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城市垃圾分类办法(垃圾分类可持续运行的东营样本调查)
垦利区城市垃圾分类办法(垃圾分类可持续运行的东营样本调查)2020年6月6日,东营市第一个垃圾分类社区宣教中心——东营区垃圾分类“微学堂”正式开放。该中心坐落在西城胜利广场西侧,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趣味体验、培训宣教于一体。作为免费开放的公益活动场所,旨在宣传环保理念,指导市民做好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工作。近年来,东营区立足为民办实事方法,坚持将实施垃圾分类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源头防治污染,充分运用报纸、电视报道、新媒体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着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此外,通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讲活动进社区、进校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营造“人人参与社会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和谐家园”的浓厚氛围。意识培养,让垃圾分类入脑入心“这么做不对!应该把垃圾分好类之后再投入对应的垃圾桶,我来帮您一起分类,瓜皮果壳是厨余垃圾、旧衣服是可回收物、烟头属于其他垃圾……”在文汇街道油建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你我同行”宣传活动中,社
记者 高艺飞
外卖餐盒该往哪个垃圾桶扔?摔碎的瓷杯子可回收吗?餐厨垃圾咋样处理好……垃圾分类随着全社会的大力推广,早已走进了老百姓生活的日常。
但是,往往说起来简单的事,背后却有着一个个拧得紧巴的症结:人们分类意识怎么提高、如何分类转运、如何循环利用……钱从何处来?
直到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文推广东营区垃圾分类的典型经验做法,不少人才发现原来2021年,东营区作为十个受邀城市之一,在全国垃圾分类(广州)高峰论坛上作典型发言。原来,在东营一直有这样一群人在“死磕”垃圾的分类、转运、回收等难题,不断突破、优化着垃圾分类的全链条流程再造,从垃圾里刨出了金子,从分类里提升城市品质!
意识培养,让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这么做不对!应该把垃圾分好类之后再投入对应的垃圾桶,我来帮您一起分类,瓜皮果壳是厨余垃圾、旧衣服是可回收物、烟头属于其他垃圾……”在文汇街道油建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你我同行”宣传活动中,社区党员志愿者正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养成分类好习惯。
垃圾分类前端在指间,关键在心间。秉承“垃圾分类 认知为先”的理念,东营区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努力发挥宣传教育平台矩阵优势,加强平台构建,有计划、有重点、有节奏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实现宣传方式、宣传对象、宣传空间、宣传时间四个“全覆盖”,用真心真功促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
近年来,东营区立足为民办实事方法,坚持将实施垃圾分类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源头防治污染,充分运用报纸、电视报道、新媒体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着力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此外,通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讲活动进社区、进校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营造“人人参与社会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和谐家园”的浓厚氛围。
2020年6月6日,东营市第一个垃圾分类社区宣教中心——东营区垃圾分类“微学堂”正式开放。该中心坐落在西城胜利广场西侧,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趣味体验、培训宣教于一体。作为免费开放的公益活动场所,旨在宣传环保理念,指导市民做好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工作。
为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微学堂” 的宣传引导作用,负责运营的东营区油城环卫有限公司在讲解培训方面针对不同人群有所侧重,分类专项培训。针对街道、社区、网格、物业公司等群体,重点介绍垃圾分类如何管理运行;对于自发参观的市民,侧重讲解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投放;对少年儿童而言,则通过互动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加其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以期获得更大的实效。
同时,为推动垃圾分类宣传由点到面,逐步深化,2021年,东营区油城环卫有限公司结合果皮箱更新换代,以济南路为试点,将其打造成东营首条“垃圾分类示范街”。新的垃圾分类果皮箱不仅印有垃圾分类指示标识,提醒人们丢垃圾时注意分类投放,两侧灯箱还会在每天晚上的19点到23点循环播放一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
“这新安装的垃圾分类箱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分类设置浅显易懂,扔垃圾时也不用弯腰了,更不用担心有异味散出,简直太实用了!”市民王大爷指着新型垃圾分类果皮箱赞叹。据了解,济南路已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新型垃圾分类果皮箱31个,作品展示267件,新型垃圾分类果皮箱的安装,不仅引导市民将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更提升了市容市貌和东营文明城市的建设品质。
此外,为持续营造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黏性互动氛围,东营区一方面通过纳入主题党日、单位共建示范社区、纳入“红色物业”考核、变身垃圾分类“宣传大使”等方式,向市民全方位传递绿色生活理念。另一方面,改变传统宣传模式,通过开展“百问百答”直播培训、“圾公仔”LOGO征集、“抖音剧”自编自演、“变废为宝”创意作品展、“垃圾分类托马斯”趣味游戏、“分小宝标兵家庭”评选等类型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群众的互动式、实践式微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让垃圾分类潜移默化地融入居民生活,成为提升社区治理精度和温度的“助推剂”。东营区辛店街道百合社区率先建成全市首家生活垃圾分类社区趣味乐园,将过道走廊改造成“宣传文化休闲长廊”,并增设了“生活垃圾要回家”“分类知识翻翻看”“谁是大赢家”等趣味互动游戏,孩子们在参与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的同时,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还将环保理念延伸到整个家庭中。
习惯养成,给认同提供行动上的便利
垃圾分类始于理念更新,重在全民行动,难在习惯养成。
如何让垃圾分类从“口号”走向“意识”,进而转化为“习惯”?东营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打造“柔性阵地 利益激励 黏性互动”的有精度、有温度、有黏度的参与渠道,创新解决全社会深入发动不足的问题。
考虑到居民生活垃圾投放习惯难以短期内转变,东营区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分步引导,一方面,规范原有垃圾集中投放点,开展“三桶一牌”(确桶、贴桶、净桶,设置垃圾投放类目公示牌)源头提质行动,桶边指导员在居民对垃圾投放不抗拒的前提下,柔性引导分区分类、精准投放。另一方面,东营区油城环卫有限公司以“居民易投放、易接受、易操作”为导向,因地制宜,以600户居民为服务半径,在61个社区和19个村转居科学配置210座“绿色小屋”,作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投放点,最大化便利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同时,在社区内就近聘用专职值守人员432名,与社区党员、网格员、物业人员、志愿者结成“五位一体”矩阵,定期上门指导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回收。此外,拓展“绿色小屋”快递暂存点、志愿者流动站、保洁工人临时休憩室等便民服务功能,提高小屋“打卡率”,让垃圾分类潜移默化地融入居民生活。
今年77岁的居民杨永珍是“绿色小屋”的常客,他常常把家里不用的废旧物品以及路上见到的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送到“绿色小屋”来投放。“我买东西剩下来的纸壳,还有一些塑料瓶子,拿到这里来,还能兑换现金和生活物品。我现在走在路上都养成了习惯,路边如果有丢弃的水瓶和可回收垃圾,我都会捡起来送到这里。”杨永珍说。
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小区自2020年9月配置“绿色小屋”以来,1700多户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参与率达到80%以上、分类正确率近100%。如今,“绿色小屋”日均回收量13吨,累计回收量4558吨,它的投入应用使得小区乱扔垃圾现象基本杜绝,在促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谱写了一曲绿色之歌。
为了方便市民的使用,提升垃圾分类的行动积极性,东营区油城环卫有限公司创新“价格激励 积分激励 学习激励”的利益激励机制,配套开发“油城AI分类”微信小程序,集垃圾分类知识宣教、积分商品兑换、志愿服务、呼叫上门回收于一身,运用“经济杠杆”冲破居民行为惯性临界点,撬动生活方式转变。
价格激励方面,为“绿色小屋”统一配置标准计量秤,公示可回收物价目表,以略高于市场回收价格的标准进行有偿回收、商品兑换;积分激励方面,在“油城AI分类”中设置积分商城,居民可使用垃圾分类获取的积分,兑换低于周边市场零售价格的生活用品,提高居民垃圾分类获得感;学习激励方面,“油城AI分类”开设空中学堂,居民可以通过“签到 学习”获取积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日积月累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环境整洁了,大大提升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感,也深切体会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不仅能积分,还能换成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我这卡里现在都攒8000多分了。”文汇街道玉景花园小区的胡女士笑着说。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居民投放垃圾的习惯有了大改变,这一举措不仅使周围环境变好了,而且还能利用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兑换日用品,简直一举两得。目前,“油城AI分类”微信小程序自上线以来已累计注册覆盖19.5万户居民,累计回收可回收物约4262吨,有害垃圾2.8吨,发放积分1.2亿余分,东营区垃圾分类工作逐步走深走实。
价值循环,让“白色污染”化身“绿色财富”
垃圾分类产业链利润是从产业下游向上游传导,东营区通过推动下游“再资源化”环节壮大来反哺上游“分类”环节发展,努力摆脱靠政府“输血”的困境,积极探索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包括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在城市当中,不管是扎根于城中村的废品(再生资源)回收点,还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破烂王”,因多数经营者经营管理不规范,大多利用闲散院落进行露天堆积,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质量,还凸显出“散乱污”安全环保问题。东营区推行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升级完善垃圾分类“3 N N”回收处置体系,即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3座、有害垃圾暂存站1座、公共垃圾转运站72个、可回收物回收站点252个,通过“散乱污”可回收物收集点清理、规范分拣标准等堵疏结合的方式,将城区数千人的流动“破烂王”整编为穿工作服、用公平秤的规范回收“正规军”,破解了可回收物统收统运难题。
在东营区物华苑小区一处废品回收点,不断有居民前来投放废品,工作人员忙着给大家称重。“全区平均每天能积攒4吨左右的旧衣,自从有了旧衣回收这个业务后,居民的投放意愿很高。”据东营汇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马踏城介绍,小屋回收的废旧物品会统一运输到东营区西城北分拣中心,可实现废纸、塑料、金属、泡沫等全品类回收分拣。
延伸分拣初加工链条,挖潜加工增值收益。东营区油城环卫有限公司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增设日处理能力10吨的PET塑料破碎清洗加工区、普通家用电器拆解区、废旧纺织品分拣打包区等,对前端“绿色小屋”细分出的塑料、贵重金属、电子元器件、废旧纺织品等可回收物二次分拣后进行再加工生产,流通给下游的再生资源企业,平均实现价值增值200%以上。通过提成激励等方式,将适度增值收益反哺于“绿色小屋”等分类回收环节,保障了前端阵地正常运转。
延长资源利用链条,促进资源转化增值。一直以来,厨余垃圾规模化处理和建筑垃圾闭环处理是垃圾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全国性难题,东营区油城环卫有限公司建设日处理能力为10吨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利用黑水虻工厂化处理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生物饲料和有机肥,减量厨余垃圾90%以上,年经济收益约400万元。建设占地340余亩、集垃圾收储、加工和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将建筑垃圾筛选、粉碎后,生产透水砖、空心砖、路基等环保材料,年消纳建筑垃圾能力达250万立方米。
拓展多元化新业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东营区油城环卫有限公司积极发展“垃圾分类 快递服务”“垃圾分类 家政服务”“垃圾分类 社群电商”等衍生业态,提升前端环节的“自我造血”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垃圾分类 快递服务”方面,为“绿色小屋”申请快递末端配送资质,代收代管居民快递。“垃圾分类 家政服务”方面,依托“绿色小屋”搭建家政服务平台,引入优质家政服务企业,采取派单支付的方式,为居民上门提供质优价廉的家政服务。“垃圾分类 社群电商”方面,依托“油城AI分类”积分商城聚拢起来的用户群体,搭建供需桥梁,开展主动营销,成为了填补本土市场缺口、打开高质量农产品销路的“金钥匙”。同时,也由“空去实回”的单程空驶周转变为双程“满货实载”的合理物流运输体系,使企业“降本提效”。
东营区牛庄镇湾杨村的菇农老曲以种植特色农产品——湾杨蘑菇为营生,平均每天500斤的蘑菇产量,说大不大,但卖起来也十分让他头疼。以前他是一部分批发给菜贩,剩下的每天自己赶集零售。“夏天身上湿透,冬天冻疮在手”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如今,借助分布广泛的“绿色小屋”和畅通的物流运输体系,仅用4个小时,刚采摘的蘑菇就送到了各小区居民家中。现在的他,每天不再为销路发愁,而想着如何进一步扩大产能。目前,除了蘑菇,还有其他一些湾杨品质的农副产品,如白莲藕、西红柿等也逐渐出现在“绿色小屋”的电商平台上,在惠民惠农的基础上,实现了收益反哺。
目前,东营区创新打造了“全程分流 柔性引导 循环增值”的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模式,组建区属国有企业油城环卫有限公司,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市场化、标准化运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套系统“两网融合”,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8%,垃圾清运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累计减少垃圾焚烧量3250吨,有效实现垃圾分得开、收得拢、运得走、处理好、可持续,形成了体系成熟、治理高效、易于推广的“东营区样板”。城乡环境卫生群众满意度达到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