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焦虑症的表现症状(朋友圈里的这种人)
独处焦虑症的表现症状(朋友圈里的这种人)我很明白她的感受,因为,只要生活在中国的社交网络里,你就无可避免患上“同龄焦虑传染症”,下意识地把人生视为一场竞争。她知道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无法比较,但得知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陆续结婚买房,自己还在社会游荡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很有压力,很焦虑。她不时骄傲地对我说:“看,我还不错吧”。上周,中学同桌把她拉进校友群,她才发现,当初很多同学在大学的时候就出国了。留在国内的,相当一部分人买了房结了婚,要么是父母早就买好的,要么是父母给首付,自己供房贷。“每次刷朋友圈,这个同学出国旅游了,那个同学晒自己可爱的宝宝。可以说,我算是我们班混得很差的一个,心里堵得慌,没想到我们的差距这么大”。本来心情就不好,结果她妈还一直唠叨:“你孙阿姨给我发请柬了,她女儿下个月结婚。你俩一起长大的,怎么就你嫁不出去呢?”
壹心理主笔团 | 碗仔
01 “我不想刷朋友圈,因为TA总是过得比我好” -“我最近关闭朋友圈了”-“为什么?”-“看见别人过得比我好,心里很不舒服,你说我是不是有病啊?”我以为,最近跳槽涨薪成功的马拉拉会很开心。没想到,一场“同龄暴击”让她的心态彻底崩了。
马拉拉是个优秀又努力的女孩。
中学的时候,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五。高三那年,因为生了一场大病,耽误了学业,重返校园后直接变成年级倒数。她不甘心,每天挑灯夜战,复读一年后,考到一所重点大学,最近拿到一份年薪 20w 的 offer。
她不时骄傲地对我说:“看,我还不错吧”。上周,中学同桌把她拉进校友群,她才发现,当初很多同学在大学的时候就出国了。留在国内的,相当一部分人买了房结了婚,要么是父母早就买好的,要么是父母给首付,自己供房贷。
“每次刷朋友圈,这个同学出国旅游了,那个同学晒自己可爱的宝宝。可以说,我算是我们班混得很差的一个,心里堵得慌,没想到我们的差距这么大”。
本来心情就不好,结果她妈还一直唠叨:“你孙阿姨给我发请柬了,她女儿下个月结婚。你俩一起长大的,怎么就你嫁不出去呢?”
她知道每个人的生活不同,无法比较,但得知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陆续结婚买房,自己还在社会游荡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很有压力,很焦虑。
我很明白她的感受,因为,只要生活在中国的社交网络里,你就无可避免患上“同龄焦虑传染症”,下意识地把人生视为一场竞争。
尽管你不想和人比,别人也会以各种方式找上门来,例如微信、微博、FB、INS等各种社交平台。
毕业 3 年,你觉得自己还是职场新人慢慢来,结果舍友说他创业当老板了;
26 岁,你拿着几千块工资,结果他在朋友圈晒自己升职加薪的消息......
本来你好好过着自己的日子,就算苦点也没关系,却因为看见朋友圈里有人晒出美好生活,你就感到不舒服。
什么 TA 活得那么爽?听说亲戚家的小孩赚得比你多心里难受......因为同一圈子里的朋友过得更好,你感觉自己失败了。
更致命的是,新媒体时代,这种对比放在显微镜下,以几万倍的像素无限放大,更焦虑。例如:
前阵子,一份《职场人转折点报告》风靡朋友圈。
报告中称,职场人从普通员工升任经理的平均年龄是 26.9 岁,升任 CXO / VP 的平均年龄是 40 岁。也就是说,如果你 27 岁还在基础岗位,证明你已经被同龄人抛弃。
于是,有人逃离朋友圈,有人视而不见,还有人试图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世俗的成功,疲惫不堪。
毕竟,这种被优秀同龄人抛弃的滋味,毫无安全感可言。
02 我们活得累,因为社会只鼓吹快速成功是唯一方法我们这代人是听着家里人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的声音长大的。
今年 6 月,山东淄博市的一所中学,14 岁初三学生秦子康,持刀杀死自己的同学马自然。他俩都是班里的优秀学生,马自然经常是班级第一名,秦子康位居第二。据传闻,秦子康杀人的理由简单粗暴:“杀了他,我就是第一名了”。
会考成绩公布后,秦子康的排名再次低于马自然。次日,他埋伏在马家门口,等对方回家时,突然持刀冲出,朝其心脏捅去。
中刀后的马自然,挣扎着冲向门口求助逃生,可秦子康不依不饶,追砍过程中,他把马自然的脖子砍掉一半,颈动脉全被切断,全身连捅十几刀,刀刀致命。
凶手秦子康的父母都是老师,平时对他的成绩要求非常严格。
长期拿不到第一,得不到表扬,他背负着同龄人带来的极大压力,迫使他在群体中变得更出类拔萃,才能得到肯定。
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同伴压力”,这种力量极其容易引起我们普遍存在的“同龄焦虑”。
更糟糕的是,在当地,孩子的成绩往往和家长面子挂钩,那不仅仅是成绩,更是谈资,是邻居老太太傍晚在楼下乘凉嚼的舌根。
秦子康的悲剧似乎在向父母嘶吼:“我永远成不了别人家的孩子,请别拿我攀比,去满足你的虚荣心”。
我们最大的荒谬在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父母、亲戚、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把我们的人生当做流水线的标准化,成功是有“标准答案”的。
读书的时候,拿第一名,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才是成功。
毕业后,在一线城市有车有房才叫人生赢家,年薪百万才是精英,嫁个富二代就是优秀,生个二胎就是完美。
为了更快地获得成功,父母把你赶鸭子上架:“邻居家的小孩在国企工作,福利很好,你也去试试”。临近结婚年龄,他们又催:“你的同学都结婚了,再不结你就没人要了”。
后来,他们不知从哪儿听到谁又生了二胎的消息,迅速把需求抛给你:“人家一个月最多赚 7K,不也生孩子了?”
与此同时,社会不断地在向大众灌输 loser 的典范:
“95 后都二婚了,你怎么还单身?”“不生孩子的人生不完整”“没车没房没钱的生活,只能蜗居在城市的某个小角落,任由黑心房东的宰割”......loser 的恐惧与成功的优越相比告诉你,无论如何你都不能落下,否则就低人一等。
当你苦苦追寻这种成功的生活,却猝不及防地发现,随便碰见几个与自己年纪相仿,背景相似的人,都比你更优秀,甚至产生错觉:“他们都是成功的,只有我还在原地踏步”。
不论是谁,这种同龄压力袭来的瞬间,心理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不平衡,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同样是 20 多岁的年纪,为什么我就得不到呢?是不是我太差劲了?”
你会发现,到头来,这种压力会降低你的自我价值感,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满意,因为还不及别人的十分之一。
孟非曾在《非诚勿扰》中说到:
“我们很多的社会问题,都是在病态和盲目地追求所谓成功当中产生的,为什么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去追求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健康、幸福、和睦、安宁的生活呢?除了金钱和权利,我真的不明白我们今天所追求的成功到底还意味着什么。”
03 与其被同龄人抛弃,不如主动抛弃同龄人前不久,金马奖落幕,24 岁的彭昱畅因为在《大象席地而坐》中的精彩表演,被提名“最佳男主角”。
有人爆料说,他在这部电影中担任主演只有 3000 块片酬,而他接这部戏时已经小有名气,这点钱几乎是零片酬出演。
我们都知道,90 后乃至 00 后的小鲜肉 & 小花旦不是没有市场。
去年 11 月,“中国小鲜肉小花 TOP100 权力榜”显示,90 年的鹿晗,《甜蜜暴击》片酬是 1亿 ;93 年的黄子韬,《谈判官》片酬是 8000万 ;97 年的关晓彤,《甜蜜暴击》片酬是 6000万 ;00 后的欧阳娜娜,《是的,尚先生》片酬 5000万 ......
△ 关晓彤饰演2.8分电视剧《极光之恋》
当同龄人演戏为了火,为了赚钱,为了名利,正在不断制造 2~3 分烂剧的时候,彭昱畅宁愿做个“另类”的奇葩。
他说:“我演戏就是为了等自己老了,到当爷爷的时候,可以特自豪地跟孙辈的人说自己年轻时演过某部电影,给自己挣一点可以在以后吹牛的资本”。
当然,他也有被人吐槽演技不好的时候,对待这种压力的最好办法,是利用它变成自我提升的机会。
当时,他是男一号,同剧组的工作人员说他甩戏了,他跑去看回放。身边围着一大群人,隐约听见:“这个轨道推得很有感情,但戏演得就不怎么样了。”因为自己没有天赋,也没有太多经验,只能多看剧本,多背台词,多琢磨下一段戏怎么演。
2015 年,他在《太子妃升职记》里演太监,后来陆续演了一些电视剧,不温不火。2017 年,他演了电影《闪光少女》,才逐渐被大众熟知。
紧接着,他登上《演员的诞生》的舞台,在《解救吾先生》里饰演一个被绑架的富二代,与早已成名的陈龙、李泽锋同台竞争。
按照当今小鲜肉的演技套路,如无意外,他会被老演员吊打。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当故事主角在对话的时候,作为配角的他没有松懈,窝在角落里演出一副被绑时惊恐害怕的样子。为了自保,他不得不“杀人”,拿起刀时精神近乎崩溃,让人揪心。
在场的前辈对他欣赏有加,不断指点他,章子怡更是赞不绝口:“你逮到机会就不放手,像某种动物,抓住了就不放,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无限大的潜力”。
于是乎,当主持人宣布他获胜,反杀两位老演员时,他一脸懵逼:“我票都订好了,明天早上 8 点”,在场的人大呼这孩子太可爱了。
其实,起初经纪公司给他安排的人设是“偶像路线”,但这条路行不通,因为大家不买他账。既没有鹿晗的颜,也没有彭于晏的身材,笑起来傻傻的。
既然无法在这个领域赢过别人,那么就了解自己最渴望得到什么,毕竟一旦试图每个方面都要争第一,分散的精力迟早会将你耗尽。
他说,自己最想做一个快乐的人。
今年参加综艺《向往的生活 2》,丝毫没有偶像包袱,想吃就吃,想大笑就大笑,即使成为大家的表情包也毫不介意。比起娱乐圈里喜欢卖人设的明星,他真实得可怕。
他有一个小愿望,希望有一天能听到别人说:“彭昱畅,你真的演得挺不错的”。
去年参演《闪光少女》的时候,为了演好擅长大堂鼓的男孩角色,他一直练习。电影里那个不足 10 秒的打鼓镜头,彭昱畅足足拍了 2 天,打断 3 根鼓槌。
终于,这部电影大获好评,他还因此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节亚洲新人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时尚先生》采访他:“年轻人都会争强好胜,你不会?”
彭昱畅回答:“在那个位置不可能没有胜负心,谁也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差,大家津津乐道的不就是拿别人比较吗?可当你真的做了别人家的孩子,只会感觉更紧张,因为这时候,你的原地踏步都会被看成退步” 。
所以,他一直特立独行,主动抛弃了所谓的同龄人,勇敢承认别人比自己好,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也没有因为他们的出色,而被带偏节奏。
04 活着不是为了成了他们眼中最好的你你真的很好这些年,我们被鸡汤、成功学、贩卖焦虑的媒体裹挟得太多次:“他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我嫉妒那些优秀的同龄人”......
看似励志的背后,其实是在打乱你的人生节奏,扰乱你的判断能力。
残酷的是,只要你还生活在社会上,你一天都无法避免这些同龄人带来的压力与焦虑。即使再成功的人,也会有“我比不过别人”的时候。
当你发现自己真的热衷于比较,不要逃避,冷静下来想想,这些争抢是否真的有意义?这些比较带来的负面情绪,又是否浪费了你的时间?
今年 5 月,TED 的某个视频在朋友圈里疯传。影片中,校长和学生们说:“你们 22 岁就大学毕业,25 岁就开启职业生涯,进入一家稳定的公司,30 岁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步入中年。再过 10 年,你的人生就会安定下来,人生轨迹就会定型”。
此时,一个穿着黑色T恤的男生大喊反对:
有人 21 岁毕业,27 岁才找到工作;有人 25 岁毕业,但马上找到了工作;有人连大学都没上过,但 18 岁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有人一生顺风顺水,赚很多钱,可他过得一点也不开心;有人 16 岁时就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他 26 岁时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有人结婚了,有人还是单身,有人身处一段感情,爱的却是别人,有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你身边的同龄人,也许遥遥领先于你,或者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的节奏,他们有他们的节奏,你有你自己的。
说到底,你们只是同龄人,不是同路人。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
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那一刻,我很想紧紧地抱住马拉拉,对她说:“你活着不是为了成了他们眼中最好的你,你真的很好”。
- The End -