙把寺弄荒废了 几乎丢掉性命。

第三次:为救助林冲 把在东京大相国寺管领菜园的职事又丢掉了。

鲁智深的可贵之处是 他对面前的恶势力不能容忍必尽自己的全力去铲除 不计利害 不怕牺牲 从不后悔。小说有一句赞语说:


“禅杖打开危险路 戒刀杀尽不平人。”

用在鲁智深身上是很恰当的。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太尉高俅。林冲受到高衙内的欺侮 忍让了 鲁智深却说:


“你却怕他本官太尉 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 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他说到做到。高俅想出各种办法必要置林冲于死地 而鲁智深凭一杆禅杖保护林冲直到沧州。不仅表现了对兄弟的义气 更显示出对不论多么强大的恶势力决不屈服的精神。

鲁智深形象的成功 是《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成就之一。他是一个空前高大的无私无畏人物的典型。同时 鲁智深还有许多独具的个性特点 如豪爽率直 任性大度 不拘小节等。

水浒传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中品格最高尚的人)(4)

鲁智深如此高尚美好的思想品格是怎样形成的?

从鲁智深的思想品质来说 他是古代社会中一个相当高尚的人 纯粹的人。

《水浒传》描写鲁智深 强调他的正义感、同情心和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无私无畏的品质等等 不是别人教育的结果 不是外加的义务 不是借鉴别人的榜样 这些都是他天然本性的自然流露。

用精神分析的话来说 他的行为都是受他潜意识的支配 是自发的行为 不是自我强制 有意识地要达到什么目的。鲁智深不假雕饰的真与善的自然本性。

这样的本性造成鲁智深伟大的人格。

水浒传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中品格最高尚的人)(5)

《水浒传》写鲁智深最后坐化六和寺 应了智真长老给他的偈语。这种描写 从鲁智深性格发展来说 应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鲁智深曾说过:


“只今满朝文武 俱是奸邪蒙蔽圣聪 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 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

平方腊以后 梁山的理想世界已经不复再有 他又不愿与那些奸邪为伍去图封妻荫子。他说:


“洒家心已成灰 不愿为官 只图寻个净了去处 安身立命足矣。”

那么此时 他是真的看破人世红尘 认识到只有出家才能葆有他善与真的本性。有的人把鲁智深的坐化说成是“自刎” 太煞风景。艺术需要虚构、想象、幻想。《水浒传》作者不仅要力图写出一百零八人上梁山道路、方式的不同 而且要尽力写出他们的结局也不同。特别是对那些主要人物 这样才能显出描写的绚丽多姿 也更具生活的真实性。

鲁智深入六和寺后立即就坐化 确显太急促些 但这样描写 一方面是为了与武松相区别(总不能他俩都八十而终) 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作者要紧扣鲁智深的身份 写出他的“觉悟” 在人性修养阶段上他已达到“觉行圆满” 从而使他正直无私、英勇无畏的思想性格保持纯粹 有始有终。

鲁智深的结局可能还有别的选择 但我认为 小说中的安排是最理想的一种。由于这个结局符合鲁智深的思想性格 就使他不仅在生活中比其他人高尚伟大 而且结束生命的方式也高出别人一筹。宋江等自不必说 即以武松、燕青等归隐的几人而论 武松老死六和寺 与这个曾经有过叱咤风云英雄行为的人物性格中

固有的庸俗因循思想是吻合的。燕青是个乖巧的人 早在宋江派他去东京探听消息时 他就借机为自已向徽宗皇帝讨了一纸“赦书” 作为日后的退步。平方腊以后 他不辞而别


“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 径不知投何处去了”。

还给宋江留一信 自得地说:


“身边自有君王赦 淡饭黄齑过此生。”

这样一个专门为自己精巧打算的人更衬托出鲁智深为人的无牵无挂 光明磊落。

水浒传鲁智深是个怎么样的人(水浒传中品格最高尚的人)(6)

总结:鲁智深出家入的是佛教禅宗教派。禅宗提倡教徒修行“不执外修” “不假外求” “见性成佛” 强调“顿悟”。如果说“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 鲁智深的佛性就比其他人更充沛。鲁智深出家时 智真长老特意入定去“看”了他的前途 说:此人“心地刚直 虽然时下凶顽 命中驳杂 久后却得清净 正果非凡 汝等皆不及他”,普通人由于思想狭隘 私心太重 牵挂太多 摆脱不了贪欲怨尤固执等引起的“烦恼” 所以达不到“涅槃”的彼岸。鲁智深却独具善根”。他做事唯凭世道人心 有是非一定要立即摆平 不妥协 不商量 不退让 不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 不顾及旁人的褒贬毁誉 真正做到了“息想”、“无念” 这岂不是“即心是佛”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