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北大授课(王亚平入队第一年要学高等数学等30多门课)
王亚平北大授课(王亚平入队第一年要学高等数学等30多门课)入队第一年 这是王亚平的“作息表”: 杨利伟就说了两个字: “学习。”入队后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加选拔体检期间,
王亚平问杨利伟:
“当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
杨利伟就说了两个字:
“学习。”
入队后
这是王亚平的“作息表”:
入队第一年
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天文学
高等数学、航天医学等30多门课程
白天排满课程
晚上写作业、预习、复习
书桌上的台灯
从没在深夜12点前熄灭过
今天,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田径运动员苏炳添等人在人民日报刊文,分享读书与实践心得。文中,王亚平、苏炳添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全文如下:
用知识点亮浩瀚星空
王亚平
从中国空间站的舷窗望向外面,蔚蓝的地球生机勃勃,它周围是深邃的宇宙,充满未知。除了看不够的美景,3次太空授课同样记忆犹新。我由衷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
2013年第一次授课,短短40分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返回地面后,我收到很多信,信中饱蘸童真童趣,洋溢着求知热情。有的说:“我也想飞向太空,探索其中的奥秘。”有的说:“请把接力棒交给我吧!”还有不少孩子问:“什么时候再有太空授课?”带着这些期待,经过8年不懈努力,“亚平老师”终于再次追梦成功,登上“讲台”。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我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先进。
有的同学听课后,给我写信上传到中国空间站,我高兴地回信:“只要敢于追梦、勇于追梦,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这种互动,折射出航天事业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召唤和激励。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说,“太空课堂”最棒的地方,是像一支画笔一样,为孩子描绘了一个与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成为航天员,也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参加选拔体检期间,我在散步时偶遇杨利伟,好奇地问:“当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他就说了两个字:“学习。”之后,我深深意识到这两个字的分量。入队第一年,我们要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天文学、高等数学、航天医学等30多门课程。知识储备就像盖房子,要一点一点来,没有捷径可走。白天排满课程,晚上写作业、预习、复习,书桌上的台灯从没在深夜12点前熄灭过。
除了“硬核”专业知识,文学和朗读也很好地陪伴了我们的太空生活。我们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朗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总序,被大家称为“从远方传来的诗意”。平日工作训练之余,我也会看电影来放松身心,尤其是科幻题材。每当看到银幕上的航天员经历,我的内心就会产生强烈共鸣。一边看,一边回忆自己在太空中的日子。走出电影院,仰望天空,不禁想到自己趴在舷窗口远远眺望地球的情景,心中油然生出对航天事业的热爱,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陶醉。
如今安全返回地面,我依然渴望带着孩子们的科学梦再次飞向太空,完成新的探索,用知识点亮浩瀚星空,继续书写中国和人类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科学训练让我不断突破
苏炳添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我跑出了9秒83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同时打破了“9秒85是黄种人极限”的说法。
我的身高只有1米72,100米要比百米飞人博尔特多跑7步。我今年33岁,早已过了传统认知中的“黄金运动年龄”,全身还遍布伤病。但我相信,通过自身努力和科学训练,世界其他选手可以做到的,我们亚洲选手也一定可以做到。
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竞技,也是整体素质的比拼。加强学习、提升素养、科学训练,是运动员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不仅是一名运动员,同时也是一名大学老师,从赛场到课堂,从起跑线到讲台,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有深切感受。近年来,很多运动员意识到文化素养的重要性,非常珍惜学习的机会。基础文化水平的提高,运动、心理、科技相关知识的汲取,有助于加快和加深运动员对训练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在平日训练中,我一方面总结自己多年的比赛经验,一方面通过学习对运动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调整,制定符合专项竞技能力发展规律、人体生理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的科学化训练方案,全面提升自己的竞技能力。比如,通过学习研究,我发现要提高成绩,必须解决自己之前存在的股后肌群力量和踝关节力量不足、主动下地速度和发力速率偏慢、起跑姿势不合理等问题,于是我把起跑脚从左脚改到右脚。这对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最终让我实现了突破、取得了成功。此外,脚踝下压、摆臂技术等的优化调整,也是我在不断学习总结中逐步形成的。
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其中100米短跑是历届大赛中关注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从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男子100米短跑项目开始,中国男子短跑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以来,中国涌现出多位高水平运动员,100米单项和4×100米接力成绩跻身世界前列。
当前,世界竞技体育激烈变局的发令枪已经打响,中国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训练这一关键动能。我希望,科学能为“中国速度”再提速、中国田径再创辉煌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人民日报(王亚平、苏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